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羿射九日
一.教案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设计
(一)借助图片,谈话导入
1.认一认,连一连。出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的主要画面,让学生把题目和图画连一连。
2.强调指出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
3.简介羿:羿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射日英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由于他造福人类,后人尊称他为大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4.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你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什么?
5.梳理问题:(1)羿为什么要射日?(2)羿又是怎样射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值、熔”是翘舌音;“新”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介绍羿射九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羿射九日的过程。(第4~6自然段)那么剩下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3.梳理故事的记叙顺序:先讲——天上的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再讲——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最后讲——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四)教师示范,书写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值、艰”是左窄右宽,“新”是左宽右窄,而“此”却是左右宽窄均匀。)
2.师着重指导生字“值”: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直”。写的时候注意单人旁的竖的末端要比最后一横的位置低。
3.指导生字“炎”:上下结构,两个火要有变化,上面的“火”的捺变成点。下面的“火”写得比较大,一撇一捺要舒展,牢牢地托住上面的“火”。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五)作业设计
1积累更多的神话故事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2.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板书设计英勇 勃勃生机 关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