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复习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复习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1 21: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熟记本课知识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科技、文化方面的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重大变化(衣、食、住、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本单元主要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主题内容)的发展与变迁。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1、科学技术发展成就
2、文化事业成就
3、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研究原因:
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威胁;
②提高我国国防安全的必然要求。
成就:“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发射(世界第五位)。
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成功原因
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②科学家们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④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
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以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克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科技成就======“航天成就”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开始实话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科技成就======“农业科技成就”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增产20%,有东方魔稻之称)
2.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科技成就======“医学科技成就”
屠呦呦与青蒿素
1.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人工合成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影响: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文学艺术======
(一)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学术)”的方针。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二)改革开放后:
2012年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两弹元勋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
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
杰出人物与贡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等精神
日常生活的变化======概况
(一)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的变化-------表现======衣、食、住
改革开放前
======凭布票购买,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改革开放前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的变化-------表现======用
改革开放前
======主要以衣、食消费为主,家庭用品陈旧低效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活方式
消费结构

日常生活的变化-------表现======行(交通)
改革开放前
======交通工具单一
改革开放后
=======交通工具多样、高速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日常生活的变化-------表现======通信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2、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日常生活的变化-------原因、影响及今后的做法

原因
1.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新变化。
影响
======出行方式多样,出行更加便捷;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根观念和生活方式。
做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创新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材料五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材料五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当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2)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而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并说说研制成功的重大影响。
答: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三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请指出其影响.
答: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是哪位“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感动中国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有何影响?
答:屠呦呦。青蒿素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4)材料五是为哪位人物的重要的颁奖词?该重要人物的成就是什么?
答:莫言;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文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材料五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材料五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6)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粮价,出现了国家、省、市(县)级粮票。——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粮票出现的原因。
答: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票证。从1993年1月1日起,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率先废除粮票等购物票证的省、市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的主要原因。
答:广东、浙江、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物资丰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各种各样的银行卡竞相兴起(如下图)。——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等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感想。
答:要坚持改革开放。(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重视科技;这是历史的进步。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部分)
(4)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答: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大幅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认识。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70年的持续奋斗;党和国家40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3.观察图片分析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通领域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答:变化:高铁营运里程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速度大幅度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等。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材料二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创新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