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观题得分宝典
现代文阅读I·信息类文本阅读读
★回归真题
【2020新高考1卷.山东卷】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案】①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禹贡》《汉书 地理志》《水经注》中的内容,说明了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起源;(首先……说明…概括第一层内容)②然后介绍了沿革地理的概念,论述了其存在的意义以及和历史地理学的区别;(然后……概括第二层的内容)③最后总结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的关系,说明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最后……概括最后一层的内容)
【2021新高考1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点,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2021新高考1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点,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2020.3考试中心命制海南模考题】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论证思路清晰。先指出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论证并指出其意义,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②论证手法多样。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网约车的例子论证了这些“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用“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进行假设论证等,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每点2分)
[2020年山东卷]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答案】历史地理学是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并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且具有时空结合特征的现代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这是从唐诗的诗句内容理解角度来作答,答题的关键是引用文本中的理论观点——诗歌宜于叙述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这是从绘画的艺术形式特点角度来作答,引用文本中的理论观点一一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这是从对绘画的评说内容理解角度来作答,答题的关键是从专业角度评说为何"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第②步的回答就是为这一步做铺垫,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发画出来也就很难。)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Ⅱ卷】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案】①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是最根本的看法,从行为结果的处罚角度来作答。)②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这是从这一行为的直接危害性角度来作答。)③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
小结:第4题侧重考查文章的结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方式、行文的脉络。
第5题侧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筛选、整合的能力。以及考查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主要是随文命题,由文本内的观点解决文本外的问题)
★回归试题
题型一:论证特点
例1(2022T8联考)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①论证观点不同。材料一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展卷人的介人,才能让观众心中的《千里江山图)的绘制成功得以成立。材料二认为将展卷这一视角交给观众,或许是保留作品无限意蕴更好的方式。②论证角度不同。材料一立足干《只止青绿》中"展卷人”这一角鱼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材料二则立足于观众对舞蹈本身的意象的体味程度和审美愉悦感。
例2(2020滨州一模)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周密。③运用了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例3(2020德州一模)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变式1(2022石家庄一模)材料一的主要论证特点式逐层深入,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①论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②先从饕餮的形象特征引述到其美学意义,提出观点;③接着从时代背景、宗教观念及社会特点等因素深入剖析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④最后进一步指出欣赏这种美的条件
变式2材料一与材料二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福州质检)
①材料一是在否定常见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观点;②材料二是在文章开篇部分就直接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观点。
变式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风格。
小结:
1.论证结构2.论证方法3.论证方式:先驳后立、先立后驳、驳立结合
4.论点(分论点提出方式):开门见山、问题提出、现象提出、批驳反面观点提出
5.论证语言:科学严谨、有说服力
题型二:论证结构
例1(长郡联考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首先总说虎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②然后采用举例论证分别从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两个方面论述了虎的精神内涵,③最后结合现实激励读者在虎年勇毅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例2材料二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①论证结构清晰,为总分结构,先提出“艺术空白使主体创造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的观点,然后分别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角度论证观点。②论证层次清晰、严密。分论点一先写创作者创造空白,而后论证空白对创作的作用;分论点二先论证欣赏者的再创造的价值,进而揭示空白对再创造的作用。③段落衔接严密,中间段的首句承上启下。如第2自然段首句承接中心论点,引出空白的产生,第4自然段段首句从创作者过渡到欣赏者。
题型三:论证思路
例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广东一模)
先总说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建构了"风"的语义场,(1分)再分说自然层面的"风"、社会层面的"风"、艺术层面的"风"和人格层面的"风",(2分)最后总说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的有机性和整合性。(1分)
例2∶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 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论证思路)
【答案】①首先借现象明论题,即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②然后分角度析问题,一是从文创研发的角度,提出要坚守供给底线;一是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创要自信发展。③最后作总结亮观点,指出文创应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意义。
例3: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答案】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变式1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 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②第四段从自身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定位自己尤为关键的原因。③第五段从中国与世界和中国自身两方面论述了中国定位自己的意义。
变式2两则材料的行文思路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行文思路∶都是按照历史(时问)顺序,论述了分餐制、合餐制的产生和演变过程。论证方法∶都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变式3∶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答案】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变式4: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本文论述中的作用。(广州二模)
①指出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文明”,提出了本文的论证前提;②明确了“信息文明”的概念,领起后文的论述。
变式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厦门质检)
①首先开门见山,认为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之说;②接着举例彩陶花纹的绘画不如原始文字更加形象;③然后从古代实物的考察,证明书画并不属于同一系统;④最后,从彩陶花纹和甲骨文字的演变来进一步阐述观点。
变式5材料一结尾说“要立足中国经验,在当下新时代意义上探寻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路径”,请简要说明得出这个结论的说理步骤。
①首先提出“传奇叙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的观点。(1分)(1-2段)
②接着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为例,论述中国文学始终都传承发扬着传奇叙事经验与传统。(1分)
(3-5段)③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在新时代正确认识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作为本土经验的重要性。(2分)(6-7段)
题型四:论证方法
例1∶请从四处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
【答案】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引用论证,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例2∶材料二第二段的两次引用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特点∶都是引用美国的材料,这样就使"美国是人道主义灾难的制造者"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关系∶201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是论据,美国前总统的话是观点,两者是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
例3∶两则材料都引用了数据,请任选一处说明引用数据的作用。
【答案】①材料一第2段引用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数、课程数、在线学习人数及教学认可度、满意率,证明中国慕课与其他在线教育在抗疫中的巨大成绩。②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得分点∶引用数据的地方+引用的作用说明
例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有何好处 (周练三)
(1)举例论证,列举耶稣会士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的典型事例;(2)事例典型,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5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周练十)
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变式1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记叙了具体的教学案例,记录这些案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两则材料在叙述上分别有何特点
【答案】(1)材料一作用∶印证观点"观察是活动的起点,解读是确定目标的依据"。特点∶叙述案例时逻辑清晰、语言客观平实;(2)材料四作用∶旨在揭示安吉游戏魅力之所在。特点∶案例叙述语言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
变式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选用的论据的特点。
①典型性和代表性:文中以科幻小说中常用的休眠技术为例,极具代表性,论证科学对人类的生命质态以及社会、文化和观念等产生重要影响,典型贴切,说服力强。②权威性与可信性:文中选用的伊瑟尔和刘慈欣等名家对于文学和科幻小说的阐释,具有可信性。
变式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实例,但表述特点和效果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材料一中巴西的例子是作者实地调研后对现象的理性总结,逻辑性强,有较强的说服力;②材料二中山西、美国的例子是鲜活的个案,故事性强,语言生动,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题型五: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题型六:论证角度与侧重点
例1(2022深圳一模)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事实。(或:指出其既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又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例2(2022湖北七市)简要概括材料在阐述贫时角度上的不同点。
材料一从贫困产生的文化视角展开;材料二从新时期贫困特点切入,区分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例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材料一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而西方是分析性、积累性的;
②材料二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主观性强,而西方人客观性强。
例4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事实。(或:指出其既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又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
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题型七:逻辑的严谨性
【思考角度】
(一)论证思路严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答案可加上以下表述:
①呈现出“总分”式的结构特点。②分论点之间为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③分析问题时,能够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观察、分析。④能够透过表象探究被忽略的事实真相,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
(二)论据具有权威性、丰富性。
(三)论证方法多样。
(四)论证语言的严密。
①用词的角度,如衔接语、关联词、修饰词、限定词、指代性等的使用。②句式的使用:反问句、感叹句、倒装句、把字句、被动句等。③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例1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分)(2)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
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例2∶材料二最后一段怎样让论证更有说服力的 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论证角度全面,思路清晰,先说中外文化和谐相处,后又强调立足本土文化,没有片面化、绝对化,通过让步分析辩证论述,让观点逻辑更严密,增强了说服力。【思路】②引用论证引用大量名言名句,旁征博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3∶RUC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论据方面∶论据是否典型、有代表性。可得出下面答案——①选择的媒体样本覆盖面全、代表性强。②注重数据分析。(2)论据是否真实、可信。可得出下面答案——③选用的新闻报道样本均为原创。(3)语言方面∶表述是否准确、清晰、明确、严谨。可得出下面答案——④表述客观,⑤将党媒、市场化媒体等重要概念界定明确。(4)结构方面或论证角度∶可得出下面答案——⑥精确归纳,分类梳理。
变式1《高中语文》提出“议论要有针对性”,写议论文既要“为时而著”,有现实针对性;又要“目中有人”,有读者意识,请据此分析材料二“议论的针对性”。(周练六)
①“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材料二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分)而且,1998年提出的“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1分)②“目中有人”中“人”,即读者,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1分)因此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表述严谨,用语准确。(1分)
题型八:语言特点
必备知识∶语言特点——通俗、口语化,幽默、生动形象,科学严谨
例1∶材料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要体现文本内容】。
【答案】语言特点∶生动、幽默。如"一朵浪花"比喻的运用,"弦歌不辍"引用论语中孔子典故,显得生动;将人类的宇宙探索比作打怪游戏等,幽默风趣。好处∶①使原本严肃、枯燥的科学探索文章形象生动,引发阅读兴趣。②与材料二的主旨相契合,更能体现文章透露的乐观精神。
例2∶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
【答案】(1)简明、洗练,严谨、准确。运用方钢、钢化玻璃、外围护等词语准确说明其建筑材料;方形建筑,长短一致、粗细相当,4万余等词语严谨准确。(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形象的说明从远处看到的书屋的外形,给人直观的感受。
例3∶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语言都准确严密∶材料一是学术论文,为了准确呈现北斗的相关知识,多直接引用相关典籍,谨严而有说服力;材料二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主要通过具体数据的引用来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2)语言都生动形象∶材料一运用了喻证法,如"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明珠般的北斗七星"等,使语言于谨严中见灵动;材料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如"弯道超车""全球梦""发扬光大""独门绝技""多面手"等表述,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还可以从语言风格角度答题)
例4∶请结合材料二,从词序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一段文字在古今语法方面的异同。(邹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
【答案】①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旦日,客从外来,""吾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大致与现代汉语的词序一致。②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固定句式)"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与坐谈""问之客曰"(省略句)这几句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句法。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回归真题·小说
●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情节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7年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9年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9年3《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2021年新高考2《大师》: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一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小结:(1)2014-2017:某情节的作用、效果
(2)2019-2021:情节+环境结合、情节+结构结合、依据评论赏析情节安排效果
【情节结构艺术典型题型】
例1:【2017年全国1卷《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例2【2017全国1卷《天嚣》】小说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例3:【2016年全国2卷《战争》】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例4:【2015全国1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认可展现他们的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例5:【2014年全国1卷《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在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在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在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在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小结:①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③在揭示主题上的作用;+④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答题角度】
例6:2020年1《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解释题干)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蕴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情节安排)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答题思路】解释题干理论+情节安排+读者感受
●小说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类考点的题型及变化规律】
【2014年1《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2014年2《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2015年1《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年2《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6年2《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年3《玻璃》:】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18年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8年2《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2019年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2019年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2020年2《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小结:(1)2014-2016概括题:人物形象特点。(2)2017-2021:人物形象变化(与情节发展结合)
【人物形象典型题例·塑造方法(需要结合人物形象)】
例1:【2019年全国1卷《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大禹及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
例2:【2019年全国2卷《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补充】人物的多面性(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小说语言艺术
例1【2018年全国2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①借用并改换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用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夸张手法,令人忍俊不禁。
【例题2】(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局部考察语言特色)
【答案】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含义类
【建模】表达技巧(双关、象征、比喻)+表面义+深层义+主旨义
【例题1】(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建模】句子含义手法+关键词+表面义+深层义
答案:①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②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③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例1:【2016年全国1卷《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是六安爷的精神寄托;(表层含义)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深层含义)③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作者表达情感)
【例题2】(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手法)②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表层义)③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六(深层义)
●作用类(含情节类作用、人物作用、物象作用、标题类作用、线索作用)
例1:【2016年全国2卷《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合适。①情节: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②主题: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③手法效果:小故事冠以大题目,以小见大,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
例2(2019年高考浙江卷《呼兰河传》)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冯歪嘴子”。
【理由】①人物上: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情节上: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主题上: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例3:【2016年全国2卷《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合适。①情节: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②主题: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③手法效果:小故事冠以大题目,以小见大,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
例4(2019年高考浙江卷《呼兰河传》)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冯歪嘴子”。
【理由】①人物上: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情节上: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主题上: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例5(2016年全国3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例6(2014年全国2卷《鞋》)文末“后记”是独立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都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例7:【2019年全国2卷《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例8【(2020·新高考1)《建水记》】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概括类(含情节梳理、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主旨)
【例题1】(2018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梳理文章行文思路题)
【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例题2】(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实则是对情节的梳理】
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例题3】(2018年卷Ⅱ)老舍《有声电影》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例题4】(2020新课标I)海明威《越野滑雪》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例题5】(2015年卷Ⅰ)李德霞《马兰花》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例6【2016年全国1卷文学类阅读《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小说叙述技巧
叙述方式
【例题1】(2018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人物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效果上: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例2【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写历史故事,理解其作用。)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叙事空间)
例3【2018全国3卷《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答案】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②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③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情节技巧
(2021年新高考1卷)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叙述特征(2019年浙江《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叙述人称)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叙述视角)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脉络清晰(叙述顺序)④叙述与场景的细节描绘相结合,细腻、生动、传神,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其他特殊叙述技巧:叙述与写景结合)
叙述手法(2014年全国1卷《古渡头》)《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叙述视角)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话题引入)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对话形式)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叙述与写景结合)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卷)
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自己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对此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事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或事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文章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叙述技巧
例1英国文学评论家洛奇说:“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了”,《夺枪》中叙述故事的视点是四岁孩童的“我”,通过“我”的叙述和他人对“我”的转述完成了“夺枪”故事的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效果。(寒假返校考试)
①以孩子的视角来夺枪前的准备,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②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夺枪的部分过程,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突显文章的主题。③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我”从周奶的老伴的口中听说夺枪的具体过程,这样不但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
例2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周练四)
①将革命者面对请求,不能拒绝又无法完成的矛盾刻画出来,凸显革命者为民族大义隐忍负重的形象。②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③画像不能完成的悬念造成阅读期待,吸引读者。④画像不能完成使故事不断蓄势,真相大白时更有震撼力。
例3这篇小说的段落很短小,甚至有的段落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周练三)
①便于叙事场景的切换,适合本文三个场景中叙事,写三代人皆为旗手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突出战争紧张的氛围。
例4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考叙事节奏)
第一问:①爷爷的故事写得最详细,父亲的故事比爷爷的故事简略。②爷爷的故事有详略,爷爷回村让奶奶做旗子的故事写得最详细,爷爷参加辽沈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的故事写得简略。(每点2分)
第二问:这样写能突出重点。因为爷爷是旗子精神的开创者,父亲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小说主要突出爷爷一代革命者视旗如命、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2分)
例5小说第四段以童年回忆的视角来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有利于忠实地记录原生态生活,真实有趣地表现了儿童过节的兴奋心情。(2)拓展了叙述空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例6有人说,《木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认识。
(1)虚化人物(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对母亲的描写,只是写意化的描写而不是工笔式的细致刻画。(2)淡化情节(少有冲突,缺少悬念),如对打架的描写,只是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而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3)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在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等真实生活氛围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例7在小说叙事中,故意延迟故事发展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延宕法”。本文在结尾处才明确了“女人”是吴亮亮妻子的身份,就运用了延宕法。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效果。
①延宕手法减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小说中多次出现马上揭晓“女人”就是周局长兼吴亮亮妻子的身份,但随即又拉开了读者和结局的距离。②延宕手法使周局长和吴亮亮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在延宕中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吴亮亮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周局长的不忘初心、深明大义。③延宕手法能够产生一种持久而强大的吸引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波澜丛生。
附:“延迟”的作用
①使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②使情节产生波澜,跌宕起伏,曲折动人。③丰富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主题,丰富作品主题的内涵。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摇摆”的作用
①步步设疑,引起读者的兴趣②使情节跌宕起伏,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可以化简单为复杂,化单调为丰富,化直白为含蓄,让平铺直叙变成跌宕起伏,使故事显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③有利于刻画人物④有利于深化主题
常见的“摇摆"技巧:
一、情节突转法二、巧设悬念法三、抑扬反差法四、巧合兴波法五、误会铺陈法六、情感起伏法
例8文本一中的画线句表现了水生嫂细微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①手指震动的细节,表现水生嫂听水生要参军时内心的紧张与担心;②“放”“吮”等动作,表现她为不让丈夫为难而强装镇定的心理。
例8文本二中,作者自言《幽冥钟》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了一次冲决,这一“冲决"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①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文本一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无论是承天寺夜半的钟声,还是张士诚的传说等内容,都非作者虚构。
②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文本一没有运用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技巧,而是用看似随便的散文化结构,表达了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对罪恶的鞭挞,对苦难的同情。
③修辞立其诚。文本一中作者也进行了苦心经营,如张士诚与地藏菩萨的对比,对于钟声的反复描写等,但这些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9有人评价兰晓龙的小说创作“有意融合话剧的特点”。请分析文本一融合了怎样的话剧特点。
①对话性。通篇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多为短句、口语,不仅展示人物性格,且直接推动情节发展。②集中性。兄弟交流和传令兵传令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③舞台性(直观性)。画面感强,通篇运用对话、动作和表情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很少进行心理描写。提示;“话剧特点”主要从对话性、集中性、舞台性几个角度展现。
例10“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①整合多方讲述,突破了“我”的视角的局限,叙述更为自由;②再现不同个体的不同体验和记忆,使故事更为真实、立体;③突显家破人散盼团圆的不幸与艰难,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例11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小说主体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中间插叙内容,使小说的叙述更加灵活丰富。②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宝树、宝树媳妇的视角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紧凑。③多用对话的形式,以宝树和宝树媳妇的对话、宝树和宝树父亲的对话、宝树父亲和宝树伯伯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以“唢呐声”为线索,展现了宝树伯伯天堂的心理世界,营造了小说悲伤的氛围。
例12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写法有哪些作用?
①人物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紧凑。②人物对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两位主要人物的行为、性格乃至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对话加以表现的。③人物对话是揭示小说主旨的主要途径。小说张扬正直正义、批判腐败丑恶的主旨是在人物对话中逐步揭示出来的。④凝练生动的对话增强了读者的在场感,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例13小说中“奶奶”的一生是怎样被完整地叙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奶奶当年的故事是通过“干爹”来讲述的,奶奶晚年的生活细节是通过“我”的回忆来展现的。第二问:①“干爹”的讲述占据叙述的主要篇幅,突出奶奶对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形象,主次分明;②“我”的回忆作为补充,展现了奶奶作为普通人的丧子之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感染力和真实感。
例14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
①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
②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遗书寄情。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
例15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叙述视角独特,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给读者以真实感;②叙述顺序巧妙,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二十年前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情节紧凑;③结尾别具匠心,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④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叙述时在局部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
例16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科学性。小说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激发人们对宇宙、科技等的思考,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如文中的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反物质发动机推动的飞船可以进入光速飞行等超现实的存在。
②文学性。小说在场景宏大震撼、想象奇幻之外,还注重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思维。如上帝与秋生一家离别之时和秋生在灿烂星空下的思索,都极具文学思维的细腻和真实。
③人文性。小说将奇丽的科幻与优美文学相融合,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产生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思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蕴藉深沉。
例17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
①符合历史真实: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如寇准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寇准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均有据可考。
②适度艺术虚构:在细节上通过艺术的虚构、想象、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如在雨中赶路、推车、擦汗、夫妻对话等细节是虚构出来的。
③贴合当今时代,不能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要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问题;如本篇所表现的忠诚、耿直、超然等依然有现实意义。(每点2分)
例18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思想内涵。
参考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尚存的遗迹做证明。
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又遭弹劾。
例19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①情节淡化。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情节链,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②人物弱化。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进行塑造。③语言诗化。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工艺相关,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例20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例21有人说:“小说给出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并非那么简单,看似是年轻人单独行骗,其实是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设局甚至其中诺尔曼 葛尔特茨比曾经可能也是个骗子。”请在文中为这段话中的观点找出依据。
①“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行骗”:“老先生”离开长凳时遗落了香皂,“他坐过的地方几乎立即就被一个年轻人占领了”。这便是合作的明证——不能将空位让与无关之人占据。(2分)
②“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也是个骗子”:葛尔特茨比初见“年轻人”时,一眼就看出他的企图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方尚未说话,仅仅一个表情就使他立刻警觉起来。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年轻人”的故事,嘴上应付说“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内心已经确认对方是个幼稚的骗子,然后得意地指出行骗剧本中的破绽。他对“年轻人”的言行有着准确的了解,说明他深谙其道,可能曾经也是“同道中人”。(4分)
★回归试题·散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1文章第 段中写道:“大概只是为了在生命里留下点什么……”请联系文本,说说华侨到底想“留下点什么”。(第三次周考)
(1)生命的印记和自己的记忆。(2)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例2结合原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①我已经开始走入衰老的季节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
②我幻想它是渴望的愤怒的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①我生活在黑暗、沉寂的时代,(1分)心中对自由、光明充满希望。(1分)②作者借长江的奔腾表达对自由的向往,(1分)借流水的呜咽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控诉。(1分)
行文思路分析
例1文本一中多次写到寻求先生手迹,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①文本一以未得先生手迹的遗憾开始,后写错过先生图章,再写两次幸运得到手迹,最后以送同学手迹结尾,围绕寻求先生手迹来行文;②这样写使内容组织有序,重点突出,首尾呼应。句段作用分析
例2文章标题是“大地上的家乡”文章最后说“那是我用文字供奉在云端的家乡”,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分析说明。
①“大地上的家乡"存在于大地上,外在有形,是地理层面的。“云端的家乡”存在于心里,内在抽象,是心灵和精神层面的。②“大地上的家乡"是“云端的家乡”的起点与根基,“云端的家乡”是“大地上的家乡”的理想与升华。③无论是“大地上的家乡”还是“云端的家乡”,都是构建“我精神家园的基石,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情感主旨概括
例3本文标题“田野、瓦檐和雨”为三个名词的并列,你认为其中哪个名词最为重要 为什么
示例一:田野。田野代表乡村,代表农耕的生产方式,与“城市”相对,而本文的主旨是在与城市生活的比较中肯定与天地合一、与自然亲近的“田野上的人生”,“田野”承载着文本的主旨。(4分)
示例二:瓦檐。瓦檐属于村居的院落,代表乡村的生活方式,即“田野上的人生”,与“高层楼房”相对。“田野上的人生”是本文的情感寄托,“瓦檐”承载着作者的情感。(4分)
示例三:雨作为全文的线索,代表着自然。作者居住在“高层楼房”里,远离了田野和瓦檐,惟有雨能传递自然的讯息,能提示我们的来处。“雨”代表着本文作者的文化选择。(4分)
例4文中提到:“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文,从总体上作简要分析。
①陕北黄土的视觉冲击。②先贤们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带给作者的震撼和荣耀感。③作者认识到气候和地理环境可以改变人,这如梦的黄土大地使作者产生了对人生的觉悟、觉察。
例5作者“偏爱冬天”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概括
①冬天具有无处不在的力量,能改变世界,具有从容、自信的个性;②具有“诤友”的品质,看重不惧冰冻、勇于搏击的强者;③冬天无处不在的力量,检验并确证着作者自我的青春热血与抗争力量。
表达技巧
例6文本二说,作者是将回忆“当作诗和史写的”,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现“当作诗和史写”这一主观愿望的。
答案:①以作者对先生学问人品的敬仰与追思之情贯穿全文,具有浓郁的抒彩;②记录先生学问人品和爱国之情的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有价值;③全文将抒情和写实有机融合,既表现先生是“可传之人”,也记叙了先生的“可感之事”,更表达了对先生的“可念之情”。点拨:“诗”,重在抒情。“史”,重在记录事实以供后人参照。
例7本文采用“我”“你”“我们”三种人称形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第四次周考)
本文首段和尾段用“我”,(1分)中间部分用“你”来指称自己,(1分)蕴含着作者与自己的对话和交流、追问和探究。(1分)文中后面部分的“我们”代表人类全体,(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对重新建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分)
例8文章为什么用了较多的笔墨写晋江的建筑?请结合文本简析。(第三次周考)
(1)晋江的建筑承载着晋江的历史文化,彰显着晋江人的个性和追求;(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化意蕴,有利于中心的表达;(3)写建筑实则写人,使文章含蓄隽永,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山间小路》中作者主要写岳麓书院,却为什么从“哲学家小径”写起?
.①以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开篇,突出其幽静的特点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此类比长沙岳麓山的小路;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正题,为下文写岳麓书院作铺垫; ③将“小路”与众多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9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
①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意境幽远、文采斐然的散文,这种将哲学散文化写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②文本一记述的是作者下湖游泳这样的寻常的生活情景,呈现出来的是一篇优美耐读的文学作品,作品将生活常态文学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又得到了文学的熏陶。
例10蒙太奇手法将电影在不同地点、距离拍摄的镜头组合起来,叙述事件,表达情感,凸显艺术感染力。作者在记录“与朋友往日生活记忆”时借用了这种手法,简要分析。
“冷得像冰窖的会馆生活”“共同印制小刊物”“谛视窗纱上爬动的壁虎”“缓步地穿过曲折多尘的胡同和开着马樱花的长街”等,(2分)温馨的生活场景不断的叠加强化了朋友间的情谊,(2分)文章益发显得情深意切,耐人回味。(2分)
例11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道:“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①描写美:文本用语考究,精美凝练,通过铺排、比喻、对比等手法展现描写了陕北黄土的本真美、天然美。
②意境美:作者通过幽美的描写,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勾勒出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特征的壮美意境。
③哲理美:作者通过对陕北美景及人文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荣耀感和深深的震撼,赞颂了先贤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精神,从而借助这如梦的黄土大地生发了对人生的觉悟和觉察。
例12文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描写大雪后白毛风降临的情景和部队班长的态度表现+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
①描写大雪后白毛风降临的情景,突出其冰冻酷寒的特点,展示冬天的强大威慑力,反衬战士们的刻苦、坚强。②描写部队班长与冬天相处的亲热,突出这些青藏高原过来的老兵在严冬面前无所畏惧、泰然自若的状态,体现他们之于“我”有如“诤友”“良师”般的鼓舞力量。③这样写,一则丰富了“冬天的力量”的不同呈现状态;一则交代了十八岁的“我”取得冬天信任的一个原因,充实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
例13文中倒数第二段叙述人称由“我”转换成“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将“我”转换成“你”能更好的展示“我”想把对巴黎塞纳河畔的独特情感分享给读者的心情。②第二人称的运用,使读者能置身文中,也似乎跟随作者的步伐漫步于塞纳河畔,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艺术类题
例14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
①动词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前文“贵妇”的身体,妙趣横生;再如写鹭鸣“撒出去”,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动可感。②多用比喻修辞手法,富于表现力。“优雅的贵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道白光”等多个喻体,都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切。③动静相映,给人深刻印象。先充分描写白鹭的静,“稳稳地”“纹丝不动”,再突出刻画白鹭的动,“跃出”“绽放和飞掠”,动静前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
★回归真题·散文
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重点考查的关键“词语”:
1体现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等词语;
2运用比喻、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3具有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得非常巧妙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词褒用、大词小用、词类活用等。
【常见设问】
1(2017 课标全国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的“窗子”的含义。
2(2015 江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3(2015 广东)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2015 重庆)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5(2014 湖南)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背示例】(2017 课标全国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满分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关注“教学手札”公众号,让你的语文学习不再“虚”。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生活的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题型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高考重点考查的关键“句子"
①含蓄句(凝聚某种情感、具有某种哲理,如“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2019年北京卷);
②行文思路句(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如“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2018年浙江卷);
③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如“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018年天津卷):
④主旨情感句,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2017年课标全国卷II)。
【常见设问】
1((2017 课标全国卷Ⅲ《我们的裁缝店》)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2(2015 湖南)“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
3(2014 山东)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2014 安徽)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背示例】(2017 课标全国卷Ⅲ《我们的裁缝店》)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满分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题型三:行文思路分析【常见设问】
1(2018 浙江)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2(2016 北京)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2015 湖南)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2012 重庆)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满分答案】①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②“梦”的实现一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③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5【2020·全国卷III《记忆里的光》】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案】(1)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2)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3)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模板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XXX(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二(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5(2012 课标全国)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题型四:线索作用分析
1.(2015 江苏)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2.(2012 湖北)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题型三:句段作用分析【满分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啼叫声的附和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结:1.结构方面的作用(1)组织材料,贯串全文。(2)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的作用(1)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2)揭示主题。(3)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题型五:句段作用分析【常见设问】
1(2018 北京改编题)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2018 天津)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2016 天津)作者回忆童年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满分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送路比喻可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4(2016 浙江)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5(2015 山东)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6(2015 湖北)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菜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题型六:局部内容概括常见设问
1(2018 天津)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2(2017 天津)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满分答案】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
3(2016 天津)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4(2015 山东)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5(2015 福建)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题型七:情感主旨概括常见设问
1(2018 浙江)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2(2016 湖南)概括全文主旨。
【满分答案】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此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应珍爱粮食。
3(2012 山东)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考点四:技巧赏析类
题型八:表达技巧常见设问
1(2019 天津)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2017 课标全国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2016 北京)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满分答案】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卖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4(2016 天津)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5(2016 浙江)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6(2012 山东)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面个主要特点。
【满分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来,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地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依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题型九:形象特点概括分析【常见设问】
1(2019 天津)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2015 北京)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3(2016 浙江)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题问
4(2013 天津)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背示例】(2013 天津)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满分答案】①老代憨厚,没有生意人的精明,“我”问他饭钱,他不说具体数字,只说昨天有人给了60元;②老代淳朴,“我”和他谈好饭钱60元,给他一张票子,他不要,“我”强行给了他。题型十:物象作用分析题【常见设问】
1(2013 浙江卷)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2(2011 北京卷)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具有重要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雪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背示例】(2011 北京卷)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满分答案】①“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出亲切之感;③“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④“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赋予艺术感染力。
古诗阅读
★回归真题
【考查语言风格的试题】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插田歌》15.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2021年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考查“铺垫”的试题】
【2021·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劝诚”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诚做了铺垫。
【2018·全国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考查豁达乐观积极自信的态度试题】
【2021·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表明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的正式劝诫做了铺垫。
【2018全国I卷】《野歌》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答案】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7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查对青少年、友人报效祖国的期盼希望之情的试题】
【2018全国Ⅲ】《精卫词》。(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考查无奈,自嘲之情的试题】
【2017全国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6全国Ⅰ卷】《金陵望汉江》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查表现诗人艺术造诣高(绘画,诗歌,音乐)的试题】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题许道宁画》诗的尾联(“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6全国卷Ⅱ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考查结构节奏的试题】
【2019全国II卷《投长沙裴侍郎》】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回归试题
1.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俞陛云认为最后三句“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最为擅胜(意蕴丰富,技法巧妙)。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6分)
①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愁情。②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③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④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传此愁情。2.本词“殷勤”以下三句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赏析。(考结构,手法,情感)
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1)“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2)运用拟人手法,与东风进行对话,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排解不了的忧愁。(3)词人寓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自然和谐且恰到好处。
3.有诗家评论这首诗“家国之痛弥合无间”,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①首联由家及国,从个人的离乱之情转及关心楚荆时局。②颔联由家及国,从白社恐无故老的丧亲丧友之痛,转至清江绕空城的国家动乱之痛。③颈联家国之痛弥合无间,在大兴兵戈的动荡之中写渔家尽被占为野营的家事之痛。④尾联写诗人故居破败的家痛,而又用“灰烬”隐含国痛。由此将家国之痛弥合无间。
4.后人多用“沉郁顿挫”评价杜甫的诗风,清人吴瞻泰认为“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请结合吴瞻泰的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
①诗歌内容深广。本诗既借“弊裘苏季子”写出自己流离失所的现状,也用“尘沙”“风雨”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②诗歌情感深沉。本诗既抒发了个人的漂泊之苦,也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2分)③诗句含义有转折。首联写壮景,颔联由景入情,写到对国家的忧思,颈联和尾联写百姓和自己的悲苦现状。(2分)④抒情方式回旋纡折。本诗以壮景言愁情,形成回旋激荡的文势:利用双关词、典故抒情,使情感蕴藉其中。(2分)
5.在这首诗中,现实和未来自然转换,无缝衔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
先叙写自己现实中种柳的事,(2分)然后想象未来的人会笑谈今天种柳的佳话,(1分)又想象未来长大的柳树会造福于民,(1分)最后又回到现实,表达自己能对百姓有恩惠和教化的希望。(2分)
6.评论者认为,本诗具有中唐边塞诗“苍凉沉郁”的基调。请简要分析。(6分)
①边塞环境的“苍凉":塞草枯黄,大雁南飞,行人稀少,场景荒芜悲凉。②征夫心情的抑郁苦闷:独守边塞,触景生情,思乡难归。③想像中妻子的空叹无奈:盼月圆人圆,但愿望总是落空。
7.后人评价此诗“情文兼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请简要分析。(6分)
①这首诗感情深,久别重逢的欣喜、人事坎坷的感慨、短聚再别的不舍,交织在一-起,特别容易引起读者共鸣。(2分)②在表现手法上,一、四联侧重写景,虚实结合:中间两联紧扣“话旧”,娓娓道来。语言不事雕琢,亲切自然。(2分)③全诗思想感情自然流露,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实为“情文兼至”的佳作。(2分)
8.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
下阕围绕野老邀我作客展开描写。先描写饭桌上老人劝酒夹菜,突显老人待客的热诚;再写老人拄着藜杖出门迎接“我”,在雨中躲避着行人辨认我”,等看清后已然过了桥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展现待客、迎客场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过程表现得极具画面感且富有生趣。
9.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凉”字,请简析其妙处。“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应,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
10.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结合本诗三、四两句具体分析。
这两句诗运用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1.有人评价这首诗中的情绪“自哀和自负相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白头落魄”、“破帽青衫”写诗人一生落魄、未有功名的悲哀;②“疲驴狭路愁官长”写出因身份低微、不得不给官长让道的屈辱;③“亭长一抓终马上”借刘邦之典暗示朱元璋少文无才,同时委婉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肯定;④“当时事业难身遇”表面写无法亲历明初开国大业,实写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是自哀也是白负。
12.有人评价说颔联“用象征性的场景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请简要赏析。(6分)
①铜兽是王族宫殿才能使用的装饰,是高阶层地位的象征,如今却暗随着秋露而落泪,古今对比,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②用“秋露、夕阳”这凄凉、冷峻的字眼象征时序变迁、人事代谢。③用“暗、泣、背、还”这些阴森、悲苦的词语隐指繁华盛世的没落与千年间王朝的更替。
13.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而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请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加以赏析。(6分)
①颔联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表现手法看,以飞鸟之低衬托楼阁之高,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大有高蹈出世之想。(3分)②颈联写天然形势似本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样描写,既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也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虽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但志不苟俗,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3分)
14.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
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一点3分)
15.杨万里创立的“诚斋体”具有活泼自然、通俗浅近、饶有趣味等特点,请分析本诗颌联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①以“舞”“拜”二字形容柳树、芦花在风中起伏的姿态,活泼而逼真;②“拜杀”一句用一个“杀”字,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近;③不直写自己心情欢畅,却说柳树知我有喜,芦花不停拜贺,显得饶有趣味。(每点2分)
16.结尾的“几含情”在表达方式上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有何作用 (6分)
①“几含情”是抒情,前面都是描写。②用了这一抒情之句,总括了前面早春游湖的心理感受。
③不加渲染,不作夸张地写出了对江南春光的赞美,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前人评价这首诗是“语为贫士写照”,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刻画了怎样的贫士形象。.
①“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②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修美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格调。“为他人做嫁衣裳”,写出了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形象。
18.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手法的表达效果。
“阴晴”“云”“雨”一语双关,既是自然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整个国家风云翻涌、颠覆播迁的形势。表面虽然写的是自然云雨,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
19.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评价王维诗歌“近而不空,远而不尽”,以意象具体、意境深远而含蓄不尽著称,请结合本诗尾联进行分析。6分
尾联下句“渔歌入浦深”,意象具体(2分),借用“渔歌”的典故,以渔歌入浦的场景委婉含蓄地回应了张少府的提问(2分),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身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景语作结,意境悠远。(2分)
语言文字运用
六类主观题型
归纳一、用复句等句式概括段意
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①建筑适用不能脱离时代环境;②建筑坚固不能脱离合适材料;③建筑美观不能脱离合理结构。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此题也可以这样问: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不是……而是……”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挫折教育,不是通过孩子的更多挫折、苦难经历和对他们的严厉评价、更高要求来实现的,而是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心态,锻炼出积极乐观的品质。(关联词,不是……而是……,表并列)3.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三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存在续航难题。
②我国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速,但充电模式尚需大力改进。③换电模式速度和效率更佳,但成本、电池型号等因素影响推广。
4.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因为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所以当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构件时,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5.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关联词,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阅读对孩子很重要,一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学会阅读,但对孩子不能正常阅读存在错误认知,其实有的孩子确实有阅读障碍。
6.(变式)给“东数西算”工程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周练十)
“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②让西部算力资源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运算(或:将东部算力资源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工程。
7.请以“冰雪运动”为开头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虽然冰雪运动对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但冰雪运动也有诸多伤病问题,因此进行冰雪运动需要有安全意识、量力而行。
8.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受众互动效果 请从上文各段分别概括,并使之形成整句。不超过36个字。
①以活动激发受众兴趣;②以图像俘获受众眼睛;③以故事抓住受众内心(或:①以活动“拉拢”受众参与;②以图像增强互动力度;③以故事传达创意信息。)
二、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1.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态度、做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提取关键信息,每点不超过15个字。
立场:尊重和解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态度:客观公正;做法:劝和促谈。
2.请用三个双音节词语概括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优势。(提取关键词)
敏锐、便捷、价廉
3.(变式)类比论证特别强调两个类比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性。以上文段中“同一戏台”与_、“同一的戏”与_是类比点,具有属性上的相似性,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答案:熟悉的地方人们的经验
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不超过50个字。(专练一)
①把靛蓝用水稀释,②在染液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