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朝阳高三语文二模讲评课件(1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北京朝阳高三语文二模讲评课件(1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2 10: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2张PPT)
2022年北京朝阳二模
语文讲评
多文本阅卷说明
材料一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年代久远的遗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腐坏。此时,文物修复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物修复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修理。修理一般物品是为了能继续使用,所以要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新”。我们现在视为文物的物品,古人当年制作目的也多是出于实用。但今天对文物进行修复就不再是为了恢复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恢复文物形貌,延长文物寿命,使其得以继续流传,因此在文物修复时应“修旧如旧”。
从文物引出文物修复
与一般物品修理比较,谈到文物修复原则一:修旧如旧
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刚出土时拦腰折断、残破不堪,铜质已经腐蚀,表面密布锈斑。在修复青铜大立人时,专家们采用的是低温焊接法,将锡和铅按一定比例熔化制成焊条,这种材料的熔点只有183摄氏度。如果用气焊、电焊等高温焊接方式,不但青铜会熔化,其表面五颜六色的锈斑也会全部变黑。
一件如此高大的文物,光用焊接处理,牢固程度显然不够。专家们想到了赵州桥的桥拱连结银锭扣工艺。银锭扣的拉力很强,无论是拉伸还是扭聚,都能增强主体的承重能力。为了尽可能降低对文物的破坏,修复人员在大立人身上没有花纹或花纹很少的地方开银锭锁口,用相当于器物壁厚的铜板做成相应尺寸的银锭扣,镶嵌之后严丝合缝。主体修复完成后,大立人才真正“立”起来了。工作人员再把它清洗干净,然后风干、打磨,最后进行做旧,处理好焊道和补配块的锈色,让它看起来像旧的一样,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
为了让文物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有时少修甚至不修,是另一种“修旧如旧”。2010年在圆明园陶瓷文物修复工作中,专家就强调,基于圆明园文物所承载的特有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出土的瓷器如同圆明园遗址一样,不能完全修复、重新构建。除了对文物破损部分做好必要保护,突出它的残缺状也很重要。因为文物修复就是让文物在记录历史信息的同时,能承载更多的文化和情感。
(取材于王菁菁、田宇等的相关文章)
介绍青铜大立人的修复过程,具体阐释“修旧如旧”原则
以圆明园文物修复为例,进一步阐释“修旧如旧”原则
材料二
我国传统文物修复追求器物的完整性和气韵之美。古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多种修复工艺,如器物的矫形、补配,书法绘画作品的全色、接笔等,使文物看上去形貌无欠缺。工匠们总是尽力选取与文物当初制作时相同的材料,并在修复补配的部位涂上与残存部位相同的颜色,让人看不出破绽,从而带给观赏者一种整体美的享受。
尽管传统文物修复者完美复原文物是为了达到天衣无缝的美学境界,但这样复原的文物客观上会影响观赏者对文物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文物修复可识别,在当代逐渐成为文物修复界的共识。
中国自古注重形式上的整体和谐,在文物修复时,若补配物可轻易被识别,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破坏美感。为兼顾传统美学偏好与文物修复原则,修复专家通常采用“内外有别”的方法。作色时,将文物展示的一面做到与周边颜色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差别,又在观众不易观察到的补配部位大体做上颜色,细心观察便能区分。部分专家则推崇“仪器可识别”的方法,将已在取证学与印刷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荧光技术用于文物修复,如在青铜修复作色时加入荧光材料。修复后的青铜器,在日光照射下与周围颜色无异,但经紫外光照射,修复部位便发出耀眼的荧光。
(取材于余子骅、龚德才等的相关文章)
传统文物修复追求整体美
介绍文物修复可识别的几种具体方法
引出文物修复又一原则:可识别
材料三
残缺文物的修复是文物保护中的一道难题。修复人员往往需要凭借文物结构及自身经验脑补出缺失区域的几何形状,修复过程主观性强,修复技术难度大,对文物修复人员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天,利用现代技术精确制造实物补块,实现破碎文物的高精度修复,为文物修复打开了新局面。
长沙唐墓出土的鹊尾炉,炉身炉座均有残缺,炉身下部与炉座已完全断开,修复难度极大。修复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参考了馆藏的另一件鹊尾炉残件,力图复原其原貌。他们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建立鹊尾炉结构模型,对其进行虚拟三维重建、复原,最后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打印出缺损部件。经过打磨、上色等处理,成功完成了修复。出于修复可逆的考虑,打印部件专门选用了一种既坚固稳定又能轻松剥离的材质,如果以后有了更好的修复方案,还能随时拆卸还原。
从残缺文物的修复谈及现代技术对文物修复的作用
以鹊尾炉的修复为例,阐释现代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引出文物修复又一原则:可逆
书画文物的易损性让修复人员更加小心谨慎。研究人员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开发了书画文物数字修复模拟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把书画文物通过数字形式加以保存,还能运用软件模拟修复环境,给出不同的修复方案。修复人员可以充分试错,反复修正,直至达到修复要求再开始实际操作。现代科技的运用为文物修复的可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全方位引入数字化技术。对于损坏严重且不知全貌的残缺文物,修复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修复软件的辅助,可以模拟出它们的模样。这些模拟图像除了为修复提供参考,还能作为展品供人们参观。这样,一些过去难以修复或无法展出的文物,也能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
(取材于史宁昌、刘亮、陈潇等的相关文章)
以书画文物修复为例再谈现代技术的应用,并再次谈及“可逆”原则
总结现代技术对于文物修复的意义
小结:
中心话题:
文物修复
材料一:
通过与一般物品修理对比,引出文物修复原则之一:修旧如旧
材料二:
通过与传统文物修复对比,引出文物修复原则之二:可识别
材料三:
通过介绍现代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引出文物修复原则之三:可逆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复文物目的是恢复文物形貌及其使用价值。
今天对文物进行修复就不再是为了恢复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恢复文物形貌
B.采用低温焊接法是为了避免破坏大立人形貌。
在修复青铜大立人时,专家们采用的是低温焊接法,将锡和铅按一定比例熔化制成焊条,这种材料的熔点只有183摄氏度。如果用气焊、电焊等高温焊接方式,不但青铜会熔化,其表面五颜六色的锈斑也会全部变黑。
C.修复大立人所用的银锭扣来自于赵州桥桥拱。
一件如此高大的文物,光用焊接处理,牢固程度显然不够。专家们想到了赵州桥的桥拱连结银锭扣工艺。
D.修复大立人最后一道工序是清除焊道的锈斑。
工作人员再把它清洗干净,然后风干、打磨,最后进行做旧,处理好焊道和补配块的锈色,让它看起来像旧的一样,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
与原文表述不符
低温焊接是为了避免熔化青铜(形)、破坏锈斑(貌)
是给焊道做上锈色
只是采用了赵州桥桥拱银锭扣工艺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物修复时所用材料与文物原材料基本一致。
我国传统文物修复追求器物的完整性和气韵之美。……工匠们总是尽力选取与文物当初制作时相同的材料
B.当今人们对是否应该完美修复文物有了新的认识。
尽管传统文物修复者完美复原文物是为了达到天衣无缝的美学境界,但这样复原的文物客观上会影响观赏者对文物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文物修复可识别,在当代逐渐成为文物修复界的共识。
C.文物修复可以借鉴取证学与印刷防伪领域的技术。
部分专家则推崇“仪器可识别”的方法,将已在取证学与印刷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荧光技术用于文物修复
D.用“内外有别”法修复的文物仅凭肉眼无法辨识。
修复专家通常采用“内外有别”的方法。作色时,将文物展示的一面做到与周边颜色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差别,又在观众不易观察到的补配部位大体做上颜色,细心观察便能区分。
与原文表述一致
传统修复追求完美复原,当代修复讲究可识别
仅凭肉眼,细心观察即可辨识
与原文表述一致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修复残缺文物要求修复人员有空间想象力。
修复人员往往需要凭借文物结构及自身经验脑补出缺失区域的几何形状
B.依据资料和残件,鹊尾炉成功地完成了修复。
修复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参考了馆藏的另一件鹊尾炉残件,力图复原其原貌。他们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建立鹊尾炉结构模型,对其进行虚拟三维重建、复原
C.在所有的文物中,书画文物的修复难度最大。
书画文物的易损性让修复人员更加小心谨慎
D.现代科技的应用有利于书画文物修复、保存。
研究人员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开发了书画文物数字修复模拟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把书画文物通过数字形式加以保存,还能运用软件模拟修复环境,给出不同的修复方案
百度百科: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
虚拟三维重建复原的依据是大量资料和另一件鹊尾炉残件
书画文物修复难度大,但“难度最大”于文无据
现代技术直接参与了书画文物的修复,并拓展了书画文物的保存形式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圆明园的历史特点决定其部分陶瓷文物应保留残缺状。
2010年在圆明园陶瓷文物修复工作中,专家就强调,基于圆明园文物所承载的特有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出土的瓷器如同圆明园遗址一样,不能完全修复、重新构建。除了对文物破损部分做好必要保护,突出它的残缺状也很重要。
B.矫形、补配和全色、接笔等工艺可用于修复文物残损。
我国传统文物修复追求器物的完整性和气韵之美。古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多种修复工艺,如器物的矫形、补配,书法绘画作品的全色、接笔等,使文物看上去形貌无欠缺。
C.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能够鉴别出拍卖会上文物的真伪。
部分专家则推崇“仪器可识别”的方法,将已在取证学与印刷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荧光技术用于文物修复,如在青铜修复作色时加入荧光材料。修复后的青铜器,在日光照射下与周围颜色无异,但经紫外光照射,修复部位便发出耀眼的荧光。
D.现代技术使一些过去难以修复的文物有可能得到修复。
对于损坏严重且不知全貌的残缺文物,修复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修复软件的辅助,可以模拟出它们的模样。这些模拟图像除了为修复提供参考……这样,一些过去难以修复或无法展出的文物
对这段文字信息进行整合即可知A项表述正确
“矫形、补配”和“全色、接笔”都是让文物形貌无欠缺
荧光的使用目的是可识别,拍卖会上经修复的文物企图以次充好,不会采用这种技术;另外紫外光照射只能用于鉴别部分文物是否经过修复,而非鉴别真伪
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即可知D项表述正确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晋侯鸟尊修复体现了文物修复的哪些原则,并简要分析。(6分)
链接材料:
珍藏于山西博物馆的晋侯鸟尊属于西周青铜器,鸟尊全身布满纹饰,呈凤凰回眸的形状,凤尾下却是象首造型。它出土时破碎成一百多块,修复后锈色斑驳,凤嘴锈蚀犹在,古朴典雅。因为鸟尊尾部象首的鼻子部位缺失,专家便给鸟尊安了一个临时象鼻,并对这段象鼻做了锈色处理,使之与鸟尊整体色泽保持一致,但没有仿制任何纹饰,以便于观赏者识别。近年专家在整理相关考古资料时,发现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通过比对,确认疑似残片正是鸟尊象鼻缺失部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修复人员将临时象鼻拆卸下来,再把象鼻残片复原上去,晋侯鸟尊终于得以完整呈现。
修旧如旧
可识别
可 逆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晋侯鸟尊修复体现了文物修复的哪些原则,并简要分析。(6分)
评分细则:
1、文物修复原则属专业术语,原文中也有原词表述,因此必须表述规范。但将“可识别”表述为“可以识别”“能够识别”、“可逆”表述为“可逆性”“可还原”没有问题;而将“可逆”表述为“可拆卸”不给分,因为可拆卸只适用于器物类文物。
2、“注重整体和谐”不是修复原则。它是传统美学偏好,也可以理解为是传统文物修复追求的效果,“为兼顾传统美学偏好与文物修复原则”这句话也表明它不是文物修复原则,故答这一点不给分。
3、每一条答案原则概括1分,链接材料分析1分;原则和分析其中一项正确,可给1分;原则和分析都正确,但匹配错位,只给原则分。
关于“原则概括错,链接材料分析对,可给1分”的补充说明:答案需有原则和分析分别阐述的答题规范才给分,说明这位学生有答题规范意识,明了要结合链接材料分析的题目要求,并且注意到了鸟尊修复的主要细节;但不与其他点重复赋分。
主要问题:
1、修复原则的概括不准或者不全。
2、答题不规范,不是“原则”“分析”分别阐述。
3、审题不仔细,没有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或者答成了给晋侯鸟尊设计修复方案。
教学建议
1、概括能力的训练应长抓不懈
明确提取和提炼的区别
2、审题能力的训练应随时随地
可以进行“读题审题——构思答题——参看答案——校正思路”的专项训练。
人生自是有情痴
17.有人说“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其他相关情节,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评分说明】结合相关情节3分,分析3分。(言之成理即可)
【评阅原则】树立信心但必须体现区分度
1.观点明确2分
解释清楚二人的“痴情”是什么1分+分析清楚谁更痴情OR同样深情,三观要正、逻辑要合理 1分
如:宝玉的痴情是情不情OR认为万物有灵以诚相待OR博爱、对万物痴情体贴
黛玉的痴情是情情OR只对有情的人付出真情OR黛玉爱的坚贞执着、专一热烈、敏感细腻诚挚
【注】①不能说宝玉滥爱、不专一;也不能说黛玉小心眼儿
②胜OR不胜的解说要合理,如:宝玉用情更广,所以不能说黛玉胜宝玉十倍
黛玉专情于宝玉一人,而宝玉博爱世间万物,故而黛玉对情更专一投入真挚,是为痴情
2.情节2分:扣紧自己定义的痴情找出恰切事例【分析不到位,只要准确也给情节分】
【注】①分析两人葬花的不同可给分,但只写葬花就不给情节分了
②一个事例要求有准确细节,2个以上不强求细节,但辣眼睛情节要扣分
3.分析2分:能分析出所举情节中人物的痴情之处1分+有比较意识1分
学生问题和几点想法 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
1.规范答题:强化扣题意识【审透彻-答题所问】
不能体现比较、无法破清题意(大作文):
学生答谁痴情/痴情体现在哪而不答谁更痴情 OR 知道要比较又找不到角度(认知水平)
简述宝黛爱情故事的0-2分;单方面证明宝玉或者黛玉痴情的3分
概括宝玉OR黛玉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1-3分
宝玉更爱黛玉还是黛玉更爱宝玉;宝玉更具反抗性还是黛玉更具反抗性
2.立三观、讲道理、树逻辑
要分析,不能总是贴标签;分析要讲理,经典不容三俗化
黛玉死了、宝玉只是出家所以宝玉不及黛玉痴情
宝玉和众女子有染、游荡于花海、不清不楚的感情
宝玉水葬,黛玉土葬“干净”对纯净的追求、与生命体验相连更诚挚动人更显痴情
3.至今写不对薛宝钗的薛、吟:再抢救抢救
20.作者曾写过一篇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安塞腰鼓》,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为什么题目是“桃花鼓声安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散文标题的理解题
2016年北京高考
23.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20.作者曾写过一篇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安塞腰鼓》,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为什么题目是“桃花鼓声安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①安塞满山桃花和桃花瓣的故事,让少年的作者着迷,充满遐想,也展现了安塞独特的美。
②腰鼓是安塞的一种灿烂的艺术,让作者感到震撼,促使他写作安塞腰鼓。
③“桃花鼓声安塞”和“杏花春雨江南”形成对仗,突出桃花和安塞、安塞腰鼓的精神气质高度相似。
④题目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富有诗意,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①③2分,②④1分。意思对即可。
20.作者曾写过一篇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安塞腰鼓》,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为什么题目是“桃花鼓声安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20.结合第1段:
①安塞满山桃花和桃花瓣的故事,让少年的作者着迷,充满遐想,也展现了安塞独特的美。2分
对少年作者影响1分;展现安塞之美1分。
说明:
1 如果学生表述成令少年作者向往、好奇、让作者心中充满浪漫的想象等表述,意思对也可。
2.“展现了安塞独特的美”,如果能够杂糅在第一条中表述也可,或者在后面有与此相关的表述也可以。
结合4、5、6、7段
20.
②腰鼓是安塞的一种灿烂的艺术,让作者感到震撼,促使他写作安
塞腰鼓。
从第4、5段看到安塞腰鼓后,作者受到感染、震撼,写出与此相近
的词语均可以行到1分。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⑦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结合8-12段
20.(6分)答案要点:
③“桃花鼓声安塞”和“杏花春雨江南”形成对仗,突出桃花和安
塞、安塞腰鼓的精神气质高度相似。
从写作手法角度,为了和“杏花春雨江南”对仗,1分;
把桃花和安塞腰鼓二者关系在一起来表述的,写出了具体是什么精
神气质,即有与主旨相关的理解和表述,也给分。
⑧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⑨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⑩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结合13至15段,谈到具体是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效果意识:
20.(6分)答案要点:
④题目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富有诗意,引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写出一条即可,有效果意识,且理解正确,1分
【评分说明】①③2分,②④1分。意思对即可。
桃花鼓声安塞
参考要点:
1.桃花展现安塞之美;1分
2.桃花浪漫故事对少年“我”的影响;1分
3.安塞腰鼓对我写作的影响;1分
4.“桃花鼓声安塞”与“杏花春雨江南”对仗;1分
5.桃花与安塞精神气质相通,或者直接写出主旨的表述也可1分
6.效果1分
20.作者曾写过一篇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安塞腰鼓》,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为什么题目是“桃花鼓声安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20.(6分)答案要点参考:
①安塞满山桃花和桃花瓣的故事,让少年的作者着迷,充满遐想,
也展现了安塞独特的美。2分
②腰鼓是安塞的一种灿烂的艺术,让作者感到震撼,促使他写作安
塞腰鼓。
③“桃花鼓声安塞”和“杏花春雨江南”形成对仗,突出桃花和安
塞、安塞腰鼓的精神气质高度相似。(如果点出了具体是什么样的
精神气质,也有分)
④题目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富有诗意,引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评分说明】①③2分,②④1分。意思对即可。
和一模相比较:
1.结合文本进行答题的意识增强;
2.有相对成熟的答题思路或模式
问题:
1.梳理文脉意识仍然不强;
2.理由阐述不充分不全面;
3.标签化和空泛化的答案,
考前能做什么:
1.告诉学生常考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2.有必要再整理归纳一下散文题型;
3.让学生认识到文脉梳理重要作用。
高三二模 第21题讲评
2022.05
学生答题情况综述
1.均分比一模显著提高,满分卷大幅增加,得分分布也较平滑。
2.空白卷、只言片语卷、表述充分但是0分卷,仍然不少(时间问题?理解问题?在线答题问题?)
3. 不少同学对没有关注到“结合本文内容”的要求,或者反之没有关注“联系生活实际”
4.不少同学对“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理解有误。
5.不少同学关注到对人精神成长的具体作用,但是忽略了“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何以能产生作用。
6.不少同学在答题中使用2016年北京高考“老腔”的素材,表述恰切,语言也比较精准。
原题及原答案要点
21.文章结尾写道:“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某种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5分)
①结合本文内容:高迈劲健的安塞腰鼓能为娃娃们的一生奠定下积极昂扬的生命底色。
②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恰当,合理阐发。
【评分说明】①2分,②3分。
调整以后的评分细则
1.高迈劲健,或者其他描写鼓、鼓声、演奏鼓的近似表述(1分)
2.积极昂扬,或者其他评价精神层面的近似表达(1分)
3.“娃娃们” 替换成“安塞人民” 等相对等宽泛的表述未予扣分。
4.生活实际可以指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指自己通过阅读等了解到的其他有真实生活依据的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如《边城》里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5.某种是某一种的意思,答若干种以第一种为准,不重复计分。
6.对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表述明确具体合理(1分)
(1)思考层级和角度提示:文本中的腰鼓和安塞。
(2)是艺术形式,而不是通过艺术形式呈现的内容:例如是豫剧的艺术形式,而不是豫剧中某一出剧目的内容。
(3)是地域文化(定义见后),不是地域自然环境或者中国文化:例如可以是京剧,而不好是端午节;可以是蒙古族马背文化,而不好是蒙古大草原。
(4)是具体的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而不是“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的概念本身。
百度百科: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7. 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合理解读(1分)
8.二者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该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为什么能或者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对人精神成长产生作用(1分)
(例如相声:不能只谈及它对天津或北京民众性格举止言辞的影响,而不谈及它所以有这样影响的特质。 )
备考建议
1.强化审题训练,重视题干要点及思路的辨识,养成一一对应做答的习惯。
2.类似题型的归类集中强化训练。
3.整合梳理已有阅读资源(名著、阅读题篇目)
4.部分同学还需要提升整体的做题速度
其他参考题型
(2018北京卷)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2019北京卷)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7分)
2019~2020的区县模拟题
2022.5 朝阳区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二
16题+22题(2)阅卷说明
(二)阅读《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16-17题。(共10分)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第二十三回)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第三十五回)
16.曹雪芹用“痴公子”评价贾宝玉,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宝玉“痴”的理解。(4分)
宝玉行为(直接) 他人评价(间接)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 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 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果然有些呆气
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
对美好事物的痴情
不为世俗理解的痴呆
评分细则:对美好事物/自然万物(宝玉“痴”之对象概括1分,意思对即可)的痴情、珍爱、迷恋、富有深情等(对“痴”的深层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不被理解、不合常理、不同寻常(从他人角度的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的呆气、痴呆、傻气(对“痴”的表层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
典型问题和备考建议:
1、审题不清。部分答案照抄材料而不概括,部分答案不结合材料而结合其他情节。
2、不读材料,贴标签作答。如结合《会真记》谈宝玉对黛玉痴情,宝玉的不走仕途经济叛逆等。
建议:认真读材料明逻辑!结合材料应概括!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天宫课堂”第二课日前在中国空间站开讲。②航天员又给全国中小学生讲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③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各种科学实验,由“太空教师”以天地互动的形式进行了演示。④在课堂上,航天员们还惟妙惟肖地介绍了空间科学设施。⑤这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课,再一次撒下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⑥是的, 浩瀚宇宙, 航天事业, 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⑦希望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将下面三个词语,按恰当的顺序填入第⑥句的横线处。(2分)建设 发展 探索
答案(2分)探索 发展 建设
细则:按顺序写对一词得1分,按顺序写对三词得2分
样卷
建议:熟悉搭配,检查书写,把分攥住!
2022朝阳二模诗歌鉴赏评阅
客至
李弥逊
客至旋盥栉,出门惊两翁。
山川十年隔,风雨一轩同。
人事等飘瓦,生涯各转蓬。
时危命如羽,忧乐酒杯中。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陆游
何处轩车客,能来桑麦村?
一奴先入市,此老自应门。
野果尝皆涩,村醅压尚浑。
残年亦何恨,治世作黎元。
1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盘飧”句写诗人因待客菜肴味道不佳而感到抱歉。
B.李诗“客至”句勾画出有客临门,诗人梳洗迎客的样子。
C.陆诗“何处”两句写有尊贵的客人来访,诗人不胜惊喜。
D.杜诗和陆诗都交代了诗人居住在乡村,不在繁华的市集。
解析:A选项“盘飧市远无兼味”中“无兼味”,指菜肴很简单。“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13.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花径”两句采用与客谈话口吻,表现宾主相见的生活情景。
B.李诗“出门”句生动描绘主客初见的细节,一个“惊”字见深情。
C.陆诗“一奴”两句,“先”“自”两字写出诗人待客的不知所措。
D.这三首诗都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
解析:C选项中“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与诗中“一奴先入市,此老自应门”的描写并不吻合。
14. 三首《客至》都提到酒,但酒中“滋味”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要点:
杜诗:有友来访,宾主尽欢,兴致盎然。
李诗:时局危难,人事飘零,命途难测。
陆诗:向往安定生活,期待太平盛世。
【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解读诗句正确1分,酒中“滋味”正确1分,三首诗歌分别赋分。
解读诗句:
要对诗句进行分析,只摘引诗句而不做分析,不给分
酒中“滋味”:
杜甫:宾主尽欢、主客相宜、兴致盎然(幽居乡村、恬淡安适的满足);
李诗:时局艰危、人事飘零、世事无常、命途难测的无奈(忧乐交加也可,但一定要答出前面的任何一点儿);
陆诗:向往安定生活,期待太平盛世;年老迟暮,虽有壮志却无法效力国家的遗憾(如果只答出年华已逝的无奈不给分;答怀才不遇、不受重用亦不给分)
学生问题:
审题不清楚:
1.酒中“滋味”,何为“滋味”?是真的在品酒吗?不知所措、热情好客是“滋味”吗?
2.各异,指向什么?都写了客人到来的喜悦,是“各异”吗?
答题不规范:
1.结合诗句:是不是只摘引诗句就够了?阐释分析需要吗?
2.情感解读:伤感、失落、无奈,都是因何而生呢?
读不懂诗歌:
1.杜甫《客至》本是教材诗歌,但理解把握并不准确。“肯与”两句不理解:古人的淳朴,与邻居关系友好;客人来得太快,来不及准备,向邻居老翁借酒;诗人的落魄、对于世态炎凉的愤恨、不得志的哀叹……
2.李弥逊《客至》“忧乐”体现出诗人看透世事的释然,对飘瓦、转蓬,常见意象不理解;慨叹二人境遇不同,自己失落无奈
3.陆游《客至》对于“黎元”、“治世”的理解不到位,前者尚可理解,后者无法原谅。对陆游的认知不到位,因太平盛世到来的欣喜、国破家亡的憾恨
分析无逻辑:
没有好酒丰盛的佳肴来招待客人,而感到歉意,写出诗人的热情好客;因为人生跌宕起伏而快乐?
【语文知识层面】
1、课内知识记忆不牢固。每隔10份答题卡就会出现一两份理解《客至》情感错误,且错得非常离谱。
——回归5本教材,静心翻阅,重点篇目需要结合笔记浏览复习。
2、知识迁移能力差。第三首诗最后一联中的“治世”“黎元”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但这首诗对应的2分有一半同学没得分。
——翻一翻语文积累本、看一看这一年考试卷子上的笔记。过目不一定能记住,不过目一定是遗忘了。
【答题技巧层面】
1、仍有空白卷或极简作答。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写了不一定得分,不写一定没分。
2、审题不仔细丢分。
——诗歌鉴赏题,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必须要结合;题干没写“结合诗句”,也需要结合,这是高分选手的基本素养。
距离高考仅有20天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特别是要背诵的32首诗歌。
2.重视审题训练,圈点划批、标明关键词。
3.重视答题规范,答案整理,及时细致到位。
4.有知识迁移能力和意识,打破各板块壁垒,灵活运用。
5.梳理做过的试题,对自己薄弱、缺漏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2022届朝阳二模微写作阅卷讲评
2022.05
微写作试题特点
1.强调情境性,突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体现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
3.兼顾多种文体,考查主要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课标》内容在试题中的呈现。)
试题分析
(1)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往往造成学校门口严重拥堵。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家长写一封倡议书。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
【审题要点】
1.“这种现象”是学生切实可感的真实问题。
2.身份:学生会;对象:家长——语言得体
3.倡议书,要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理由充分)
尊重、礼貌、言之有物、有说服力
【作答要点】
指出“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往往造成学校门口严重拥堵”的危害;
发起倡议,给出解决方案,并阐明理由。
【评分标准】
5分以下:不符合题目要求。
5分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认识趋同的情况下,视成文水平定分数等级。
实用类微写作,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视问题的解决程度入类分档。
本质上考查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合理建议及理由】
1.遵守交规,不为一己便利乱停车,体现规则意识,在生活中对孩子言传身教。
2.主动将车停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让孩子自己步行到校,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或和孩子步行一段时间,既避免拥堵,又是亲子交流的好机会。
3.减少非必要的接送,鼓励中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上下学,锻炼生活能力。
4.改变接送方式,减少私家车接送,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
【出现的问题】
1.放错重点,比例不当:说问题/危害过多,给出的解决方案太少。(没达到目的)
2.只倡议,无理由。
只讲要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这么做,无法以理服人,不具备说服力,建议很难被接受。作为倡议书的实际效果差。
3.倡议内容太少,只有一条。
4.倡议内容不合理、不切实际。
表述的绝对化:不要再开车接送……
5.语言不得体:政令感、通知感……
过于严肃或过于随意……
(2)最近北京周边开发了一些短途游目的地,将远方的“风景”搬到附近,如江南特色小镇、少数民族风情园。请你写一段话,谈谈对“附近的远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审题要点】
1.核心问题:如何看待“附近的远方”这一现象。
2.谈看法,并不只有表示赞成或反对这一种形式。还可以分析现象所反映出的问题,比如时代特点、人们的心理需求、行为动机等。
3.言之有理,体现论述能力。
针对“附近的远方”可能有以下看法:
1.疫情背景下的产物,有利于缓解人们在无法远游的情况下对“远方”的向往之情,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什么)
2.有利于促进疫情中的旅游经济发展。
3.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旅游方式。
4.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替代真正的远方。
5.理性看待,适度发展,不跟风打造模仿某种风格的建筑,价值不高,浪费资源。
6.与其模仿“远方”,不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价值。
……
【出现的问题】
1.偏跑题:谈“远方”的价值和意义、讨论是否要在防疫背景下去远方旅游……
2.偏跑题+文体不明:具体介绍某小镇某景点,介绍旅游经历,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
3.本题高手云集,佳作频现,但对一般水平的同学来说,依然表现出认识水平较浅、欠缺有深度的思考、内容趋同的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让人们放松心情、更经济高效的旅游方式……
4.欠缺深度思考的表现往往是满足于接受“是什么”而很少探索“为什么”,思考问题“浅尝辄止”,或者一旦展开讨论“为什么”就忘记了逻辑起点、论证的目的,导致文章偏跑题。
……
(3)请以“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审题要点】
1.以“桥”为中心,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桥”是全文抒情的载体。
2.写作的关键是建构艺术形象,寄托丰富情感。
3.写“桥”的本义及象征义均可,要合情合理。(务必要能明确体现出“桥”的本质特点)
对“桥”的理解:
本义层面的“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桥”的象征义:沟通交流,连接情感,消除隔阂,架设更多种可能,给予希望……
寄寓的情感:
欣赏、赞美、歌颂、期待……
犹豫、疑虑、畏惧……
【出现的问题】
1.表达方式喧宾夺主:以描写、记叙为主,讲桥的样子、桥的故事。
2.内容简单,缺少对题目认真深入地思考。想象力贫乏。
例如:只提到桥的名字(著名的桥/带“桥”字的诗句),却看不到对“桥”的美感与意义的解读。
不是只要带“桥”字就是在写“桥”。
情感单薄:简单赞美,口号式抒情(既不真挚也不生动)
3.套作,生拉硬拽,所写内容看不出和“桥”有什么关系。
阅卷时老师会去分辨写的是不是“桥”。
(同理,要看是不是“瞬间”)
阅卷时老师会去辨析有没有抒情。
抒发的是什么情,抒发得怎么样。
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建议
1.审题!审题!审题!
审题能力,扣题能力,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这道题要到底要让我干什么,抓准核心任务)直接决定得分。
2.得分在二类的同学,要努力做到:审准题,扣住题,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理有据,完成任务,语言通顺。
3.得分在一类的同学,要努力追求:对题意理解精准深刻,认识水平高,逻辑严密,内容饱满扎实,语言流畅有美感——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4.抒情类题目从来不是大众的选择。习惯且擅长文学化的思维与表达的同学适合选这类题目。
5. 各类型的典型试题都要复习,有所侧重但也要会至少两种题目。(要能应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
朝阳二模文言文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以为未尝有材焉
(2分)参考答案:认为这山不曾有过树木
评分参考:2分
材:树木(木材、草木)1分
句意1分,其中“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以为等均可,“这山”(这里、那里、它)要补出。
关键是看懂整体句意,句意通顺。
2分
1分
0分
11.以上两则短文都写到了“弈”,但用意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6分)答案要点:①短文一借助学“弈”的故事论证说理。阐述人的“不智”是因为三心二意,不肯认真学习,不能坚持养心。②短文二围绕“弈”展开论述。阐明弈棋理论,及弈棋中包含的政事、人文等道理。【评分说明】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022朝阳二模24(1)议论文评讲
5.18
(1)2022年4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太空出差半年的三名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怀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光彩夺目的“显功”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呕心沥血、累积潜绩,也离不开无数无名英雄的深藏功与名。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如此,既有“显功”,也有“潜功”。
材料中“既有‘显功’,也有‘潜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情境材料——显功:人人可见、人人欢呼,见收效、见成果
潜功——积累:默默地积蓄力量,提升能力,修炼品德,厚积薄发
潜功——奉献:幕后付出,不计名利,不求回报
事业、科研、学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建设、人生态度……
材料导向
立论起点
从概念界定到建构关系
显功:人人可见、人人欢呼,见收效、见成果——光彩夺目
根据材料导向(既有显功,也有潜功),可知显功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思考:如何论出显功的价值意义?
显功显绩,是善抓落实、务求实效的体现;
显功显绩彰显决心、传递信心;
等不得,放不得,遇到困难不退缩,解决问题马上办;
雷厉风行,“撸起袖子开始干”;
……
思辨:一味追求“显功”,可能陷于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误区
从概念界定到建构关系
潜功:看不见的、隐性的努力与功效——易被忽视
潜功一(“几代航天人的呕心沥血、累积潜绩”)——积累
内涵:默默地积蓄力量,提升能力,修炼品德,厚积薄发……
——长远观
(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潜功与显功——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长期努力与收获成果……
“板凳要坐十年冷”“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磨一剑”“功不唐捐”……
精神品格:踏实扎实,坚持不懈,坚韧,毅力……
从概念界定到建构关系
潜功二(“无数无名英雄的深藏功与名”)——奉献
内涵:幕后付出,不计名利,不求回报……
——大局观
(伟大的事业需要显性、隐性各部分的合力)
显功与潜功——英雄和“无名英雄”;台前和幕后;主份和备份……
“功成不必在我” “栽树人”“挖井人”“铺路人”……
精神品格:淡泊情怀、阔大胸襟、牺牲精神……
从逻辑关系看立意结构
正确立意:
既要看到显功,也要看到潜功;
既有显功,也有潜功,显功离不开潜功;
潜功是显功的基础,显功是潜功的结果;
只有做好潜功,才能收获显功;
为了收获显功,必须做好潜功;
有时忘了显功,才能专注潜功;
显功为潜功增强信心,潜功为显功积蓄力量;
……
不当立意:
不要显功,只要潜功——审题不准
补充资料: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2022.3.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三农”工作要有作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2005.1.17习近平《“潜绩”与“显绩”》(《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
评分细则
二类中:36—38(某一条有亮点可酌情上调至二类上)
1.对“显功”和“潜功”有基本准确的界定(潜功的界定可以偏重积累,也可以偏重奉献)
2.能分别论证“显功”和“潜功”的意义价值,可以有所侧重;
3.基本能体现出“显功”和“潜功”都很重要,“显功”离不开“潜功”的逻辑关系;
注意:与一类文相比,二类文在建构二者关系上弱一些,文章的主要笔墨都分在两头用力,思辨性差一些。
4.论据比较充实、恰当;
注意:论述明显空洞的下调至二类下
5.结构比较清楚,语言流畅。
二类中
观点明确,基本能建构“潜功”与“显功”的关系(关系比较简单,认识思考缺乏深度)论据比较充实,如果概念界定能放在开头更好。
观点明确,基本能建构“潜功”与“显功”的关系(关系比较简单,认识思考缺乏深度)论据比较充实,如果概念界定能放在开头更好。
二类下
除了开头和结尾,每一段的分论点都完全偏到“潜功”该如何做(非常可惜),结构上没有建立起“显功”和“潜功”的关系。每段结尾处能谈及“显功”,不算只谈一方,故给二类下。
三类文明显特征:
1.完全没有界定概念,行文中概念模糊,偷换概念;
2.立意不当——不要显功,只要潜功;
3.缺乏联系当下现实的意识,论据古人开会或基本没论据;
4.文体不太明显;写几个论据,不去论证;
……
关于残文:
满600字未结尾按字数扣分,最多扣4分;
400-500未结尾的,内容基本完整的视情况最多给24分;如果明显不完整,最多20分;
不到400字,视情况不超过18分。
三类
一类下:42—44(某条有亮点可以上调至一类中、上)
在二类文的基础上强调几个点——
1.对“显功”和“潜功”的界定清晰、丰富,认识有深度、有见地;立意有高度,有新意;
2.充分论述“显功”和“潜功”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意:一类文跟二类文的主要分界,是文章的主要笔墨是指向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思辨性有见地,比如:潜功之于显功的意义价值(如果没有潜功,一味追求显功会怎么样?) 显功之与潜功是不是也有价值?
如何看待成功(世俗意义和高远站位)? 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显功与潜功?
3.论据丰富、恰切,分析到位;论证充分有力,论证方法灵活多样;
4.语言有文采,有感染力。
评分细则
概念界定清晰、准确,观点建构二者关系。
分论点一:潜功是显功的基础。可贵的是有说理、有分析。
分论点二:显功是潜功的目标和结果。
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稍显平淡,欠缺深度和新意。
结论言简意赅,但是结尾最后两句给人没写完的感觉,很可惜。
综合评定44分
用精彩的比喻将“显功”和“潜功”界定清楚,开篇先声夺人——这就是高分文的特质:个性新颖有文采!
此段侧重论显功的意义价值。承接开头段“亮剑”的比喻,形象恰切地论出了显功的重要性。
排比式举例,凝练有气势。
此段重点论“显功”与“潜功”的关系,侧重“潜功”。
优秀的议论文行文严谨,论据清晰有力地指向观点。这一段是很好的范例。
举例并分析后,清晰、有力地总结二者关系。
联系当下,正反对比,表明态度。
诗意结尾,收束全文。
本文对“显功”和“潜功”的界定清晰、丰富,认识有深度、有见地;充分论述二者关系,论据丰富,论证有力;语言有个性有文采。综合评定一类上。
考前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基于学生问题谈谈复习建议
1.肯定学生进步,帮他树立信心:能写完,能写好!
2.考前清除低级错误(非常影响在阅卷老师心中的印象)
核心概念不要出现错别字:“浅功”
自拟题目不要太繁琐太古怪(想不出来就用核心概念当题目)
【520】标点一定要占格(谨慎使用不占格权宜之计);尽量不要大片删改、涂抹;不要使用特细的笔;
首段不要上来就整几个大病句;
……
3.强调几个重点:
①提醒学生注意界定概念(防止偏题跑题,让自己思路清晰),巩固两三个概念界定的方法;
②帮助中等偏下学生梳理相近似的题目,分类型、分主题归类,总结出大体结构思路和素材——让他迅速成文,有的写,先站稳二类中;
③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进辨析近似题目的差别,精细化审题,精准使用论据——高手过招,在精度和深度上见真章;
④坚持阅读积累到高考,保持写作的源头活水不枯竭。
落实能力,求“真”功夫!
第一篇优秀作文,整理文字梗概
第二篇优秀作文,全文整理+自己评论
一篇反思,不求字多,
要思考“真实”问题,解决“真实”问题。
截图原图上传
11.以上两则短文都写到了“弈”,但用意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6分)评分参考:①短文一借助学“弈”的故事论证说理(1分,举例、类比、比喻论证、辅助手段、侧面论证、通过弈的故事等均可)。阐述人(王、人君)的“不智”是因为三心二意,不肯认真学习(1分),不能坚持养心(1分)。②短文二围绕“弈”展开论述(1分,主要写弈,弈博对比、论述主体、论述对象等均可)。阐明弈棋理论(1分,弈的特点、内涵等均可),及弈棋中包含的政事、人文等道理(1分,包含古今之事、治国的方法等均可)。意思对即可。
题目二讲评
朝阳区高三语文
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解析讲评
一、题目回放
在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在扶贫攻坚工作者的脚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里……在这里,能读懂中国。
材料中“在这里,能读懂中国”,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二、材料分析
在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在扶贫攻坚工作者的脚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里……//在这里,能读懂中国。
材料中“在这里,能读懂中国”,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材料作文审题的终点
——明概念,理关系
这里
中国
读懂
三、概念界定(辨特征)
这里
中国
读懂
除夕年夜饭餐桌
扶贫攻坚工作者的脚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
特征:微小的、具体的、生动的
种属:人、事、物、地等一切具象的事物
三、概念界定(辨特征)
这里
中国
读懂
中国
特征: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质
种属:可以是中国的具体层面,如中国的制度、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中国精神、中国式浪漫等等
三、概念界定(辨特征)
这里
中国
读懂
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
正:具象的东西和中国特质是有严谨的逻辑(从特殊到一般、类比)
反:贴标签,强加关系
四、角度选择
这里
中国
读懂
表:是什么(然)
深:为什么(所以然)
越聚焦,越具体,就越好
能再现读懂的过程或解释内在逻辑关系
五、叙事设计(记叙文)——议论文立意基础上的叙事包装
细节描写是最见功力的部分
七、阅卷标准
一类:1.“这里”很聚焦,描写很具体、生动;2.“中国”特征明晰,有深度;3.“读懂”的过程很生动,议论文把两者关系说的很清晰。(三者都比较完美)
根据选材、立意和叙事语言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等。
一类上:各方面没有明显破绽或遗憾,有创意,有见地。
一类中
三个要素都很不错,亮点在于读懂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一类中
三个要素都很不错,亮点在于专业。
七、阅卷标准
二类:1.“这里”很聚焦,描写很具体、生动;2.“中国”特征明晰,有深度;3.“读懂”的过程很生动,议论文把两者关系说的很清晰。(三者不是那么完美)
二类上(39-41):二者做的好,其中一方面有明显瑕疵
二类中(36-38):有一方面做的好,其他两方面一般
二类下(33-35):三者都一般,也不能算跑题;简单扩充材料
七、阅卷标准
三类:没有明显的“这里”和“中国”的区别(只是一元的);
写一个故事,在结尾贴“中国”这个词。
七、阅卷标准
四类:残文
关于残文:
满600字未结尾按字数扣分,最多扣4分;
400-500未结尾的,内容基本完整的视情况最多给24分;如果明显不完整,最多20分;
不到400字,视情况不超过18分。
八、问题
1.文体不限——杂乱: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2.议论文空洞、泛化严重,或者直接扩写材料
3.记叙文优秀文较好,比一模有进步
八、建议
1.明确文体:建议议论文选题目一(题目更聚焦,更明确)
限制条件越大,写作难度越小;开放空间越大,反而容易泛化
让学生坚定选择,临时改弦易辙出问题的概率较高
2.记叙文同学要专门负责:训练审题、立意、选材与构思
3.记叙文同学考前准备:素材(自己+他人)(报道、电影等)
+一材多用的训练(审题扣题训练)
4.再现经典题目,勾勒高考考题蓝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