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 1.1 探究声音的产生
你有多少种办法使纸、橡皮筋、笔帽、水发出声音?
想一想,做一做
讲话时,摸一下自己的喉咙有什么感觉?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什么感觉?
声音是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呢?
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声音立刻停止。
是不是物体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
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声源
例1 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什么( )
A 大钟有回声
B 大钟仍在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延时”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思考】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由声源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呢?
【探究】
声音能通过固体或液体传播吗?如何证明?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结论】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
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结论】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在水中,你还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结论】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抽出瓶内的空气,声音有变化吗?
声音能通过绷直的线进行传播
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想一想
“隔墙有耳”说明声现象的什么道理?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例2 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_和_________可以传声。
空气
水
例3 如图所示,敲响乙音叉时,挂在甲音叉旁的塑料小球会一次次被弹起。
(1)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① ;② 。
(2)实验中塑料小球的作用是什么?
(3)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塑料小球 (也会/不会)像图示那样被弹起,理由是
(1)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放大音叉的振动;
(3)不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敲响乙音叉时,乙音叉振动发声,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至甲音叉,使甲音叉也振动发声,从而使塑料球 一次次被弹起。将不易观察到的微小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塑料小球的运动。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声波传播不到甲音叉,所以塑料小球不会摆动。
三、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称之为声波。
1、声波
2、声波绕过障碍物
3、回声
声波遇到大的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称作回声。
4、声能
声音具有的能量叫做声能
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面,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跳动
四、声速
想一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声速的大小
2、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3、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声速的大小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例4 在雷雨季节,我们经常是先看见闪电,过一会儿才听到雷鸣,假设我们在看到闪电4s后听到雷声,那么,这个闪电距离我们大约是( )
A.1000m B.2000m
C.680m D.1360m
三、声音是一种波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四、声速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小结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空气
(2)液体
(3)固体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途径
注意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振动一定发声,但有时不能听见;(4)发声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思考】
1、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为什么我们要经
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呢?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不是无穷快)
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
到回声呢 ?
(声音传播比较快,人耳反映不过来)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
3、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多快呢?怎样描述?
1、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
2、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风声——空气——气体)
(读书声—声带——固体)
(雨声—— 水 ——液体)
声音的传播途径
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
气体
液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