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3(山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告??? 状
胡 炎
一大早,副主任刘明河照例早早地来到单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突然,一把手老翟神情严肃地把他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坐着几个人,有纪委的,有组织部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刘明河有些诧异,微笑着对他们点个头,然后坐了下来。
“老刘,这是市里派来的调查组,找你了解点情况。”老翟说。
刘明河微微蹙了蹙眉,疑惑地点点头。
“是这样,”调查组的老王说,“有人匿名举报了你的一些违纪情况,市里对此十分重视,决定派我们来实地调查。你也不要有思想包袱,希望你能端正态度,认真配合我们调查。”
刘明河像是挨了当头一棒,一时愣在那里。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他刘明河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从不趟那些贪污受贿、跑官买官的混水,可今天,居然有人告到他的头上,这不是诬陷又是什么?
刘明河先是震惊,后是委屈,一生清名反遭人暗算,真让他有点受不了。刘明河腾地站起来,颤抖地说:“这是毁谤,道道地地的毁谤!”
老王让他不要激动:“是不是毁谤,我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刘明河竭力镇静下来,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相信组织是会给我一个公正的结论的。我可以看一下举报信吗?”
老王考虑了一下,把一封打印的信件交给他,上面说他玩忽职守,官僚主义,吃拿卡要,且生活腐化包养二奶,希查清落实,从严惩处……落款是:一个有良知的老干部。刘明河气得两眼发黑,差点一把将信撕掉。还自诩什么有良知,良知怕是早就让狗叼去了!
老翟一直抽着烟,偷眼瞟着刘明河,突然叹了口气:“哎,无风不起浪啊,老刘,你要慎重对待,如果真有什么问题,还是向组织坦白的好。”
刘明河忍不住想发火,心说,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老翟还不清楚吗?怎么能说这种话?但是他忍住了,他突然想起以前也见过类似的举报信,但那是告老翟的,最终都没有什么结果。没想到,告状者的目标这次却转移到了他的头上,其用心究竟何在呢?
刘明河平静下来,说:“我不想为自己辩解,也不想为自己开脱。有没有问题,我说了不算,请调查组的同志尽管去查吧。如果没有其他事,我要工作去了。”话落,刘明河扬长而去。
老王和另几个人交流了一下眼色,离开了老翟的办公室。老翟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下班后,刘明河的心情有些郁闷,刚走出单位大楼,就有几个科长追上来,痛骂那个举报者。刘明河说:“我现在正在风口上,你们不怕惹上嫌疑啊?”
“单位里谁不知道你刘主任的为人,出了这种事,我们就是要和你站在一起!”
刘明河点点头,感到一阵欣慰,眼里竟涌上了泪水:“有你们这句话,我就知足了。没事的,大家安心工作吧。”
到了家,妻子居然已经知道了他的事。刘明河暗叹,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妻子眼圈红红的,说:“明河,你做人就是太正直,该给人行方便的你都死守着你的原则。事到如今,你也活动活动吧。”
刘明河说:“活动什么,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妻子摇着头:“你不知道唾沫还能淹死人吗?听我的,别再固执了。”
刘明河摆摆手:“别再说了,我相信组织。”
妻子知道刘明河的倔脾气,只好不说什么了。
半个月后,老王带领的调查组通过走访、暗访、查账等等,作出了结论。老翟探问结论如何,调查组守口如瓶。
不久,市纪委作出了对老翟进行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并将老翟涉嫌的经济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同时,组织部任命刘明河接任一把手。
这一切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刘明河又是意外又是困惑,他想,到底是什么人告的状,为什么把老翟的问题一一罗织到他的头上呢?
这天,刘明河突然接到一封信,依然是打印的。只见上面写着:
刘主任:
您好!
请原谅,我把您推到了被告席上。这么多年,您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可您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我感佩在心,又痛恨姓翟的这个赃官稳坐一把手的位置。为了告倒他,我先后举报数次,但上面调查之前都提前走露了风声,使姓翟的有机会做好准备,掩盖违纪、违法事实。这次,我故意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办法,明着是把矛头对准您,实则是让姓翟的掉以轻心,从而在调查组查证期间暴露出他的问题。我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回报,欣慰之余,也真诚地向您道一声:对不起!
一个有良知的老干部
刘明河看完信,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热,两滴泪水重重地砸在“良知”二字上。
19.文中写“老翟一直抽着烟,偷眼瞟着刘明河”,“ 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其用意是什么?(4分)
20.文中写知道被举报后,妻子让刘明河活动活动,刘明河不为所动这个情节,有什么好处?(4分)
21.“刘明河看完信,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热,两滴泪水重重地砸在‘良知’二字上。”请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22.你认为举报信是什么人发的?你对这种举报方式有什么看法?说明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9~22题。(18分)
消失的壁画
凌鼎年
确切地说,小佛山的壁画是四十年代中期发现的。是一位业余摄影家发现的。这位业余摄影家叫林三锡。他是因贪拍大漠落日风光,错过了住宿,偏又逢突然间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大漠中无处藏身躲雨方无意中闯进了小佛山的这个山洞。进山洞本也很平常,因他衣服湿了,想烧堆火烤烤衣服,这火一点燃,他突然瞥见了洞壁的壁画,他举起火把细看,竟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直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喜得连掐三次大腿,才敢相信这不是梦境。林三锡不是画家,对佛教也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但他毕竟是吃文化饭的人,他自然掂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决定把这些壁画全拍摄下来,可惜的是胶卷已剩下了没几张,已不可能一一拍个遍。林三锡以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认为其中一幅《礼佛图》最为精彩,他借用火把的光亮把这幅画拍了下来。
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小佛山《礼佛图》壁画照片一发表,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专家根据壁画的绘画风格、人物的服饰等,初步考证为北魏时的作品,有识之士认为此乃国宝,当好好保护之。
林三锡作为小佛山壁画的发现者,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有人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来找他,要他带路再去一趟小佛山。
林三锡已感觉到想去小佛山的,有真正爱好壁画的,也有心术不正做着发财梦的。林三锡谢绝了某些所谓好心人的赞助,他决定倾其家财,再去一趟小佛山,好好拍一拍,争取回来出本壁画集。
谁知林三锡一切准备妥当,行将上路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人的炸弹一响,就此炸毁了林三锡雄心勃勃的计划。
解放后,林三锡从一篇报道中得知,小佛山的《礼佛图》被美国人约翰根盗走了……
林三锡的心顿时如堕入冰窟窿中一般,他甚至生出了如果自己当年不发表那照片的话,说不定这小佛山壁画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礼佛图》也不会因此而被盗出国。一种内疚的感觉在林三锡心头挥之不去。
林三锡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声讨约翰根的文章,痛斥他为无耻的文化盗贼,诅咒他子子孙孙将良心不安……
不知是否《礼佛图》被盗一事刺激了林三锡,他决计把儿子培养成画家,让儿子有朝一日也画幅传世的《礼佛图》。
儿子林清晖没有按照他父亲林三锡为他设计好的路走,林清晖迷上了艺术评论。这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他的评论里那些张力、语言的弹性、话语权、语态、膨胀系数、思辨的穿透功效等等,常令他老子林三锡脑子发胀发晕。这也罢了,更让林三锡伤透脑筋的是林清晖时常会发表些离经叛道的怪论文章。最最让他伤心的是林清晖在一篇《艺术无国界》的文章中谈到要对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英美文化盗贼的行为一分为二,说他们有破坏中国敦煌文物的一面,也有保护的一面。他还举例说像小佛山的《礼佛图》,因了约翰根的盗卖,现仍在美国的博物馆保存得好好的,我们通过英特网就能近距离欣赏,真正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如果不是约翰根的话,说不定这美轮美奂的《礼佛图》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就毁去了……
——这是什么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林三锡气得直想揍儿子几下。怎么生了这样一个混帐儿子,说出这样混帐的话来。可惜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了,要不然无论如何要再去趟小佛山,再去看一眼小佛山,去拍一些照片,也好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
最近,林三锡偶然翻读一位作家的游记散文集,内中有一篇《痛哉小佛山》,读了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以及胡人等,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后来因没人管理,任其荒败。近年,文物值钱了,有些文物贩子、文物盗贼就打起了小佛山壁画的主意,仅一两年功夫,小佛山壁画已荡然无存,仅空留一个洞窟而已……
林三锡读到此,气愤而伤心地猛一拍桌子,那玻璃台板也给他拍碎了,这一拍,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去时,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
林清晖合了几次也没能把父亲林三锡的眼睛合上。
(选自《时代文学》)
19.联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文中说林三锡想再去趟小佛山“了却自己压在心底的一桩心事”,他要了却的是什么“心事”?
(2)小说倒数第二段写道:“林三锡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头向后一仰,带着无限遗憾,去了。”林三锡想说什么话呢?
20.简要分析林三锡的形象特点。(4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消失的壁画”的理解。(5分)
22.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9.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20.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21.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2.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分)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条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9.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20.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4分)
22.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6分)
(1)当“神经病”成了我的名字,我为什么非常高兴?(2分)
(2)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
参考答案
一、19.暗示老翟有问题,被举报的对象是老翟而非刘明河,为下文揭开谜底,突出主旨做好铺垫。
20.这个情节正侧面表现了刘明河为人正直,不搞歪门邪道,与最后刘明河被提拔相互照应,让人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这样写更好地凸显了正直的干部必将得到重用的主题。
21.这句话一语双关,“两滴泪水”表现刘明河对“老干部”理解自己、举报技巧良知的感动,另一方面,“重重地砸”表现刘明河因受到鼓舞、看到社会光明而坚持正义的决心。
22.(1)举报信是由良知的正义之人发的,是一种讲究技巧的举报,从文中看,老翟多次受到举报,仍然高枕无忧,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举报机制、调查处理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而采取另一种方式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举报信是老翟有意指使手下人发的,目的在于引开众人的视线,转移目标,更好地保全自己,却不料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自己更快地暴露出来。(意思对即可)
二、19.(1)他的心事是再去小佛山,拍下壁画,出版壁画集,弘扬祖国文化遗产。
(2)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毁在了愚昧和文物盗贼手里了。
(答题建模:一是紧紧抓住句子前后的重要信息,筛选勾连。二是结合全文的中心来阐发。)
20.林三锡的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他是一个痴迷摄影的业余摄影家;(2)有较高的文化素养;(3)对文化遗产因自己拍照发表而被盗而深感自责;(4)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对保护文化遗产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答题建模:从原文中概括作答。可称为“概括-提炼法”。)
21.像小佛山壁画这样的文化遗产被文化盗贼们盗走是令人痛心的,但是如果是毁在自己人的手中那就更加令人痛心、令人遗憾,作者用“消失的壁画”这个标题表达了这种痛心与遗憾的感情。
(答题建模:一是对文本相关内容分层次归纳。二是结合文章主题进行概括,然后分条作答。)
22.作者用儿子林清晖“很新潮很前卫”的艺术无国界的观点与林三锡执著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观点进行对照,突出表现了林三锡坚决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可贵品质。林三锡梦想出壁画集弘扬文化遗产与中外文化盗贼无耻盗窃行为所造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答题建模:一是点出所用手法,题干已列出的,也最好写出来。二是结合文本事例进行分析,最好引用原文部分词句。三说明其作用或效果。可简称为“手法-分析-效果”。)
三、19.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共4分)
20.(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每点2分,共4分。手法1分,心情1分)
21.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2分,共4分)
22.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每点1分,共2分)作用: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每点2分。共4分)
四、①父亲是落后年代和愚昧环境里的求知者形象,有探索科学和知识的热情,有独立思考的品质。②他是一个孤独的另类,不被别人理解。③他对落后和封闭的现实不满,渴望改变现实,但在现实中又很卑微谦恭。④作为父亲,他鼓励和支持儿子探索世界,是一个启蒙者。(每点1分)
20.(4分)①写出了青年们的愚昧无知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暗示了以王家庄为代表的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如果答“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嘲讽和批判”也可得分。)②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我对世界的探究。(每点2分,答出2点即为满分)
21.(4分)①父亲用这句话告诉儿子地球就在脚下。②我们的眼睛往往被欺骗,科学和知识必须亲身去实践。③父亲用这句话鼓励儿子去探究世界。(每点2分,答出2点即为满分)
22.(6分)(1)人们都认为父亲是神经病,但父亲对世界的探索使我感到既神秘又神往,我去探求世界,其中有父亲对我无形的感召,也有我对父亲的模仿;我将像父亲一样被人称为神经病是为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非常高兴。这种表现是成长中的儿童特有的心理。(2分)
(2)参考示例①教育的缺失将导致科学知识的缺失,导致社会的愚昧落后,所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保持和引导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世界的大性,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原则。③妄自尊大是我们民族的劣根,它往往伴随着愚昧无知,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民族素质的提高任重道远。(4分。就一点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