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2 纪念白求恩
应聘职位:幼 师
应聘时间:20XX.5
学习目标
1.熟记字的读音,理解“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等成语的含义。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3.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作者简介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背景资料
读一读
冀
遣
殉
隘
忱
粹
益
鄙薄
晋察
派
职
纯
精
jì
qiǎn
xùn
ài
chén
cuì
yì
bǐ bó
狭
热
求精
预习检查
【殉职】
【拈轻怕重】
【狭隘】
【热忱】
【纯粹】
【漠不关心】
【不足道】
【见异思迁】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情。忱,情意。
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不值得一提。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预习检查
看一看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演讲词特点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纪念白求恩,更重要的是向他学习,学习他高贵的精神品质。
初读感知
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1.白求恩具有哪些值得纪念的精神品质?在文中找一找。
2.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说说段落之间的联系。
1、国际主义精神。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3
初读感知
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的,运用了哪些手法?
精读交流
1.速读第2、3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精读交流
2.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写白求恩同志的品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通过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难得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精读交流
说一说:2、3两段中除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正面描写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表现他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侧面描写,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语言赏析
再读结尾一段,概述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语言赏析
采取排比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长,以此结尾,更具有感染力;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 ,犹如赞美诗一般。
小组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有像白求恩同志这样的人吗?
合作探究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课堂小结
白求恩同志
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