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2 14: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三年级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很多小朋友正好是十岁。学校啊要为小朋友们举行一场盛大的集体活动,猜猜是什么?
指出:没错,今年的十岁成长礼我们打算排一个队形进行啦啦操表演。
提问: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提问:这些信息能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追问
追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人,怎样列式?
引导: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这里的乘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启发:14×12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找到它的答案吗?
生:(齐)能。
提出要求:课前,每位同学都拿到了一张学习单,请大家在学习单中完成这样的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4×12。
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中圈一圈、画一画。
你还能想到其它的方法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听完他们的交流,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4种方法他们是不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呢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预设:
生:结果都是168
生:都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了两部分进行计算。
追问:你说都是先分,分好之后呢?
生: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再合起来。
指出:哦,还要合起来。(板书:先拆后合)
小结: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是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思想——转化。(板书:转化)
对比:第四种方法是笔算,好好琢磨一下竖式的这种计算思路,跟前面的1、2、3哪一种是有联系的?
启发:很明显能感觉到这两种计算道理是有联系的,既然他们思路是一致的。为什么还要有竖式呢?
生1:竖式不容易出错
生2:竖式更简洁,可以少写一些算式。
三、数形结合,抽象模型
谈话:刚刚在完成学习单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没有用竖式解决这个问题,竖式究竟怎么去写?咱们一起来好好的写一写竖式。
明确:先用个位上的2乘4,得到8个一,所以在个位写8;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到2个十,2写在十位上。
出示:
提问:28表示的是几行的人数?在哪?
提问:你能找到2个十吗?
请同学在点子图中指出2个十。
追问:剩下的区域表示什么?
师引导:14×12算完了吗?接下来又该怎么算?
请小老师
生:个位上的2乘14我们已经算完,接下来用十位上1乘4,4写在十位上。这里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1乘1得到1个百,在百位上写1.最后把两部分结果相加,14×12的结果就是168。
引导:他在讲的过程中强调了两点,谁注意听了?
预设:
生1:用十位上的1乘4,得到结果表示4个十,所以他强调4和十位对齐。
生2:他还提醒我们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中找到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指出:相同数位要对齐,这里的数位还没有对齐。现在我们让它对对齐,好不好?
课件出示:
启发:现在再来看看这张点子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点子图和竖式的结构是一样的。
生2:竖式计算的每一步计算结果,在点子图中相同的位置也能找到。
小结:是啊,一张神奇图帮助我们找到了计算的道理。
多层练习,巩固笔算
1.竖式计算:41×22 12×14。
提问:第一个竖式中,两个82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提问::观察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调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来进行验算。
2.纠错改正
谈话: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个小调研,还真的发现了典型的问题,想看吗?
这位同学,你能自己上来改一改吗?
学生错例:
3.数字游戏
谈话:最后我们玩一个数学游戏,这有写有1、2、2、3的4张数字卡片,请你编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你能编几道?在这么多的算式中你能找到积最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