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压轴卷(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
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受佛
教影响的中国诗大半只有“禅趣”而无“佛理”。“佛理”是真正的佛家哲学,“禅趣”是和尚们静坐
山寺参悟佛理的趣味。
佛教于汉朝时传入中国,到魏晋以后才见诸吟咏。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
成就最大的要推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
我们细玩他们的全集,才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总印象。以摘句为例,则谢灵运的“白云抱幽石,绿
筱媚清涟”“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王维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倚杖柴门外,临风听
暮蝉”,和苏轼的“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诸句的境界都
是我所谓的“禅趣”。
他们所以有“禅趣”而无“佛理”者,固然由于诗本来不宜说理,同时也由于他们所美慕的不
是佛教而是佛教徒。晋以后中国诗人大半都有“方外交”,谢灵运有远公,王维有瑗公和操禅师,
苏轼有佛印。他们很美慕这班高僧的言论风采,常偷“浮生半日闲”到寺里去领略“参禅”的滋
味,或是同禅师交换几句趣语。诗境与禅境本来相通,所以诗人和禅师常能默然相契。中国诗
人对于自然的嗜好比西方诗要早一千几百年,究其原因,也和佛教有关系。魏晋的僧侣已有择
山水胜境筑寺观的风气,最早见到自然美的是僧侣。僧侣首先见到自然美,诗人则从他们的“方
外交”学得这种新趣味。“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中国诗人所最得力
于佛教者就在此一点。但是他们虽有意“参禅”,却无心“证佛”,要在佛理中求消遣,并不要信奉
佛教求彻底了悟,彻底解脱;入山参禅,出山仍然做他们的官,吃他们的酒肉,眷恋他们的妻子。
【2022年冲刺压轴卷(一)·语文第1页(共8页)】
新高考Ⅱ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