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复制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 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历史成因、造型方式、色彩特点以及美好的寓意。掌握雕版印刷的复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 一团和气”造型方式、美好的寓意、色彩特点以及体验版画复制方法,激发学生传承与传播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普及复制与传播民间年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并在新时代换发新的活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的历史成因、造型方式、色彩特点以及美好的寓意。
难点:掌握雕版印刷复制方法。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学力单、课件、橡皮砖、滚筒、版画专用油墨、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展示给学生看好几张夹在一起的《一团和气》),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张、两张、三张……这么多一样的画你觉得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用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
生:印出来的。
2、师:其实,这是咱们中国独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并在2006年被咱们国家列入到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说到木刻年画,那就不得不提起咱们国家的雕版印刷技术。
3、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的国家,雕版印刷的发明是我国对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播做出的一大贡献。今天,我们虽然已进入信息时代,一些民间的木版年画还靠这种古老的印刷方式传播着,今天我们就以身边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团和气”为例来学习复制与传播的第一课时。
( 板书:复制与传播——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团和气”为例 。)
二、讲授新课。
1、师:我们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工艺 。
2、师:请同学们根据你现在所知道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一团和气”,完成调查问卷1、2两题。(1分钟)
(教师针对问卷中的前两个问题问全班,以举手的方式统计大概情况。)
总结:看来你们都对“一团和气”的造型、色彩和寓意比较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走近它,了解它。
第一部分【“和”以见得】
1、画面内容:
(PPT出示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所创的《一团和气图》)
师:“一团和气”的形象最早是由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所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位面带微笑的老人盘腿而坐。
师:其实这个人就是慧远和尚。再仔细看看呢?只有一位人吗?
生:还有两位侧面对着我们的老人。
师:那你能用一段语言描述一下整个画面吗?
生:此图粗看似一个盘腿而坐的笑面弥勒在手持经卷,细看发现竟由三人合一构成。两人各执经卷一方,相对而笑,中间则是一位手搭左右两肩、面带微笑,看着像弥勒的老爷爷。
师:嗯,你不仅观察得仔细,语言描述得也很精彩。其实啊,中国古代的穿着是非常讲究的,不同身份的人穿着是不一样的。你们看!左边和右边的两个人头上戴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左边是一位着道冠的道士陆静修,右边是一位戴方巾的儒士陶渊明,(PPT中用红线勾勒出轮廓)他们和中间的惠远和尚代表了儒、释、道三个教派,传达了皇帝三教合一的期望,寄此传达文武大臣能够和谐共处,朝野各派团结一致,共同效力国家的愿望。
2、和观念:
师:政治意味如此重的画作好像与平民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远,那为什么“一团和气”的形象如此受到广大民众的信奉和追捧呢?首先汤老师请你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和”字的成语。
生: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
师:你们的词汇量真丰富。“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国”相比,老百姓们更关心的是“家”,是自己的切身生活,于是民间艺人将其加以改造,创造出适合民间精神需求和自身阶层的一团和气年画。
3、和造型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看“一团和气”的图式是什么形状?
生:圆形。
师:那为什么要将这三个人和成一个圆形呢?
第二部分【圆形寓意】
1、师:现在请同学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天然的圆的事物。
生:太阳、果实、眼球……
师:“圆”自古就有着圆融和谐、一团和气、轮回往复的意义。先民们也观察到了,渐而形成了对圆的心理崇拜和视觉上的普遍认可,因而这种饱满的圆形构图更加突出了画面“和”的寓意。
师:因为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一团和气”的形象一直被先民们传播着,后经清代嘉庆时期最为兴盛,而后渐渐衰落。现在请拿出学力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嘉庆、清中和清末三个时期“一团和气”的历史演变。(承上启下)
师:根据你的观察完成学力单第1、2两项。
第三部分【色彩特点】
2、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色彩是由原始的单色崇拜逐渐发展起来的,以赤、黄、青、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观”为主流。“一团和气”在色彩语言上既有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面貌。现在,请你根据你在图中看到的颜色,在自己的水彩笔盒中选取相应颜色提取到学力单的第5项中。
3、师:这三幅图主要以什么颜色为主?
生:红色。
师:第一种是象牙红,第二种是石榴红,第三种是大红。红色纯度越来越怎么样啦?
生:越来越纯(高)。
师:请你完成学力单3项。
4、师:与嘉庆时期和清末时期的相比,清中时期的《一团和气》舍去了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红色和绿色是什么关系?
生:对比色。
师:少了绿色之后的画面,色彩上的对比效果就怎么样了呢?
生:弱。
师:根据你的直观感受完成学力单第4项。
5、师: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请你完成学力单第6项。
第四部分【复制与传播】
1、师:早期的桃花坞年画作品采用的是人工填色的上色方式,后来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技艺的改进,改用套色印刷的方式。
(PPT播放苏州桃花坞年画套色印刷的视频)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各个色版印刷好的效果图,现在请同学们排排序。
(展示每一版的真实效果图,打乱顺序,让学生上台来摆摆顺序。)
2、师: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桃花坞年画,甚至也有人收藏,但是好像不怎么拿出来挂在家里,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跟现在很多人家里的装修风格不搭。
师:那我们怎样去传播呢?让我们听一听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老人是怎么说的。
(PPT播放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的视频)
师:“一团和气”传播至今,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形象。
(PPT出示各种创新性年画、文创产品或者是装置艺术品)
3、师:你们还能想到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继续传播呢?请完成调查问卷中的第3题。
4、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卡通版的“一团和气”,同学们也来印一印吧。
5、学生体验复制印刷的过程。
6、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三、传承。
师:现在将“一团和气”这一传统图式应用到当代艺术创作的作品还不多,还有很多空间有待人们去开发创作,但是目前“一团和气”传承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来听听房志达老人对于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问题的感想。
(PPT播放传承视频)
师:去年12月份,房志达老人去世了,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在从事着木刻年画的工作。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木版年画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