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末满分备考】3单元总结提升(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历史期末满分备考】3单元总结提升(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3 18:1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总结提升
 要点一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阶段 时期 主要措施
完善 隋唐 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 宋朝 宋太祖在中央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 创立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顶峰 明朝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民;八股取士;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了军权
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认识: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但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在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点二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阶段 时期 主要措施
产生 隋朝 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发展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 明朝 通过八股文选拔官员,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废除 清末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要点三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地区 管辖措施 共同影响 历史启示
台湾 ①1683年,清军打败台湾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使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①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②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拓与管理充满艰辛,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来之不易。③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西藏 ①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③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西北 边疆 ①康熙帝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②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③乾隆帝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要点四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史实或政策 明朝郑和下西洋 人物 明成祖、郑和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评价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定义 清政府实行的一项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强调是“限制”而不是“完全禁止”)
原因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外关系 重大历史事件 明朝 戚继光抗倭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认识 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统治的危机
1.(2021孝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  )
A.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2021菏泽)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下图“ ”处的内容应是 (  )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3.(2021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4.(2021广东)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5.(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通过下面两本连环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古代(  )
A.抵御外敌的抗争
B.监察制度的演变
C.民族交融的历程
D.农民运动的发展
6.(2021宜宾)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下图),其主题是 (  )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7.(2021福建)如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
时间 纳税田亩数比1683年 增加的数量(%)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23
雍正四年 (1726年) 60
此时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百分之二十点六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8.(2021清远模拟)下表显示了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情况。据此可知 (  )
时间 记载 出处
雍正四年 军需房设于雍正四年,七年六月改为军机房,十年三月改为军机处 学者李宗侗的考订
雍正七年 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乾隆三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 清人著作《军机处题名记》
雍正八年 雍正庚戌(即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 清人著作《枢垣记略》
雍正十年 雍正十年……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 中华民国初年编修的《清史稿》
A.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B.军需房、军机房均为军机处的早期名称,职能相同
C.理顺军需房、军机房与军机处的关系,可考订军机处成立时间
D.军机处的保密性很强,无法通过文献史料梳理考证其成立时间
9.(2021青岛二模)下列图片能够见证京剧已经形成的是 (  )
A.道光帝时修缮的畅音阁大戏台 B.昆曲脸谱
C.明朝出版《牡丹亭》 D.徽班进京庆贺乾隆80大寿想象图
/教师详解详析/
单元总结提升
【优选拔高】
1.D [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可知,从汉朝到明朝,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且丞相制度最终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故选D项;“集思广益,减少失误”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分工协作,提高效率”指的是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相互制约,杜绝贪腐”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C 3.B 4.D 5.D 6.B 7.C 8.C 9.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