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国粹京剧,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中国京剧的历史.四大功夫以及锣鼓经等知识。
3、欣赏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亲身体验京剧的唱腔魅力,并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尝试演唱。
4、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视频,通过模仿让学生对京剧的“做”有一定的认识。
5、通过对京剧武场锣鼓经的简单学习增加对京剧的了解喜爱。
【教学内容】
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京剧的历史.四大功夫以及锣鼓经等知识。并亲身体验京剧唱念做和武场锣鼓经。
【教学难点】
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
板鼓、小锣、大锣、铙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戏曲的念腔向学生问好
师:那么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什么有关呢?(引出戏曲)
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ppt)
师:有谁知道干才听到的是戏曲中的什么剧种吗?(京剧)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师:同学们刚才放的京剧谁知道是什么唱段吗?(智取威虎山)
师:说明了,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还不是很多,那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来探寻下京剧的魅力。
二、京剧知识点
1、京剧的起源和历史(ppt)
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北京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北京人的京腔,还把北京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四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PPT选择题)
3、师:今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唱入手,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练歌时首先要练习发声,那么既然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京剧,要想唱好京腔就要学习京剧的发声方式。京剧如何练声呢?出示ppt图片,老师示范,再请同学们一起用YI、a来唱一唱,开下嗓。(指导学生把它甩出去就更好了。如何字正腔园呢?口张大,夸张些。)
4、那么京剧的唱腔分为几类呢?
西皮: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
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初听《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播放课件音频)
让学生分析这段唱腔是属于“西皮”腔还是“二黄”腔? (西皮)
2、唱段内容简介:
这段唱段出自京剧《定军山》选段,《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黄忠定军山的故事。叙述蜀老将黄忠,当曹操攻打西蜀重镇葭萌关时,发挥老当益壮精神,向诸葛亮讨令拒敌,打退敌将张郃,乘胜攻占曹军屯粮的天荡山,后又再接再厉地用计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大本营所在的定军山。
3、让学生回忆京剧的表演形式第三点是什么?(做)
欣赏作品视频(播放课件视频),让学生分析京剧上的做与生活上的做有什么区别?(夸张)
让同学们尝试表演剧中剧情动作,体会京剧中做的魅力。(出示ppt,教师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模仿)
4、复听乐段。
师:刚才我们清唱了这一段也跟着视频唱了这一段,哪一次更有意思?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引出京剧伴奏的重要性)
看来京剧的伴奏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下面我们就重点听听这段用了什么乐器进行伴奏。(播放音频)
师:说到京剧的伴奏乐器就是指的京剧的场面。(出示ppt)
京剧的场面分为文场与武场,文场武场也有不同的乐器。
(1)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2)文武场各有那些乐器?
师: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大件:京胡、月琴、小三弦。外加锣鼓点。
(3)学会实用简单的武场乐器:小锣、大锣、堂鼓、铙钹。
a、教打锣鼓经——冲头
B、配合动作,演唱,伴奏一起完成。
四、小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即是我们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一堂课时间根本无法将它全部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网络与电视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这堂课结束之时,我们用念白来和老师说再见好吗?
(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