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05 09:41:3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郑和是谁?西洋是指现在的哪里?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如何?4.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和影响?5.你怎样评价郑和下西洋?3.郑和为什么能够多次下西洋?(条件)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者,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宫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
监。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3.指南针广泛使用,天文地理知识不断积累;
4.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精神、组织才能。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
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同时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外,其随行人员写下了许多著作和航海记录,详细记述了西洋的风土人情,为研究中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但整合下西洋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携带大量金银、铜作为赏赐,输入的多为象牙等奢侈品,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因此郑和下西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辩证地看待1.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2.在抗击倭寇过程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谁?他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结果如何?3.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4. 戚家军抗倭与郑和下西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有什么不同?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台州登州福建广东俞大猷结果: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平远台原因:
1.戚家军抗倭是正义的事业;
2.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不扰民;
3.荡平了倭寇,保卫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1.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
A.英勇抗金,中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2.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体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