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2、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清明上河图(北宋)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P110-P111
完成导学案中预学案部分
1.为什么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呢?
答: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为什么常温下的碳化学性质不活泼呢?
答:因为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
三、新知讲解
C+O2 CO2
点燃
1.碳的可燃性
⑵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⑴当碳燃烧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O2充足)
(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二)高温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2C+O2 2CO
点燃
(O2不足)
三、新知讲解
冬天烧煤取暖时为什么不能关闭门窗?
为了防止生成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CO中毒。
三、新知讲解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反应装置】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uO +C 2Cu + CO2
高温
2Fe2O3 + 3C 4Fe + 3CO2
高温
此装置与加热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
制O2的发生装置
相同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类似地:
三、新知讲解
被夺走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叫氧化剂
从分子结构上来看CuO变成 Cu,发生什么变化 ?是什么物质导致这种变化?
在这个反应中CuO 变成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 中的氧,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发生还原反应;木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这个实验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或得到氧的反应。
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叫还原剂
2CuO +C 2Cu + CO2
高温
【思考】
氧化反应:
还原性: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三、新知讲解
氧化性:
C+2CuO 2Cu+CO2↑
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氧化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
氧化剂
高温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是置换反应吗?
三、新知讲解
【典例精讲】
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64 g铜,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木炭粉各多少克。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题目,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依据,题目中的已知量是解题的关键,数学课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
答案:氧化铜的质量为了80g;碳的质量为12g。
归纳: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题时分三步,第一,分析解题的依据,第二,分析已知量;第三分析已知量和解题的依据之间的关系。
三、新知讲解
化学性质 用途
单质碳
制墨水长久保存等
作燃料
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稳定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CuO +C 2Cu + CO2
高温
C+O2 CO2
点燃
2C+O2 2CO
点燃
(O2充足)
(O2不足)
常温
较高温度下
四、总结归纳
1. 下列所述内容涉及的变化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
A.家里衣柜中使用的卫生球会越来越小
B.军事上常使用石墨炸弹破坏敌方的电力设施
C.冰箱除味剂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它的有效成分是活性炭)
D.中国科技大学的钱逸泰院士以CCl4为原料制取了纳米级的金刚石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两者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燃烧后都能生成CO2,证明它们都是仅由碳元素组成的
C.石墨能导电,木炭有吸附能力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两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
C
D
五、达标检测
C
B
D
D
C
C
B
A
B
C
D
2.①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原因是 。
②尽管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化学性质却相似,原因是 。
③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都比较稳定,原因是
。
④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单质,但化学性质却不同,原因是
。
⑤氯原子和氯离子都是氯元素的粒子,但化学性质差异却很大,原因是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有一口小水井中的水有异味,你有什么方法来消除吗
把木炭装入透水的袋中,沉入井里
五、达标检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