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并能进行氢气验纯.(重点)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重点)
3.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
答一答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及排列方式的变化。
有无新物质生成。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实际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及排列方式的变化,而“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有改变。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水中的氢和氧分离出来呢?
实验探究2—2
水的电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实验操作: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2
水的电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级产生气泡,两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泡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泡少。③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提出问题: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说明氧气能助燃。
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检验气体:
水通直流电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2
水的电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实验分析: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
②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
通电
实验结论: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因此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通电
通电
H
H
O
H
H
O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
上述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通电
H
H
O
H
H
O
H
O
O
H
H
H
.
.
.
.
.
.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
原子互相组合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水通电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像这样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AB A+B 。
注意:分解反应是化学的四种基本反应之一。
反应形式: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3
水的合成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
实验操作: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凉烧杯,如右图所示,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3
水的合成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
实验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
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了水,并放出热量。
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 水
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
点燃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氢气具有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只有水,是一理想的气体燃料
点燃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解释
水的合成
上述实验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生成一个水分子,许多水分子组成水。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H
H
O
O
H
H
+
O
O
H
H
H
H
H
H
O
H
H
O
分解
重组
在化学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水,像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A+B AB 。
反应形式: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比较: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 一变多 多变一
形式
举例 水 氢气+氧气 氢气+氧气 水
AB A+B
A+B AB
通电
点燃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它们的这些性质与氧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不同?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氢气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直观感知、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反应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举例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密度为1g/cm 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
区别 看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
小试牛刀
教学过程
学以致用
1.如图所示的是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2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B
小试牛刀
教学过程
学以致用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B
用心记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1.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3.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由商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层作业
教学过程
课后巩固
完成课本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
结束新课
感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