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 考前重点题型查漏补缺
---解答题篇0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A的大小;
(2)若,求的值;
(3)若,,求边c和△ABC的面积.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是等边三角形,平面,E,F,G,O分别是PC,PD,BC,AD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大小;
(3)线段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GM与平面所成角为,若存在,求线段PM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8.设椭圆的左焦点为,上顶点为.已知椭圆的短轴长为4,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点在椭圆上,且异于椭圆的上、下顶点,点为直线与轴的交点,点在轴的负半轴上.若(为原点),且,求直线的斜率.
19.已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
20.已知函数.
(Ⅰ)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P
E
C
G
A
B2022高考 考前重点题型查漏补缺
---解答题篇0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A的大小;
(2)若,求的值;
(3)若,,求边c和△ABC的面积.
【答案】(1)
(2)
(3),面积为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条件,求得,由此求得的大小.
(2)先求得,由此求得.
(3)利用余弦定理求得,进而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
(1)∵,
由正弦定理得.
∵,
∴,
∴.
又,
∴.
(2)由,,得.
∴,.
∴.
(3)由(1)知,又,
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负根舍去).
∴△ABC的面积.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是等边三角形,平面,E,F,G,O分别是PC,PD,BC,AD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大小;
(3)线段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GM与平面所成角为,若存在,求线段PM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先证、,即可由线线垂直证线面垂直;
(2)以O点为原点分别以OA OG OP所在直线为x轴 y轴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即可由法向量的夹角得出两平面的夹角;
(3)设,,求出,可得,整理得,由,方程无解,即可得不存在这样的点M
【解析】
(1)
证明:因为是正三角形,O是AD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AD,平面,所以面.
(2)
如图,以O点为原点分别以OA OG OP所在直线为x轴 y轴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所以,即,
令,则,
又平面的法向量,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为.
(3)
假设线段PA上存在点M,使得直线GM与平面所成角为,则直线GM与平面法向量所成的夹角为,
设,,,,
所以,
所以,
整理得,,方程无解,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点M.
18.设椭圆的左焦点为,上顶点为.已知椭圆的短轴长为4,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点在椭圆上,且异于椭圆的上、下顶点,点为直线与轴的交点,点在轴的负半轴上.若(为原点),且,求直线的斜率.
【答案】(Ⅰ)(Ⅱ)或.
【分析】
(Ⅰ)由题意得到关于a,b,c的方程,解方程可得椭圆方程;
(Ⅱ)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确定点P的坐标,从而可得OP的斜率,然后利用斜率公式可得MN的斜率表达式,最后利用直线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得到关于斜率的方程,解方程可得直线的斜率.
【解析】
(Ⅰ)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依题意,,又,可得,b=2,c=1.
所以,椭圆方程为.
(Ⅱ)由题意,设.设直线的斜率为,
又,则直线的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
整理得,可得,
代入得,
进而直线的斜率,
在中,令,得.
由题意得,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由,得,
化简得,从而.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以及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已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
【答案】(1),(2)
【分析】
(1)根据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分为奇数、偶数时,求奇数项的和,偶数项的和,即可求解.
【解析】
(1)设数列的公比为,
依题意知
由是递减数列,解得,
所以.
对于数列,当n=1时,;
当时,,因此,且n= 1时同样适用.
故对于n∈都有.
所以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
(2)当n是奇数时,,
则 ①
②
①、②相减得:
,
得到.
当n是偶数时,
,
则
,
所以
【点睛】
关键点点睛:由求时,需要分为奇偶,分别求出偶数项的和与奇数项的和,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函数.
(Ⅰ)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Ⅰ).(Ⅱ)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解析】
(Ⅰ)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Ⅱ)设,则
.
当时,,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所以对任意有,即.
所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因此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