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仿真模拟测试一
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下 册
仿真模拟测试一
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分)
(2)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1分)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表达词人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一轮秋影转金波
北风吹断马嘶声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请把苏轼的《定风波》默写完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中有足乐者
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旭日pēn bó( )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泉水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cù xīn( )生活的起点。在màn màn( )的人生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才能找准成功的方向。只要通往正确的方向,哪怕是摸索wō xíng( ),也总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喷薄
簇新
蜗行
漫漫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熊林正朝前用力地挤着,因为身材魁梧,力气也大,效率还算挺高的,不过依旧是蜗行牛步。
B. 领导在提拔干部时绝不能因个人私利而任人唯亲,这样既埋没人才,又损害国家利益。
C.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怨天尤人,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D.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
3. 【解析】“漫不经心”指做事情不细心,而不是指对人的态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把“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B. 第六届中国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在“旅游事业”的后面添加“发展步伐”)
C. 临海县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把“发扬”改为“发展”)
D. 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把“壮美”改为“壮丽”)
D
4. 【解析】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看到”或“让”。
5. 用对偶的形式,根据下面的文字为图书馆写一则广告,大致介绍清楚图书馆的环境和馆内藏书,不超过20字。(4分)
图书馆设在四合院中,有很好的环境;藏书室中有古今中外的上万卷图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红砖青瓦四合院,古今中外万卷书。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今王公①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_其说将必挟震威强②,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倾者民之死也!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③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④之厚行也。
(选自《墨子》,有删改)
【注释】①王公:指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②威强:强权。③故:同“胡”。④圣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
﹏﹏﹏﹏﹏﹏﹏﹏
A
6. 【解析】A. 想要;B. 舍弃/房屋;C. 所以/原来;D. 给/和。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鱼,我所欲也/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C. 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呼尔而与之/天与云与山与水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其说将必挟震威强(说)
B. 倾者民之死也(倒塌)
C. 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经常)
D. 未尝能有以此王天下(称王)
B
7. 【解析】倾:衰败。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这种心)罢了。
现在的王公大人想要一统天下,称霸诸侯,如果没有德和义,那将凭借什么呢?
9.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今 大 人 欲 王 天 下 正 诸 侯 将 欲 使 意 得 乎 天 下 名 成 乎 后 世。
10. 选文都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但提出的方式却不相同,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喻提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以提出疑问的形式从反面强调观点。(3分)
/
/
义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
11. 甲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乙文中作者认为“尚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乙文中作者认为 “尚贤”的重要意义是:①“尚贤”是为政的根本。②“尚贤”是圣人崇高的品行所在。
参考译文:
【乙】现在的王公大人想要一统天下,称霸诸侯,如果没有德和义,那将凭借什么呢?他们说必将依靠威势和强权(来对付强硬的对手),现在王公大人怎么能依靠威势和强权呢?这只能导致国家衰败,百姓死亡啊!百姓对生存的欲望都是十分强烈的,对死亡却十分厌恶,(百姓)通常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生),而常常得到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死)。从古到今,还没有人能依靠这种手段来一统天下、称霸诸侯的。现在的王公大人想要一统天下、称霸诸侯,把自己的意图和意志推行于当今天下,又名垂于后世,为什么不能明白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这一道理呢?这是圣人崇高的德行所在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李广春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
③靠有担当的文化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他们应该对文化
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
④靠有绝技的手艺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⑤靠有情怀的开拓者。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⑥靠有坚守的本地人。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⑦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将激发“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本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靠有坚守的本地人等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3分)
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靠有绝技的手艺人
靠有情怀的开拓者
1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①段即提出中心论点,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B. 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吴歌”、南京云锦、西安古乐、民歌民谣等例子,证明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让中华的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
C.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排比,表达了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强烈的赞美之情。
D. 文章最后呼吁读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A
13.【解析】文章第①段围绕话题“中华传统文化”展开论述,第②段才引出中心论点: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14. 小明对文化传承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在整理相关作文素材时,遇到了困难,他不知道下面这则材料应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你帮他判定一下,并简析理由。(4分)
高平绣活是一种古老的刺绣工艺,它分为丝线绣和布贴绣,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赵翠林,山西高平人,受母亲影响,高中毕业后就痴迷于刺绣,整整20年,她穿越古今针线,复兴了高平绣活的传统技艺,传承路上,赵翠林把它当作理想去追求,2004年她拿出所有积蓄创办凤林刺绣厂,对60多位姐妹进行培训,使她们都拥有了一双匠人的巧手。但传承之路并不平坦,赵翠林的工厂曾经欠外债80多万元,逆境中赵翠林没有放弃,最终俘获了客户的心,“现在高平绣活的‘非遗’传承路上有我,10年、20年后还会有我。”赵翠林信心满满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这则材料写的是山西高平人赵翠林二十年如一日,坚守信念,倾其所有,传承并复兴高平绣活传统技艺的事迹,与第⑥段的观点“文化传承创新就要靠能坚守的本地人”相吻合,所以应该作为第⑥段的论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酸 橙
傅 菲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你带两棵橙苗过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像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是黄色的花蕊。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的,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母亲笑了起来,说:“是不是很酸啊。”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丢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丫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橙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橙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我书读不好,母亲就以橙子树做例子,教育我:“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酸橙?这可是个好东西!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我母亲不信,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我母亲吃了,说:“的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3个月,便好了。”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说:“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我出好价钱。”父亲说:“收它干啥?”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选自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有删改)
15. 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
(1)树冠伞形,圆圆的,像撑开的伞一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我们”一家对酸橙的失望。②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树的喜爱和期待。
(2)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说:“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是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听到酸橙可以治病后激动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父亲急于向客人展示自家酸橙的自豪和急切之情;“惊喜”是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了酸橙的难得,突出了酸橙的珍贵。
17. 阅读全文,写出“我们”全家对酸橙的情感变化的过程,并简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借酸橙表达了什么深刻的思想?试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全家对酸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期待到失望,再到绝望,而最终却是惊喜。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更能突出酸橙的珍贵价值,深化文章中心。
示例: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历一定的过程。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④万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否定。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这让我难以拒绝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的老者,禀道:“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立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着个乡里的亲眷,说他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钱。
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好让他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太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其实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 选文中的A是谁?他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贡生(严致和)。他的无耻行为体现在:①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打折了人家的腿。②他不想给人家船钱,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自己的名贵的药物,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③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④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2. A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贡生是一个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的人。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他的行为和品质,集中体现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儒林外史》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进一步揭露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
3.《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塑造极具特色,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试以严监生为例,分析这一刻画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监生:吝啬、薄情,但有时又有人情味。他临死前因为点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急于扶侧室为正房,体现了他吝啬、薄情的一面。但他替哥哥还钱;正妻王氏病后,他为妻子请名医,煎服人参,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又体现他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