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22: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共五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作者陶渊明42岁。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归园田居(其一)》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为重点班,但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尤其对古诗文不感兴趣,更别谈深入挖掘教材了,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望而却步”的态度。本课将力求渗透学法,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思想素养。
能力目标:掌握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德育目标:领会诗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的身世经历,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陶诗的思想价值。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技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这一活动过程,感悟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活动起来,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习惯,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我在导入环节简介作者的生平经历,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九江)人。曾祖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离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聆听感受。
我在文本研读部分设置了读一读、品一品两个教学环节,读一读环节主要采取学生自由读和师生齐读的形式,并在读的过程中要求把你对诗歌的字词句章里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接下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诗歌意象的理解,在品一品这一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就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提问: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回答,在此环节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答案要点:从何而归?(官场);为何而归?(守拙);归向何处?(园田);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另一个是就诗歌的意象方面提问:将诗中某些字词改换后与原诗比较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用多媒体展示:
进入官场中,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一去三十年。
飞鸟想旧林,羁鸟恋旧林,
游鱼想故渊。池鱼思故渊。
榆柳栽后檐,榆柳荫后檐,
桃李植堂前。桃李罗堂前。
狗卧深巷中,狗吠深巷中,
鸡栖桑树颠。鸡鸣桑树颠。
久在官场里,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复得返自然。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讨论比较字词改换后与原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然后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原诗中的画线字词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显得既生动又含蓄,富有意境美,而改后的字词显得直白而又重复。
通过文本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在拓展练习部分我设置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的问题,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互动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加以点拨: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合作,令人敬佩;歌唱田园风光,令人赞叹;归隐田园有独善其身,消极避世因素,这一点自然不应当苛求古人。
我还运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给学生设置两组相互对照的选项,让同学们根据幻灯片选择:你赞同每组中那一种价值取向?一组是功名、进取、高官、厚禄与自然、隐逸、本性、自由。另一组是科学、发展、强大、集中与诗意、和谐、柔弱、个体。经过合作探究,讨论解答,学生结合陶渊明的归隐对第一组讨论探究的应该比较容易,而对第二组的理解探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适当的给予点拨引导:幻灯片上面的第二组文字通过对比,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价值取向,你是要通过科学、发展、强大和集中来实现遨游太空等童话,那就势必会令我们放弃了诗意的童话,只关注工业的发展,城市面积的扩大,乡村田园必将减少 。你还是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一切的多样性呢?我认为诗意永远要领导科学,梅罗和陶渊明就共同表达了八个字——诗意、和谐、柔弱和个体。你的本性在田园,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我们都需要一个心灵的家园,所以我希望大家无论做何选择都能够守住我们那片宁静、祥和的心灵家园。
接下来设置了唱一唱环节,用多媒体播放《兰花草》的曲调,配合恬静、优美的画面,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归园田居 其一》诗词。这一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一写,布置作业:(运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请你将诗中描写的田园风光改写成一段散文,或就你体验过的田园生活写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教材编排更趋系统化、多样化,而诗歌鉴赏以及名篇佳句的背诵默写又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之一,因此,诗歌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应重视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教学。
我在教这首古诗的时候特别注重了诗歌意境的把握,由此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要了解意境,就必须牢牢抓住诗歌的意象不放,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道题,让学生将诗中某些字词改换后再与原诗比较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通过学生讨论比较,使学生抓住了诗中的意象,进入意境,从而获得无限美感。事实证明,放声朗读能激发学生内心隐藏的记忆,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到诗歌的妙处。在诗歌教学中,我还独创了以唱代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吟唱中进入诗的意境,体味诗的情调。我还发现,学生一旦会唱,就很难忘记,这就不仅加速了记忆,也达到了背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优美的歌声中品味了作品的诗意美、情感美。歌声传情,寓教于乐,效果极佳。
总之,这节课我以阅读为基础,以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唱一唱、写一写)为实践模式,进行的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诗文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