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历 史(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答题卡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严惩贪官污吏 D.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5.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A.汉族与突厥 B.汉族与吐蕃 C.汉族与鲜卑 D.汉族与南诏
7.“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真是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玄奘)到达西天(天竺)后,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马可·波罗行记》 D.《水经注》
8.初一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日本)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岳飞 D.马可·波罗
9.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时代景象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中原文化 ②西夏首领元昊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 ③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 ④黄道婆传授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隋朝南北统一 B.唐蕃“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统一全国
11.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1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景德镇 C.泉州 D.广州
1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华,奢靡成风
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
14.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定都大都 D.统一全国
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二、非选择题(16题11分,17题6分,18题8分,19题5分,共30分。)
16.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唐朝的历史为素材出一期历史板报,板报的内容围绕以下的内容进行,请你帮助完成。
(1)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逐渐强盛,出现了两个治世局面,这两个“治世”分别是 、 。(2分)
(2)唐朝时期政策开明,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3分)
选官制度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
(3)唐朝时期科技文化发达,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5分)
科技 ;
诗歌 ;
书法 ;
绘画 ;
艺术宝库 。
(4)根据以上的史实请你为本期的历史板报设计一个主题:(1分)
1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右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18.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2分)元朝对该地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了管辖?(2分)
(2)从《元疆域图》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2分)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二:据法国史学家谢和耐的著作《南宋社会生活史》写道:(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 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D B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A B
二、非选择题(16题11分,17题6分,18题8分,19题5分,共30分。)
16.(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
(2)选官制度: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②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③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④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民族关系:①俘获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不杀,并授予官职; ②设立都督府,管理突厥各部,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③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④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⑤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⑥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对外关系:①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文化;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③玄奘前往天竺学习佛法;④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⑤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⑥大食、天竺等国也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三个方面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方面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可同样给分)
(3)科技: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测量子午线;药王孙思邈编著《千金方》;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诗歌:诗歌繁荣,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书法: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绘画: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分)
(五个方面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方面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可同样给分)
(4)主题:繁荣与开放的唐代文明(或答:繁荣与开放的唐代社会)。(1分。其它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7.(1)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分)
(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答: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分)
18.(1)藏族。(2分)宣政院。(2分)(2)行省制度。(2分)澎湖巡检司。(2分)
19.(1)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加强两国交流。(2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①宋朝时农业发展。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宋朝时手工业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制瓷业发展,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造船业在当时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③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⑤宋代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沿街设立店铺。⑥出现娱乐场所“瓦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⑦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⑧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此问较为开放,只要列出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共计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