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三十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模块总结
〔网络构建〕
〔阶段特征〕
线索一:战争征服。为争夺资源,人类历史上时常出现战争。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开疆拓土,建立庞大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最终演变为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线索二:文化交锋。战争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走向了瓦解。
〔拓展深化〕
一、独立后的美国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美国 拉丁美洲
文化来源 英国等国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社会管理 地方自治、社会稳定 等级分明、政治动荡
主要语言 英语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日常生活 清教为主;勤俭务实、创造精神 天主教占主导;拉丁舞盛行
美国 拉丁美洲
种族结构 白人占优;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混血占优;未形成统一的民族
政治文明 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 多为共和国;考迪罗体制盛行
经济文明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 封建大地产制盛行
二、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疲于战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有所放松,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2)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而此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迅速壮大,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3)受西方启蒙思想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逐渐成长壮大,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1)原因
帝国主义被削弱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物质基础 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鼓舞与支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第三世界联合斗争 亚非会议后,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联合国的推动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2)深远影响
①实现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②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③改变了东西方与世界各国联系的形式和重心,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
④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⑤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