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十九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模块总结
〔网络构建〕
〔阶段特征〕
线索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明确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四个重要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崛起争霸,普遍采用了什伍制;(2)秦汉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进一步完善了乡里制度;(3)宋代王安石变法实施的保甲制给乡村社会管理带来重大变化;(4)明清时期,各种形式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在基层社会中相互发挥作用。
线索2: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由于西方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拓展深化〕
一、中国古代救济和优抚政策的特点
(1)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
(2)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3)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4)社会救济方式多种多样。如政府设专门机构实施救助;宗族内部救济;慈善机构实施救济。
(5)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宣扬“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主张“仁”“仁政”,倡导救困济难,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本质和精神。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
普遍性 普遍性是因为社会保险是面对整体社会成员,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的性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施社会保险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社会公 平性 它的公平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保险中不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形成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和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等,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基本保 障性 社会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互济性 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