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课件+练习+导学案+答案)(共50张PPT 含学案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练习+导学案+答案)(共50张PPT 含学案 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2 22:04:03

内容文字预览

(共50张PPT)
HAVE A DREAM AND TRAVEL FAR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汇报人姓名
回忆我的母亲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 这,就是母亲心。
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
面对这样的心,我们何以为报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回忆录特点。
3.体会作者朴实无华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
4.抓住文章主线,通过回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品质。
5.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重之情,学习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质
基础掌握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题目解读:
题目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即作者的母亲锺太夫人,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概括了写作范围,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 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作者简介
评价: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写作背景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 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前者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后者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
写作原则: “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文体知识:回忆录
字音检测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字音检测
佃农(diàn)   祖籍(jí) 仪陇(lǒng)
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饱尝(cháng)
妯娌(zhóuli)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慰勉: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词义解释
本文围绕母亲 “勤劳一生” 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 时间 为纵向顺序,以 母亲的优秀品质 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 脉络清晰 ,有条不紊。
整体感知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一.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一寄其哀、(第1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机。
二述其功、(第2~13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重点的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三颂其德、(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继续革命的决心。
二、赏析句子。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点出了记叙的对象,同时抒发了得到母亲去世消息时“很悲痛”的感情,给本文定下了庄严肃穆的感情基调。
2.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勤劳”是作者对母亲高尚品质的概括,它总领全文,点明本文的叙事线索;“回忆”一词点明题旨,又引起下文。
3.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农民的贫困和无奈。
4.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溺死5个孩子。这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字字滴血,悲惨万状。
5.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写母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是我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
6.第6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的聪明能干?
“看也不看”表明饭菜质量差,做得“有滋味”表明母亲做饭技术高。自制灯油,调料油,将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
7.怎样理解“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是指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等共同特点的农民。
8. 母亲在家中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句中的“极”“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有什么作用?
一个“极”字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没有同· · · 吵架”,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9.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句中能否用“管理”一词替换下文“母亲管束着我们”中的“管束”一词?为什么?
不能。“管理”侧重指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管束”侧重于对人的约束,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严格要求。
10.第8段“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和平”只中国农民老实本分,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软弱可欺。
11.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怎样理解句中加点词语
用“所谓”修饰“官兵”,是说这些人是吮吸人民血汗的万恶的剥削阶级的爪牙;“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是说他们下手狠毒,欠下累累血债。
12.第8段中母亲的做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被迫分家。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朴素的阶级意识。
13.怎样理解父母节衣缩食借债送子读书的举动
节衣缩食借债送子读书,体现了父母的坚强,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摆脱贫困和压迫的强烈愿望。
14.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说明母亲理解儿子,深明大义、有远见。作者走上革命道路有母亲的大力支持。
15.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两个永远有何作用?
第一个“永远”写出母亲对献身革命事业的儿子的恩念,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牵挂与糖念。朴素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母子情深。
16.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怎样理解“竟”字?
一个“竞”字,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17.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再表哀痛之情,照应开头。这里将“去世”改为“离我而去”,将“悲痛”改为“哀痛”,变换用词,避免单调。前后呼应的两句,把全文笼革在一种深沉哀痛的氛围之中。
18如何理解第16段的“创造者”和“创造了”
“创造了”是说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表明现在的历史仍由人民继续创造着。
19.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句解:采用设问句式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思想深化,感情升华。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0.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否并成一句话?为什么?
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21.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以深深的祝愿,抒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与开头紧密呼应。这是纪念性文章自然而又深情的结尾。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如何选取材料的?
疑难探究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如何选取材料的?
时间(段落)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8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好劳动”
“整日劳碌着”
退佃、搬家和天灾
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节衣缩食,
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
“我”参加革命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
朴素的阶级意识
有远见 摆脱贫困
和压迫的愿望
深明大义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时间顺序
时间(段落)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
1919年
1924—1927年
1937年
1944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岁高龄
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勤劳一生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支持革命、
期望革命成功
热爱劳动、
勤劳一生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时间顺序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
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 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是最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从第二段到第十三段,是按照先后顺序,回忆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秀的品质,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最后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
4. 文章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主题概括
写作借鉴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1.事例典型,人物鲜明
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的事情来展示人物形象。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她“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她到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里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煮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里分别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出来。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写因家境贫穷无法将孩子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时,作者以议论兼抒情的笔调说:“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话深剂地揭示了亲痛苦的心理,
夹叙夹议,以理服人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
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真是所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语言朴素、亲切,这一声声倾吐,激情炙人,一声更比一声感人。
课后问题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结合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也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优秀品质: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素养养成: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都需要配一个相对应的事例,事例要有代表性。把事例写具体,能够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
问题2第14、15、16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这三段主要运用了抒情、议论相融合的表达方式。这几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议论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予“我”的宝贵财富在“我”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抒情、议论集中抒发了对母亲的感谢、赞颂、怀念之情,突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对“我”的影响和母亲的贡献,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决心。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主题。
素养养成: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抒情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高频考点突破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Please. Please add your title text here, and then fill in the text.
考点:分析人物性格
考查角度:人物性格;描写方法及作用。
答题策略: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一个怎样的人(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答题模板:×××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题型二:文中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运用了哪些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突出(表达)了人物的(性格、情感、
品质、思想等),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做铺垫)。
答题必知:人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年龄、身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达人物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题型三:文中的人物,你喜欢哪一个 说说理由。
答题模板:我喜欢×××,因为他具有……(性格特点、品质、精神等)
《回忆我的母亲》思维导图总结
回忆
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图示
寄托哀思
记述事迹
勤劳的
母亲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坚忍顽强
革命的
母亲
送子读书
给予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颂扬品德
教给“我”与困难做
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
和革命意志
尽忠于民族
尽忠于人民
尽忠于党
悼念母亲
颂扬母亲
回忆
我的母亲
拓展延伸
朱德的母亲
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生于1860年,祖辈靠卖艺为生。朱德在祭文中回忆道: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要与家里的其他妇女轮班做饭。家里的生活很苦,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平时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穿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纺线,再请人织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
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穷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我刚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干活。父亲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让我们染上一点。长大后,我离开母亲,参加了革命。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了我许多慰勉。由于过多的生育、繁重的劳动、贫寒的生活,使这位年轻的母亲过早地苍老和憔悴。朱德后来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起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突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感谢大家
THANK YOU
汇报人姓名回忆我的母亲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题;共9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依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把文章大致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其中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散文,文章在平实朴素的表述中,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二、填空题(共2题;共26分)
3.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________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________,语言________。
4.根据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填空。
①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 _____。
②母亲那种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③“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
④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三、问答题(共1题;共5分)
5.读《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24分)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
(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至少写出三件)
(3)“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6)“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综合题(共2题;共36分)
7.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悟“美”】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活动二:鉴“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你的观点:________的妈妈最美
(3)【活动三:荐“美”】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你为她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①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④60字左右。
“最美妈妈”推荐词:
8.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①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②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③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④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⑤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这几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举例说明最后两段运用的修辞手法。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划线的“这个哀痛”指的是什么?
(5)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
(6)倒数第二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应怎样划分?请概括出层意。
(7)概括选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部分
第 1 题:
【答案】 C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第 2 题:
【答案】 C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引号,句号
【解析】【分析】考查标点的使用。C“湖广填四川”有特定的含义,所以要用引号。
故答案为:C。
【点评】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 3 题:
【答案】 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考点】其他常识,回忆我的母亲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知识。了解并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回忆录的要求和特点即可解答此题。
故答案为: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第 4 题:
【答案】 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母亲是劳动好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作品歌颂了母亲的勤劳聪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故答案为: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母亲是劳动好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结合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第 5 题:
【答案】 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涵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课文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 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点评】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朴实,情感深厚,属间接抒情法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史实与抒情相结合,更深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和对时代的思考。同时,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也使文章更具议论性。
第 6 题:
【答案】 (1)交代写作缘由,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2)①“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②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③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④“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
(3)“啰啰嗦嗦”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4)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依然想着母亲。
(5)本文以最平实的语言回忆了母亲的点滴,在泪光闪闪中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6)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尽孝就是:少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交代写作缘由,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2)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文中记事是概括叙事,因此要注意抓住表明时间的词来找出事件,抓主要要素来概括。①“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②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③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④“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3)此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首先解释“啰啰嗦嗦”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该词的语境义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啰啰嗦嗦”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4)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作者的行动和心理上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依然想着母亲。(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可套用“本文记叙了……,表达了……的情感”的格式。(6)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尽孝就是:少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点评】(1)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2)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文中记事是概括叙事,因此要注意抓住表明时间的词来找出事件,抓主要要素来概括。(3)此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首先解释“啰啰嗦嗦”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该词的语境义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4)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作者的行动和心理上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可套用“本文记叙了……,表达了……的情感”的格式。本文以最平实的语言回忆了母亲的点滴,在泪光闪闪中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6)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谈感想。
第 7 题:
【答案】 (1)道德价值;真善美
(2)示例一:勤劳;示例二:有爱心
(3)示例一:勤劳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用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示例二:有爱心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敬老院里,有她温暖的话语;街道社区,有她甜美的笑容;义工队里,有她忙碌的身影。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语言得体,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找到语句的关键部分,即“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关的呼唤”,其中体现“评选标准”的词语分析可知,应为“道德价值”“真善美”。
(2)“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是审题的关键点,根据要求填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和蔼、善良、博爱、善解人意等。
(3)“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是拟答的基本要求,不管选择哪一个,应运用排比,写出推荐的理由,可以用抒情,还可以写人物的事迹.如“博爱的妈妈是最美的: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博爱的人,她在家里孝敬老人,抢着做脏活累活;在外面尊敬老人,公交车上有她给老人让座的身影,马路上有她扶老人过马路的情景,敬老院里有她陪老人聊天的情景。
故答案为:(1)道德价值;真善美;
(2)示例一:勤劳;示例二:有爱心;
(3)示例一:勤劳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用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
示例二:有爱心的妈妈最美。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敬老院里,有她温暖的话语;街道社区,有她甜美的笑容;义工队里,有她忙碌的身影。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第 8 题:
【答案】 (1)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设问,如:“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
(3)解释说明。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5)母亲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缩影,作者颂扬母亲及和母亲一样的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功绩。不能互换。按照时间顺序,“了”表完成,表过去;“着”表现在。
(6)三层。①句为第一层,②句为第二层,③句到最后为第三层。第一层抒哀痛之情,第二层说母亲的价值,第三层表自己的决心。
(7)作者感谢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抒情,借景抒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第二段中的“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可作答本题。
(2)①表达方式有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本文是回忆录,所以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在选文中同时双运用了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讴歌的赞美,同时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所以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②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识。“③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④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起到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等。本题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解答试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知其指代的内容是:“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5)理解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在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在文中,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文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结构上: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对上文内容总结;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的作用。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作用)。
(6)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7)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可采用的方法是:①找中心句要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者标题。②概括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设问,如:“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
(3)解释说明;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5)母亲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缩影,作者颂扬母亲及和母亲一样的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功绩。不能互换。按照时间顺序,“了”表完成,表过去;“着”表现在;
(6)三层。①句为第一层,②句为第二层,③句到最后为第三层。第一层抒哀痛之情,第二层说母亲的价值,第三层表自己的决心;
(7)作者感谢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点评】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同样要遵循“词不例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简言之,即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有的代词在句中还作了复指成分,或者处在一些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中,一般都要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辨明代词在文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其指代内容。为了做到表述准确无误,在拟写答案后,还应放到原文中进行“验算”,在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确保答案的表述既无赘余,也无遗漏。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回忆录特点。
3.体会作者朴实无华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
4.抓住文章主线,通过回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品质。
5.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重之情,学习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质
题目解读
题目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即作者的母亲锺太夫人,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概括了写作范围,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评价: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写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文体知识: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前者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后者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
写作原则: “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字音检测
佃农( )祖籍( ) 仪陇(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词义解释
劳碌:
周济:
聊叙:
慰勉: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不辍劳作:
节衣缩食:
大意
本文围绕母亲 “ ” 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 为纵向顺序,以
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 ,有条不紊。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二、赏析句子。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3.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4.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5.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6.第6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的聪明能干?
7.怎样理解“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8. 母亲在家中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句中的“极”“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有什么作用?
9.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句中能否用“管理”一词替换下文“母亲管束着我们”中的“管束”一词?为什么?
10.第8段“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有什么作用?
11.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怎样理解句中加点词语
12.第8段中母亲的做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13.怎样理解父母节衣缩食借债送子读书的举动
14.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15.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两个永远有何作用?
16.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怎样理解“竟”字?
17.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18如何理解第16段的“创造者”和“创造了”
19.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20.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否并成一句话?为什么?
21.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疑难探究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如何选取材料的?
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 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文章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回忆录特点。
3.体会作者朴实无华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
4.抓住文章主线,通过回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品质。
5.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重之情,学习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质
题目解读
题目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即作者的母亲锺太夫人,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概括了写作范围,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评价: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写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文体知识: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前者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后者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
写作原则: “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字音检测
佃农(diàn) 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mán)不辍劳作(chuò) 饱尝(cháng)
妯娌(zhóuli)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词义解释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慰勉: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大意
本文围绕母亲 “勤劳一生” 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 时间 为纵向顺序,以 母亲的优秀品质 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 脉络清晰 ,有条不紊。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一寄其哀、(第1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机。
二述其功、(第2~13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重点的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三颂其德、(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继续革命的决心。
二、赏析句子。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点出了记叙的对象,同时抒发了得到母亲去世消息时“很悲痛”的感情,给本文定下了庄严肃穆的感情基调。
2.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勤劳”是作者对母亲高尚品质的概括,它总领全文,点明本文的叙事线索;“回忆”一词点明题旨,又引起下文。
3.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农民的贫困和无奈。
4. 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溺死5个孩子。这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字字滴血,悲惨万状。
5.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写母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是我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
6.第6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的聪明能干?
“看也不看”表明饭菜质量差,做得“有滋味”表明母亲做饭技术高。自制灯油,调料油,将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
7.怎样理解“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是指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等共同特点的农民。
8. 母亲在家中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句中的“极”“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有什么作用?
一个“极”字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没有同· · · 吵架”,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9.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句中能否用“管理”一词替换下文“母亲管束着我们”中的“管束”一词?为什么?
不能。“管理”侧重指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管束”侧重于对人的约束,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严格要求。
10.第8段“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和平”只中国农民老实本分,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软弱可欺。
11.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怎样理解句中加点词语
用“所谓”修饰“官兵”,是说这些人是吮吸人民血汗的万恶的剥削阶级的爪牙;“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是说他们下手狠毒,欠下累累血债。
12.第8段中母亲的做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被迫分家。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朴素的阶级意识。
13.怎样理解父母节衣缩食借债送子读书的举动
节衣缩食借债送子读书,体现了父母的坚强,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摆脱贫困和压迫的强烈愿望。
14.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说明母亲理解儿子,深明大义、有远见。作者走上革命道路有母亲的大力支持。
15.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两个永远有何作用?
第一个“永远”写出母亲对献身革命事业的儿子的恩念,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牵挂与糖念。朴素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母子情深。
16.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怎样理解“竟”字?
一个“竞”字,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17.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句解:再表哀痛之情,照应开头。这里将“去世”改为“离我而去”,将“悲痛”改为“哀痛”,变换用词,避免单调。前后呼应的两句,把全文笼革在一种深沉哀痛的氛围之中。】
18如何理解第16段的“创造者”和“创造了”
“创造了”是说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表明现在的历史仍由人民继续创造着。
19.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句解:采用设问句式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思想深化,感情升华。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0.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否并成一句话?为什么?
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21.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以深深的祝愿,抒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与开头紧密呼应。这是纪念性文章自然而又深情的结尾。
疑难探究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如何选取材料的?
时间顺序
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 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是最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从第二段到第十三段,是按照先后顺序,回忆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秀的品质,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最后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
4. 文章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