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 xiè huì 傲 崇 2、C 3、 B 4、A 5、B 6、略 7、略 8、略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9.B(1分); 理由: B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 即“这种随机性”;A句指地震分布的规律性,C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2分,只说到前一句则给1分)。
10.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1种给分,答2种或3种给2分);作用: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2010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1分) 。
11、“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或“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主、谓、宾各1分)(3分)
12.“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明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1分,要求明确提出),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1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1分)。
(二)
13.感激、感慨(2分)
14. 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分)②完成父亲的意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2分) 。(意思对即可)
15、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2分)(意思对即可)
16、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答出为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住一楼,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动,得2分) (意思对即可)
17、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3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18、⑴一样 ⑵通“返”,返回。
19、略
2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二)
2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3、(1)有的人 (2)离开
24、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
2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四、写作(50)2012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5小题每个2分)
1.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学习是我的天职,成人是我的本份,成才是我的追求。诚信做人,懂得感恩,积极进取,不懈( )追求。不忘父母养育,不忘老师教诲( ),父母为我自豪,学校为我骄ào( ),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做勤奋守纪兰中人,做文明chóng( )德余姚人!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fǒu) 抑扬顿挫(yì)
B.描摹(mó) 侮辱(wū) 发愣(lèng) 深恶痛疾(è)
C.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fáng) 鞭挞(tà) 胆怯(què) 长吁短叹(xū)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B、当我和小新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大伟的滑稽相,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 、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6.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语句。(4分,每句2分)
快乐是什么?
小草说:快乐就是尽我的一份力量去给大地妈妈披上一件最美的绿装。
花儿说:
大树说:快乐就是为夏日的人们撑开大伞,遮挡灼热的阳光。
啊,快乐就是
7.课外阅读知识(4分,书名、人物各1分,性格特点2分)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总是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久久难忘。勤奋好学的你
一定也有过这样的阅读经历吧。请写出一部令你记忆犹新的名著书名《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
8、古诗文填空题(共10分)
(1) , ,山河表里潼关路。
(2)俱怀逸兴壮思飞, 。
(3)念天地之悠悠, 。
(4)《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5)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
(6)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有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 , ”来形容。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12分)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9.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划横线的A、B、C中的 句 (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3分)
10.第④语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句子成分(3分)
“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
12.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3分)
(二)轻点关门 (14分)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 A(感恩、感谢、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 B(感叹、感慨、感激):“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 。
13.第⑤、⑥段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是A B (2分)
14.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15.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答:
16.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 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7.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与朱元思书(8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
19.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20.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1.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8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二处)。(2分)
公 之 余 辄 与 文 士 畅 饮 咏 诗
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或( ) (2)去( )
24.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的意思。(2分)
2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2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四、写作(50分)
26.有一位老人乘坐火车,在行进途中不慎将一只放在车窗边的新鞋子掉落车下。他思索片刻,索性将另一只也扔了出去。众人问其原因,他说:“我留下一只鞋子已没什么用了,扔出去,万一有人捡到它,还能配成一对鞋。人,有时候是要放弃一些东西的。”是的,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放弃的,比如在学习与娱乐之间,在上课与上网之间,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在外出求学与减轻父母负担之间······都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学会放弃。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花儿说:
啊,快乐就是 (4分)
7、名著《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4分)
8、古诗文填空题(共10分)
(1) , 。
(2) 。
(3) 。
(4) , 。
(5) , 。
(6) ,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12分)
9、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 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3分)
10、(3分)
11、(3分)“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
12(3分)
(二)轻点关门 (14分)
13.(2分)A B
14. (4分)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15、(3分)
16、(2分)
17、(3分)生活就是这样,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一)与朱元思书(8分)
18、(2分)⑴天山共色 ⑵窥谷忘反
19、(2分)译文:
20、(2分)
21、(2分)
(二)(8分)
22、(2分) 公 之 余 辄 与 文 士 畅 饮 咏 诗
23、(2分) (1)或( ) (2) 去( )
24、(2分)
25、(2分)
四、写作(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