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目录
课程标准
01
思维导图
02
课前预习
03
同步训练
04
素养提升
05
课程标准
1. 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 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环境与发展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位置与范围
1.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_______部,濒临_______海。其范围包括________省的中南部及_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
二、地形、气候与河流
2. 由珠江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了三角洲________。这里曾经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基地、__________生产基地和________基地。现在仍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基地和________生产基地。
南
南
广东
香港
澳门
平原
商品粮
蔗糖
蚕桑
淡水鱼
花卉
3. 珠江的主干流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山地,主要支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汇合,____________分流”是珠江的独特景观。
云南
乌蒙
北江
东江
三江
八口
4. 填图及填空。
(1)在图8-1-1中相应的位置填注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2)在图8-1-1中相应的位置填注西江、北江、东江、珠江、南海;写出图中纬线的名称。
(3)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4)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形大部分是平原,东、西、北面分布着丘陵,属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5)“三江汇合,八口分流”是珠江的一大特点,是指珠江主要由____________江、____________江和____________江汇合而成,没有统一的入海口,而是通过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亚热带季风
西
北
东
蕉门
虎门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位置与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图8-1-2,完成1~3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四大地理
单元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B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包括广东省中南部和香港、澳门
B.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与越南接壤
D.北接湖南和浙江
3.图中数字序号与所代表的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香港 B.②——澳门
C.③——广州 D.④——深圳
A
D
4.“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是《春天的故事》中的歌词,其中“一个圈”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B.环渤海经济区
C.珠江三角洲 D.西部地区
C
知识点② 地形、气候与河流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蚝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海产品。蚝壳屋(图8-1-3)是指以生蚝壳为“砖”,用黄泥、红糖和蒸熟的糯米制作而成的“水泥”,一层层堆砌黏合而成的建筑。古人就地取材建成的蚝壳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坚固耐用。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中,最可能有蚝壳屋留存的是
( )
A.横断山脉 B.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B
6.蚝壳堆砌呈鳞状向下倾斜约45°排列,主要是为了( )
A.更多地吸收热量 B.更好地排放热量
C.方便雨水下泄 D.节约蚝壳资源
C
7. 下列关于珠江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季风气候区,流量较大
B. 流域内雨季较长,汛期长
C. 位于低纬度地区,有较短结冰期
D. 与珠江上游山区相比,珠江在入海口处流速较慢
C
8. 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江门市新会区的居民,将大红柑去肉取皮晒干保存,留待日后使用,这就是“陈皮”。在此期间,“晒果皮”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因为此时( )
A. 当地正值“回南天”,有利于果皮的收藏
B. 当地阳光猛烈,温度高,适合晒干果皮保存
C. 当地降水较多,能保持果皮湿润
D. 当地气候干燥,风力较大,适合晒干果皮保存
D
9.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珠江三角洲曾经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蚕桑基地和蔗糖基地。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 气候高温少雨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具有肥沃的红壤
A
10. “回南天”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增大的现象。“回南天”期间,墙壁及家具等物品表面往往出现水珠。在珠江三角洲,“回南天”最常出现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A
二、综合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骑楼是一种外廊式建筑,这种设计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骑楼的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后退且留出公共空间,建成行人走廊。这种走廊既可为行人遮阳挡雨,又便于商店展示橱窗,招徕生意。骑楼二楼以上的部分一般用来居住。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图8-1-4)、广州市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8-1-5)、骑楼景观(图8-1-6)。
(1)广州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__;A是______海。
粤
南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温度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3)图中与深圳相邻的特别行政区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以____________(填“东”或“西”),位于珠海以南的特别行政区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骑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广东省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亚热带
水稻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东
澳门特别行政区
炎热多雨
(5)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任意两方面阐述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从地理位置看,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南临南海,纬度较低;从地形地势看,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从气候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多雨,雨季时间长且雨热同期;从河流看,河网密布、水量大、汛期较长、无结冰期。
素养提升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等相关产业。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广西等地转移。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
分析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演变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高,宜就近供应;土地资源有限,造成甘蔗种植产业向外转移;农副产品价格较农产品高,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