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老人与海
海 明 威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作者简介
文风简洁明快——“电报式”
“恕我不能站起来”
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
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 (1926年)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
《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
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1952年)。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故事梗概
中篇小说,篇幅很长,但情节很简单
老渔夫桑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独自出门远航,经三天两夜搏斗,终于捕到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遭到鲨鱼围攻,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
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情节
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六分之一。
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1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2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3用刀子杀死了犁头鲨
4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5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1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
2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3刀子折断;
4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5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每次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
与鲨鱼接二连三进
行搏斗的?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小说为什么
要描绘鲨鱼
的凶残?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强者,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卓绝,他都凭借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进行了奋勇的抗争。虽屡遭厄运,却从不服输。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永不放弃,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
人物形象: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难点探究
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硬汉子”形象
而老人在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艺术手法
结构单纯,
内心独白
反衬烘托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关于文中的独白
忠实记录其内心活动
真实再现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写作风格
单纯的结构,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直截了当的叙述。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