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以中考试题为例分析现代文析题技巧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以中考试题为例分析现代文析题技巧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2 11: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阅读复习备考:
以中考试题为例分析现代文析题技巧 课堂实录
一、理解标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再厉害,如果没有工具或者基本条件,也做不成一些事情。
师:很好,他讲得很明白,也把这个俗语的引申义说明白了,其实这个俗语来自陆游的一篇笔记。
(PPT屏显)成语的来源: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二、快问快答
师:同学们,巧妇需要米才能做出美味佳肴,那我们做现代文阅读,什么才是我们语文的“米”呢?
生:知识点……写作技巧……(生七嘴八舌)
师:同学们,我们经过第一轮复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文体知识点,我们进行一轮快问快答,检测一下同学们的“米”是否准备充足。(快速梳理语文知识点,以学生接龙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PPT屏显问题)
师:记叙文六要素是?
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小说三要素是?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贯穿文章的线索有哪些类型?
生1:时间线、地点线(略有犹疑)
师:答对了两种,谁来帮他举个示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使用这类线索?
生2:时间线有《伟大的悲剧》,从每个时间点都有记录;地点线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举例很恰当,贯穿文章的线索类型还有哪些?
生3:还有《故乡》中以我在故乡所见所闻所感发展的人物线,以《散步》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发生分歧并解决问题的事件发展线。
生4:还有《紫藤萝瀑布》,反应作者情感变化,是情感发展线。
师:刚才几位同学梳理得很清楚,但是都忽略了我们阅读中比较常见的——实物线,课文中有《灯笼》、《一棵小桃树》
师:接下来请看看叙述顺序有哪些
生: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师:补叙比较少见,你能举出一篇课文为例吗?
生:《智取生辰纲》中最后一段,和正文隔了一行,是用来交代智取的一行人各自的身份。
师:接下来看到叙述人称,我们都知道三类人称
生: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师:那么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什么各自的作用呢?
生:我、我们可以增加文章真实感。
生:你、你们可以拉近与读者距离,读起来更亲切。
生:她(们)、他(们)、人名等也是全知视角,使叙述更直接客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师:接下来是很多同学很害怕的语言特点,从语言运用,我们可以抓三个角度——
生:修辞、句式、用词
师:关于语言风格我们积累了——
生1:质朴和朴素
生2:富有文采、典雅
生3:还有些师委婉含蓄或者清新自然
生4:(仔细想了想)有些如鲁迅的文笔而辛辣深刻
师:同时不要忘记一些方言与口语的使用,使文章具有乡土气息、活泼而又动感,梳理出来,也并非没有立足点。
师:最后我们看到写作技巧,它涵盖比较广,既有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PPT展示)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反问、设问、借代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悬念、前后照应、详略、伏笔及铺垫
(3)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议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这么多“米”聚拢在一起,“米”有了,是否就有了佳肴?若如此,那语文一定是枯燥而乏味的,整天背概念,套公式,而且怎么背都没有高分。
三、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技巧
师:“有米则笨拙妇人亦可为之”?
生:不是的,还得有其他材料或者烹饪技巧
师:同学们看着很像是精通厨艺(大家笑笑)
师:那我们在答题中人如何变拙为巧?我们从具体试题中来找“巧”方法。(PPT屏显2021年江西中考阅读题《高贵的清贫》)
师:请同学们圈画出每题的题干并找出相应考点
(抓题干,明考点:考点经学生回答ppt飞入)
生:第一题我圈画了8-9段和方志敏的形象,他的考点是分析人物形象。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清晰,表达也很简洁,快速找到了考点,下一题也是我们常见题型,谁来试试?
生:第二题我圈画了波浪线和高贵的清贫,考点是标题的含义。
师:非常好,请坐。
生:第三题我圈画了材料和选材特点,考点就是选材特点。
师:没错,这道题是2021年的中考新题,看似新,实则也是有本可循,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中《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也有出现这道题,从中我们明确,复习一定要?
生:回归课文,并了解课后习题。
师;最后第四题谁来?
生:第四题我将题目中的句子在原文中圈画了出来,看看它位于文章哪个部分,便于作答,它的考点是句子的赏析。
师:刚才四位同学很准确抓题干,并明确了考点,可是试题做不完,我们能做的题目有限,如何更高效利用已有试题?我们需要对好题进行举一反三,刚才四个考点有哪些变式?
(生思考并讨论)
生:人物形象可以变式为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生:标题分析也可以变为我们经常做的标题作用、好处,是否是全文的线索或中心主旨。
生:选材特点其实是最基础内容的理解,提取材料信息
师;它还可以变成文章谋篇布局或选文构思的特点等。
生:句子赏析可以从刚才积累的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或者语言特点角度进行变式。
师:明确考点,懂得相应变式,就能有的放矢,语言不空泛,即使语言表达有所不足,我们也立足在对的方向上,可通过有效训练积累不断提升。
师:知识点和方法有了,现在最重要的第三步就是如何运用了。答题答题,一定要回归?
生:文章本身
师:没错,取文本,巧运用,同学们在审题干时,还发现这四道中考题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快速反应,四道题里面有文章、文中、文中、文中,这几个词。
(PPT对学生所找关键词着重强调,让学生清晰明了回文本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结合刚才学习到的方法,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完成这4题。
生1:上讲台圈画“冷静地”“拒绝逃生”“洁白简朴”,从这几个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方志敏在被捕后,仍坚持自己的气节,为革命事业宁死不屈,英勇无畏。
师:原来这些信息在文本中有明确的提示,他再结合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很好。
生2:上讲台圈画“精神的高贵”“更多人不再清贫”“明天不再清贫”,这三个词语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高贵的清贫”,是不局限于物质,追求精神,追求奉献,为了更多人的明天而牺牲自己,这才是高贵的。
师:和刚才同学用了相似的方法,解决了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三题看似有些难,我们将难题划分,第一问是关于文章的选材,同学们梳理文章围绕方志敏,选择哪些材料?
生七嘴八舌:探访故居、听朋友介绍、回顾所知故事、描述所见照片、回忆读书感悟、联想小说人物
师:那这选材有说明特点呢?
生:材料很丰富。
师:还有吗?
生:材料很典型,具有代表性,让我们一看就能记住他。
师:第四题句子赏析,我们一定要找到它的落脚点,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生: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对象是贵族的定义,段落在结构中的作用。
师:同学们,语文既先要积累语文知识点和技巧,也要善于从文本中找答案,最后灵活使用。(屏显近三年现代文一的考点)结合刚才我们的答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相同的,都有概括内容,也有人物形象和句子赏析。
生: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比如写作技巧,语言特点。
师:哪类考点是你最害怕的?
生:语言特点
师:不用害怕,其实和上面的答题技巧类似,我们找两题来看看
(屏显2020及2019江西中考现代文,拓展其他题型仍可使用上述方法)
2019年: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4分)2020年: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3分)
师:文中都有提示什么?
生:语言特点已经讲出来了
师:所以同学们需要做什么呢?
生:围绕“明快与典雅”“清新、细腻”去文本中找到相应例句并分析
师:所以同学们,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局限,其实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知识点和文本巧运用的能力体现。
师:(课堂小结)同学们,临近中考一个多月,我们复习练题的方向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我们既要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点,同时更需要灵活的运用技巧去表达,在梳理清楚主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都成为自己领域的“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