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材解读
明文体
文体不同,教学主题不同。此文属于抒情散文。
明写作背景
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这是在什么时代写的文章。
作者吴伯萧(散文家教育家)。《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以灯笼为话题,写了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回忆,表现乡村民风民俗,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同时借灯笼的形象,表达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明文章内容
这是写什么的文章?
以灯笼为话题,写了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回忆,展现乡村的民风民俗,不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而且表达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抗日)充当马前卒的爱国之情,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明写作手法
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
① 双线结构:明线:有关灯笼的叙事;暗线:爱故乡爱国家。
② 小中见大:笔谈灯笼琐事,抒发保家卫国之情。
单元任务
这篇文章在教材哪一单元,什么位置,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单元重点:
①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②在朗读中品味特色语言;
③体会并学习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等)
④学习仿写
单元核心目标:
①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② 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③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单元课文为例的文章思路展开常见方式梳理:
《社戏》:小说三要素;
《回延安》:抒情诗(抒情的两种表达方式 排比、比喻等修辞的体会运用);
《安塞腰鼓》:抒情散文(场面描写与线索的作用);
《灯笼》:抒情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本文的单元教学价值:(自读课重在用本单元教读课的方法自学自悟文本)
①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予的复杂情感,他既有对早年生活、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又有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
②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一定要关注到的是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例(七上的《散步》);
③分析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应用;
④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特色与核心
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文章特色、核心的段落是哪几段?
①两部分:2至10段讲述关于灯笼的琐事(第10自然段转入历史话题)。
最后两段:上升至家国情怀
②思路:总分总结构,以小见大的写法。
文章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找到文章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中国传统佳节挂灯笼、元宵节灯展等;本届冬运会玉兔灯笼,柳枝灯笼等各种灯笼表达的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残运会上的雪容融灯笼引人注目。
学情研究
哪些内容是学生理解的?学生可能会在哪里产生疑问?学生可能不喜欢哪部分?该怎么去引导学生?
重点理解11、12自然段家国情怀,难点是学生读书少,对书中大量典故的理解,需要静心读懂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