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二下 10.数学百花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下 10.数学百花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2 16: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百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操作卡片。
学具:学习袋,学习单。
1、 谈话引入
1. 课前热身游戏。
(1)只做动作,不说话:
伸出你的手,不伸左手,伸(右手)。
摸摸你的耳朵,不摸右耳,摸(左耳)。
(2)抢答,知道答案的就快速站起来好吗?
王老师用钢琴上课,她是( 音乐 )老师。
师:咱们班的孩子太聪明了,希望我们可以愉快地度过一节数学课。上课!
2. 谈话引入。
师:老师带来了两张卡片,卡片背后藏着你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你们猜猜是谁呢?
(1)“随意”猜。
(请4个学生说,4个角落。)
师:大家猜得五花八门,你们要继续这么瞎猜下去吗?
(2)“犹豫”猜
师: 猜不出来,那老师再给你们一些信息。
出示:卡片背后是小猪佩奇和乔治。
师:那你们现在能猜出1号是谁,2号是谁了吗?
生1:①是佩奇,②是乔治。
生2:②是佩奇,①是乔治。
(3)“确定”猜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想法,还是不能确定,还想不想再透露点信息呢?
出示:①不是佩奇。
师:现在知道1号是谁了吗?
生:①不是佩奇就是乔治。②是佩奇。
师:你说得真有条理。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①不是佩奇就是乔治。②是佩奇。)
3. 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根据一些数学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叫推理。【板书: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类似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个好朋友,小红、小丽、小刚,今天我们跟他们一起来学习推理知识。咱们是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语文书,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书。这样的三本书呀,要分给这三个小朋友呢!该怎么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呈现问题:有语文、数学和道德与法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1.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语文、数学、音乐三本书;有小红、小丽、小刚3人。(板贴)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三个人每人都拿一本,而且都不相同。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拿书的?
(呈现: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2.方法多样化
(1)叙述法
学生汇报想法,老师适时引导。
师:你的汇报很详细,我们一起来回想,在这么多信息中,哪些是能够推理出结果的关键信息?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那你刚才最先确定的是谁?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师:确定完小红之后,紧接着怎么做?
生:从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我们知道,那就剩道德与法治了。
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哪本书能排除掉?
生:小丽不拿数学书。
师:最后呢?
生:只剩下数学书,就给小刚了。
师:那刚才小刚都没说话,你们怎么就确定小刚是拿数学书呢?
生:已经知道小红拿了语文书,小丽拿了道德与法治书。就剩下数学书了,这本自然就是小刚的。
师:从已知的东西得到未知的东西,这就是推理。
小结:刚才我们用语言叙述了推理的过程,这样的方法称为叙述法。【板贴】
(2)连线法
师:你们刚才都说得有理有据,分析很有条理,其实呢,还有更简洁的方法,能把我们刚才说的一大串话表示清楚。我们刚才就把三本书和三个小朋友都请到黑板上,怎样能一眼看出它们各自拿了什么书呢?
生:连一连。
师:连线之前,我们在这么多信息中要先找到哪些关键信息?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嗯,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要先找到关键信息。【板贴:找关键】
老师请学生汇报连线,学生边连边说。
生: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连线)
师:谁听明白了?刚才他找到了什么信息?这个信息是确定的,能确定的信息先确定下来。【板贴:先确定】接着怎么做呢?
生: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是道德与法治了。(划线)
师: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这时候我们可以排除掉哪个信息?
生:排除数学书。
师:所以我们先确定完能确定的信息之后,接着要来排除可以排除的信息。【板贴:再排除】
生:剩下的数学书就是小刚的了。
师:我们这样有序地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师:他这样子边连线边讲道理,这个方法非常好。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我们要先找出关键句或者关键信息,再从关键的信息去分析,能先确定的信息要确定下来,再来排除可以排除掉的信息,这样有序地推理才能得出结论。
请两个学生说一说。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推理的。
小结:我们刚才用连线的方法来表示推理的结果,简洁又明了。【连线法】
(3)列表法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你们还想到别的方法吗?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方法,叫做列表法。老师带来了这样一个表格,根据题目给的数学信息,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放在同一行,将“小红、小丽、小刚”放在同一列。这个表格的第一行表示的是什么?那第一列呢?
生:第一行表示的是书名。第一列表示的是人名。
师:表格会看了,那我们该怎么把推理过程在表格里表示出来呢?
师:首先,推理之前要先找到关键信息!(放慢)从这两个信息里,我们知道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是确定的,能确定的先确定下来,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表格里打 。那小红拿了语文书,就不可能拿数学书和道德与法治了。(顺势打 )
师:谁看懂了?老师这一步在做什么?
生:确定了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师:你们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由学生口述并上台完善表格。
生汇报小丽推理过程。
师:你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事?
生:排除了数学书和语文书。
生汇报小刚推理过程。
师:我们排除了前两个人拿的书,最后得出了结论。
小结:我们利用表格,可以清晰地呈现推理的过程,顺着推理的思路得出结果。
(4)对比方法,找相同
师:我们刚刚采用了“叙述法、连线法、列表法”,把推理的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师:老师觉得这3种方法都不错,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应用。
师:这3种方法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怎么开始推理的呢?
生:先找到关键的信息。
师:那从哪个信息开始推理的呢?
生: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
师:是的,这是可以确定的,要先确定下来。
师:紧接着该怎么继续推理?
生:轮到小丽,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时候可以排除数学书。
师:是的,找到能排除的信息我们要排除。最后呢?
师:通过找关键信息,我们先把能确定的信息确定下来,再来排除该排除的信息,通过这样有序的推理,最终得出结论。
三、巩固提升
1.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推理小知识,我们瞧,这三个好朋友又在分动物小卡片啦!我们凑近看看,每个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子、小猫、小狗,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连线)(课件呈现答案,简要讲评。)
师:解决这个问题最快速的方法,抓住关键信息,最先能确定的是?
生:小刚拿的是兔子。(ppt呈现连线)
师:紧接着再排除哪个信息?
生:小红拿的不是小猫,所以拿的是小狗。
师:最后剩下小丽拿的是小猫。
小结:你们看,只要抓住这样的推理思路,我们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2. 诶,下课铃响啦!小红、小丽和小刚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丽是三班的,小红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刚玩。小刚和小红各是几班的?(投屏展示学生作品)
请两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虽然他们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都要从关键信息入手,先找到能确定的信息是小丽是三班的,小刚是一班的,再根据小红去一班找小刚玩,排除小红是一班的,那就是二班的。
3. 课间活动,小红、小丽、小刚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刚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丽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刚的成绩比我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重点讲解,突出列表法优越性)
师:你们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个空表,你也可以借助它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连线法和列表法。
小结:看来列表法可以呈现出我们推理的过程,帮助我们更清楚明了地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4. 你藏我猜
活动要求:
① 三位同学,每人各拿1个球。
② 最多提3个问题。
③ 只能回答 “是”或“不是”。
四、课后延伸
1.知应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自己独立解决推理问题了。推理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比如侦探,这是同学们熟悉的(名侦探柯南),他在帮助别人调查事情的时候也会用到推理。还有我们的(警察叔叔)在办案的时候会根据线索对案件进行合理的推理。还有(科学家)在一项伟大的发明前会用到无数次的推理。
2.谈收获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推理,这节课上到这也接近尾声,你都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推理
叙述法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连线法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书 数学书 道德与法治书
语文 数学 道德与法治
小红 √ X X
小丽 X X √
小刚 X √ X
列表法

找关键
先确定
再排除
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