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 六年级下册 美术 第16课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 六年级下册 美术 第16课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5 11: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石桥铺镇九义校 陈勇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评述、审美能力。但毕竟审美经验不足,要做到积极主动地欣赏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并且,不少学生多处在审美感知阶段,他们能分析出某一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的与众不同,但要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挖掘、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发展审美创造力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加强学生技巧方面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 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它来源于田间地头、窗前灶下,来源于一代代乡间妇女的巧手之中。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从中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教材中选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给学生欣赏,使他们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复习剪纸的有关知识,学习欣赏民间剪纸艺术,通过作品欣赏及教师自己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剪制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民间剪纸作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了解并掌握抓髻娃娃的造型特点,模仿或创作抓髻娃娃的剪纸。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板书纸、彩色纸、剪刀、美工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美
  1、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由“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引出课题  
(1)、简介“剪花娘子”
  师:课件出示“剪花娘子”图片。同学们,这幅图片你们熟悉吗,在哪见过?(教材上)图中的老奶奶在干什么呢?(剪窗花或剪纸)
(2)、揭示课题
师:让我们带着对“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老人的怀念,进入本课课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出示:课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3)、出示学习任务
A、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以及不同地 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
B、了解抓髻娃娃剪纸特点,及其创作背景。
C、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一副剪纸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赏析感受----理解美
  1、剪纸的历史
师:为什么说剪纸是“古老的记忆”呢?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张图片吧。
欣赏剪纸作品----《对马团花》等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是我国新疆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
2、赏析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
师:剪纸流传至今,在我国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和形式,请大家看图片欣赏。
重点分析苗族剪纸:(1)出示苗族剪纸
(师: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的历史都绣在了美丽的衣服上,而苗族的剪纸正是这些绣片的底样。)
(2)出示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提问:蝴蝶妈妈是谁?表现特点是什么?
(师:蝴蝶纹样在苗族到处可见,蝴蝶是苗族人所崇拜的的始祖。)
(3)出示苗族剪纸《姜央射日》
提问:你在画里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结合教材38页,口述)
3、剪纸的流派
师: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形成了我国南北不同剪纸流派。
师生总结: (1)南方派:秀气重装饰、细腻、秀丽的风格。
(2)北方派:雄浑大气、粗犷、质朴的特性。  
4、交流、研究、欣赏抓髻娃娃
让生结合教材38页,思考:为什么叫“抓髻娃娃”,为什么喜欢“抓髻娃娃”?
(1)、了解抓髻娃娃的历史背景和剪纸创作寓意。板书:髻——吉,鸡——吉。
(师:抓髻(鸡、吉)娃娃是我们北方剪纸的一个典型形象,它既象征着生命和繁衍,又象征着辟邪和祈福,又称平安娃娃。)
(2)、《抓髻娃娃》的基本特征。
师:“抓髻”是意思呢?请观察屏幕图片,小组讨论:“抓髻娃娃”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形象是凭空想出来的吗?师:“抓髻”就是把头发梳起来的意思。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一般多为女性,也有的不象征性别的。
(3)、学生作业赏析。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以前6年级同学关于“抓髻娃娃”的作业。
三、个性发挥----创造美
1、教师演示剪纸《抓髻娃娃》
(1)、师:同学们,看看这个抓髻娃娃是怎么剪出来的?老师剪给大家看。
师:这抓髻娃娃基本上是对称的,我采用对折的方法进行画稿。(展示)
  师:镂刻中间。由左到右先刻中间镂空部分,注意纹样的镂空及手和辫子的相互连接。
  师:剪外形,完成(展示)。
(2)、学生归纳其剪纸步骤,师补充呈现:
(A)画稿。抓髻娃娃对折构图,先画轮廓,再画出镂刻的五官、内部镂刻的纹样。
   (B)镂刻中间。由左到右先刻中间镂空部分,注意纹样的镂空及手和辫子的相互连接。
   (C)剪外形,完成。
 2、学生实践活动。  
   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临摹或创作一个抓髻娃娃。
   要求:(1)安全使用工具,用后摆放整齐,注意碎片的收纳。
   (2)剪好后,将作品粘贴到合适的卡纸上。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评价美。
  1、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品评。
2、欣赏优秀剪纸作品。
   五、拓展视野----发现美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利用剪纸的装饰物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古老剪纸在今天的作用吧!
1、学生赏析剪纸的现代装饰应用图片。
2、师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以文字为主,而以口头传授继承下来的文化。作为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
3、小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装扮我们的世界,用我们的心灵,发现美的世界。
  板书: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抓髻娃娃 (教师范作) (学生作品)
(髻、鸡 吉)
构思--折纸---起稿---剪纸
说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既要了解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又要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设计抓髻娃娃图案。
在欣赏环节,我精心挑选了国外剪纸和我国东南西北方的民间剪纸,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全面的了解剪纸。
这节课,学生配合的很好,作品数量、质量都很好,教研员评价也不错。但我觉得,一部分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预习到位,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虽然在提出创作要求时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图案可以是对称式也可以是不对称式,但学生作品创作出来后,大多是对称式。我分析和了解后知道,学生一是觉得对称式图案好操作、好剪;二是学生担心创作不对称式图案太花费时间,如果自己没有剪完就没法和大家一起展示、评价。对于这种情况,平时可能很少出现,因为平时制作类课程我都安排两课时,学生有充足时间操作。这次因为教研员听课,要上一节结构完整的课,所以这节课安排了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