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比热容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者 授课班级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目 标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 力 目 标 (1)通过科学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变化。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过程。 难点:根据比热容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 本节课从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即体现科学素养,重视实验中问题产生、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提升起到了启发作用。更在学生自主发展领域的三个素养方面(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都有涉及,体现了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同时也能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 学习 目标 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准备的图片,这是周二那天的天气预报,老师截图的时候是在正午,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白山市从正午23℃到日落17℃,温度变化很大,而海口市从正午35℃到日落33℃,温度变化不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完这节课同学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并齐读重难点 (一)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刚才老师那个问题一起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地区温度变化很大,而海口市温度变化却不大呢?(吸热能力不同) (2)那什么是吸热能力呢?我们怎么比较吸热能力强弱呢?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思想去考虑,比如我们比较吃饭能力:可以让两位同学都吃同样的一碗饭,吃完这碗饭的时候,一位同学感觉已经有些饱了,那么这位感觉有些饱了的这位同学吃饭的能力弱一些;我们还可以让两位同学以相同速度吃饭,那么吃的时间长的同学吃饭能力就强。 (3)我们想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强弱首先得先找出与吸热能力有关的物理量,你们觉得是什么呢?(质量、温度的变化、吸收热量) (4)我们如何表示吸收的热量呢? (我们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的热量) (5)那我们有三个物理量通常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 请同学小组讨论帮老师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先确定了研究对象是水和酒精)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有了实验方案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验方案设计表格,现在请前三组同学设计方案一的表格,后三组同学设计方案二的表格。 方案表格如下: 时间/min012酒精的温度/℃ 水的温度/℃ 温度/℃012酒精的时间/min 水的时间/min
表格我们设计好了,还有一些问题老师需要提醒各位,我们的酒精属于易燃品请注意安全,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请前三组按照方案一设计实验,后三组按照方案二设计实验,请组长做好实验分工,现在开始实验。 好,请前三组、后三组同学分别派代表到前面电脑上输入你们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水和酒精谁的吸热能力强。 同学们都已经得出了水吸热能力强的结论,我们现在急需引入一个表示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我们之前比较吃饭能力的强弱引入比热容,我们现在比较吸热能力强弱就叫比热容。那么它的物理意义就是表示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公式:c=Q/m·△t。单位符号: J/(kg · ℃)请同学们帮老师总结,这个比热容表格中我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水的比热最大,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我们发现水、冰、水蒸气的比热容都不同,这说明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同学们请看老师的这幅图片,这位小女孩在海边玩耍,在沙滩上觉得烫脚,在海里还觉得有点凉快,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请观看老师的这段小视频孙悟空为了过火焰山还得智取芭蕉扇,为什么正午的时候吐鲁番如此炎热呢?能不能帮老师解释一下呢? 好,我们刚才已经能够解释关于比热容的知识了,那么最后,哪位同学可以帮老师总结一下,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与质量、温度无关,与种类和物态有关) 2、比热容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单位 3、比热容的应用 今天的作业是为什么我们白山市地区冬天会刮西北风?请同学查阅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今天的作业 思考 学生齐声朗读目标,重点、难点 思考,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表格 组长分工,各组开始实验并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引入新概念 比热容的应用 学生完成 从当地天气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学生了解本节课 学习目标 从引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出实验,实现顺利衔接新知识 体现科学素养:实验创新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体会教学新理念 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体现科学素养:学习能力 体现科学素养:创新应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体现了贴近生活,创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