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生物三轮复习课件:考前指导(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生物三轮复习课件:考前指导(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2 22: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剑出鞘,亮锋芒,沙场点兵我为王,决战高考我辉煌
2022高考生物
考前指导
谨以此课献给即将走向新的征程的朋友们!
硬件讲实力,软件讲心态。能否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关键取决于大家的应试心态是否平稳。
一、考试心态
1、充满自信进考场  
信心充盈永远是高考成功的最大筹码。要有坚定的信心,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这样积极暗示自己:
高考临场与平时考试一样
只要把平时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
别人都不紧张,我若紧张不就太可笑了吗?
别人都紧张,我若不紧张不就太好了!
开考前有意识地去想想主干知识,使思绪专注在学科之中,这样会帮你及时进入状态。
虽说开考时也许会心慌那么一阵子,一旦做出几道题之后,情绪便会立马平稳下来.
2、开考前学会给自己预热  
3、高考当平时,答卷如练习   
浏览试卷胸中有数,循序渐进心绪平和。
选项仔细作答缜密,一旦确认不再回首。
遇到难题,要难都难,不必慌乱!
二、应试策略
1. 提前进入角色
同学们临进考场前应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状态,具体做法是:
①清点考试用具;
②把生物的基本知识“过过电影”;
③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
时间分配:选择题35分钟左右;不能过快,急于求成会降低正确率。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信息卡。非选择题55分钟左右,最后要留出5-10分钟复查。特别注意: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频繁看表,避免引起心慌!!
高考都是提前5分钟发卷,试卷拿到手后,别忙做(也不让做),将整份试卷好好地看一遍,那些题较简单,自己肯定能做出的?那些题较生,需要认真思考?确立先易后难的解题顺序,不管怎样先把容易题做起来,先把能拿的分数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大家都知道拿这部分分是不需要多长时间的,可以留下较多的时间去解所谓的难题。
2.科学安排时间和答题顺序
3、做题策略
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要还未看完题就急于草草下笔,结果劳而无功连基本题也失分。一般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此时应寻找与陈题的差异——陈题当新题解。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生物情景陌生,如经几分钟分析思考后仍然无思路,则大胆跳过去,去做下边的题,待全部会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攻克它,有时受后边题目启发,会产生灵感。否则一上阵就“卡壳”,“送分题”该得分却未得分,因小失大。草稿纸要分块使用,便于复查;用足考试时间,不提前交卷,剩余时间仔细复查,重点检查有疑问的地方,对于选择题,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意更改已有的结果。
特别提醒:
一个选择题一般花时1分钟左右,较难的2分钟左右,花时超过3分钟还得不出答案的可随机选一个,或在明显排除的选择之后,余下的部分随机选一个,这样既不放弃,也不在一个题上花时过多,影响后面的答题。做完选择题应立即在答题纸上涂完。
有全局观念,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尝试猜测,不猜留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可能碰上正确答案。(不留白,不答错位)
来自阅卷一线的声音:
高考阅卷点的老师们的共识是:“得分的关键不是你攻克了多少难题,而是把握住一般的试题不要丢分”。遗憾的是相当多的考生难题没有丢分,由于对教材的复习没有到位,试题中直来直去的容易题反而丢了分。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可适时地给自己算算账,如果基本题(中等和中等难度以下的试题,占总分数的80%)不丢分,总分就可以达到96分,再扣除一些不确定因素,那达线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三、掌握应试技巧,发挥最佳水平
(一)总体思路
1.辨别试题指向
高考试题的命制都规定了一定的测试目标,每一题考查的内容和能力都是命题者事先考虑到了的。因此,学会辨别试题指向,就可以围绕试题提出的问题思考、答题。
考试的方法和要求:
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
(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
仔细分析题意,分析图表、数据、曲线;分清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排除干扰,提取有效信息;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
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
(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
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加以分析并用准确
规范的语言解答。
2.正确审题、准确解答
3、在考试过程中做到:
--向规范答题要分数:
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规范书写。
--稳中有细,思维严谨,忙而不乱。
--遇到熟题不喜,遇到生题不慌。
--先易后难,学会跳题。
--做完选择题后,先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然后
放心做简答题。以免因时间紧张而造成被动。
4 关于粗心问题:
粗心的原因是思维习惯不好。
一是读题习惯不好:有的同学读题时丢三落四,走马观花,题中给定的关键字词和条件等解题信息提取不出来,答题时任凭想象。
二是思维定势:看到某个熟题,马上就套了他熟悉的框子里去了,结果掉进命题者设计的思维陷阱中。所以越是熟悉的,越要注意认真读题、审题。
三时审题习惯不好:思维推理不严谨,缺少基础知识作为推理的依据,凭直觉思维审题。
5. 关于难题:
难题是要用它来增大试卷区分度的。这种难题你不会,看都看不懂,你的同学大部分都跟你一样。这样的话,这个题总的得分很低,你答不上来,实际上影响并不大。
反过来,最应该注意的是你一看还行,但是你没做对的。原因是你可能把题目看错了,或者有一个问题想错了。而你的同学都会,他们都做对了,你答错了,相对就有影响。所以对中等题和基本题,高考里才是最应该值得关注的。
1、选择题的特点、组成
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是高考中的固定题型。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组成,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和要求。题肢是由题干信息作出判断结果结论性内容。现今高考由于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题干设置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更隐晦,更难把握,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
(二)选择题解题技巧
学生错选的主要原因:
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
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
2、答题技巧
(1)认真审阅题干,确定各种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定解题思路。
① 审限定条件
②审隐含条件
③审干扰因素
(2)掌握“错误原理”,有序识别判断
(3)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解答试题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面、多角度思考,去伪 存真, 准确求解。
“知识性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性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
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等。
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
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分生区、成熟区、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善于速读、标出关键字
读完各选项,选项中作判断—找“最错”、“最对” 选择最佳选项
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找准题眼
例1:科学家将豌豆染色体片段导入玉米细胞,培
育出具有豌豆优良性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玉米新
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品种玉米能表现出玉米和豌豆的所有性状
B. 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一定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
C. 新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仍然都具有豌豆的优良性状
D. 新品种玉米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
2.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
“只”、“全”、“都”、 “一定”:在生命现在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存在,如果命题中出现“只”、“全”、“都”、 “一定”等字眼,又没有什么相关的定语限制,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认为是错误的表述;如果出现“可能”、“主要”、“一般”等字眼,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是正确答案。
例2: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蔗糖和糖原的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B.线粒体、核糖体和质粒都含有核糖
C.酶、ATP与磷脂共同的化学元素可能为C、H、O、N、P
D.菠菜叶肉细胞中含有8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C
3.辨明词义
生物学中有许多概念或名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代谢终产物和消化终产物、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例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狼和兔之间能量流动的实现离不开信息传递
B.食物链中各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基本相同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A
4.挖掘潜在因素
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
例4: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RNA均可在细胞核中经转录形成
B.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
C.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D
5. 识别陷阱
例5: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例6:人肝细胞内,由DNA控制合成的一组物质是
A.过氧化氢酶、转运RNA、信使RNA
B.胰岛素、唾液淀粉酶、信使RNA
C.谷丙转氨酶、肝糖元、转运RNA
D.氨基酸、胰岛素、信使RNA
C
A
6.排除干扰
例7: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
A
例8: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呼吸作
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细菌细胞中也没有线
粒体,其呼吸作用的方式是
A.只进行无氧呼吸
B.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一般不进行呼吸
D.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
D
7.克服思维定势
例9: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
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组织培
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0 B.N/4 C.N/8 D.N/16
很多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
A
8.解决“不知所问”题目的关键是要“知其所问”、 “知其所考”
例10:以下所含DNA分子最小的是
A.细菌 B.噬菌体
C.烟草花叶病毒 D.Y染色体
例11:农业生产中,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
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
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
A.甘蔗和甜菜 B.水稻和棉花
C.玉米和高粱 D.油菜和大豆
B
A
9.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
例12:如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
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
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
B.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
物的量相等
C.d点甲植物细胞内的C3含量比b点高
D.适当降低光照强度b点将向右移动
B
10.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就是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概念、结构、原理等)的关系、题干信息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出“相互排斥”与“不相排斥”的关系,从中找出答案。
例13.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
B
1、考情综合解读
(1).从考查点的分布来看
①对必修1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②对必修2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遗传规律的应用,其次是遗传的物质基础。③对必修3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两大部分,侧重于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在必修部分所占比例最大。④对选修1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其次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⑤对选修3的考查,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都有涉及,考查重点是基因工程 。
⑵.从考查形式来看
除个别试题外,试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学生的书写量较小。但是有很多试题都“刨根问底”,不但让学生回答问题,还让分析“原因”或“理由”。
(三)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⑶.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
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外,还侧重于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识图、析图能力。多数试题结合图形为考生提供信息,个别试题需要考生绘制图形,可见,高考对图表的考查力度很大。另外,高考试题也很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么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要么试题实验化,充分体现了高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2、基本策略
⑴、正确审题:
①细致:指细嚼慢品。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以掉以轻心,不能想当然,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把区别找出来,审题不可求快,文字较长的题目要稳下心来仔细阅读(特别是新情境材料题阅读量一般都较大。
②准确:即无偏差地领会题意。如:是“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是“物质”还是“结构”、是结构还是功能,是“细胞”还是“生物体”、是“雄性”还是“雌性”、是“个数”还是“种类”、是“个数”还是“对数”、是标记的“模板”还是标记的“原料”、是标记的“蛋白质”还是标记的“核酸”,是标记的T还是U,是复制N次还是复制到第N代,是初步水解、彻底水解还是氧化分解,是与形成有关、还是与分泌有关、还是直接有关,是直接原因还是根本原因,是产生氧气还是释放氧气、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是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方面主要区别还是在基因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等。必要时可用笔做上记号。
③有序:即对题目信息的记录应按一定的顺序,同时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和重新组合,特别是图解、表格、曲线题要按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从列到行或从行到列、或从小号到大号或从大号到小号等顺序进行记录和思考,一是可防止遗漏,二是可使思路清析。
④全面:要从文字、附图、附表、曲线、甚至是几个小题之间的关系、答题的要求中获取信息。非选择题一般由几个小题组成,应全部读完,再进行解答,这样可巧借上下小题的提示作用或限制作用,少走弯路。
⑤深刻:“深刻”就是要越过思维陷阱,排除干扰,挖掘题目中的隐蔽信息。隐蔽信息可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寻找(概念的内涵、基础知识、生物学的基本结论、生理过程的分析、规律适用的范围、数学关系、图形、图表、曲线、关键语句、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不同题目也不相同,如常见的关键语句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至多”、“很可能”产生O2量与释放O2等;能体现或影响生理过程的关键用语,如植物“制造”或“积累”有机物,释放、吸收等;其它如主要、直接、根本、决定、初步、彻底等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出隐含条件,可使解题灵感顿生。
高考非选择题的特点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一大段文字加上几个图表,看上去很难,但把题目看懂了,图表剖析了,要求明白了,答案一般还在书本上。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规范答题。
⑵、规范答题
在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量使用书本语言,名词、概念要写完整
②按要求作答,答所问
③确保表达形式、层次与题干形式、层次的一致性
④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严密性
⑤正确使用模糊语言(实际是科学的),但该清楚时要清楚,该具体时要具体
⑥充分运用题干(包括图示、表格、曲线),学会现学现用,找出答案
⑦写化学反应式要注明反应条件
⑧保持细心、减少笔误、不写错别字
1.图形类:包括模式图、结构图、原理图、流程图、装置图、概念图等。
主要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解这类题时要求能辨认出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正确理解生理过程的规律,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表述出正确答案。
2.数据表格类:包括饼图、柱形图、条形图、数据表格、坐标曲线等。
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是数(点)和形(线)。数就是图像中的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动态。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三看——识“标”、明“点”、析“线”。
3.材料信息类:
(1)读题,提取信息。信息不仅来自题干,还来
自小题;既有外显的又有隐含的信息。有时从要回
答的问题入手再读题,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注
意括号内的信息。
(2)审题。弄清题中告诉你什么?要你回答什么。
(3)知识定位。圈定知识范围,确定思考的范围
和途径,避免盲目思考,无头无绪。
4.实验题:
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单一变量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4)对照实验原则
实验题要抓住得分点,分层分点答题
(1)写实验设计思路,要体现以下几点:
①自变量;
②变量处理;
③对照思想;
④检测指标(因变量);
⑤预期实验结果
(2)写实验目的或给实验命名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实验设计书写“三步曲”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共性处理
如何处理材料,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
状态相同;用具要相同等。
第二步: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变量处理
根据实验自变量设置对照,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即: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相同且最适)。
第三步:检测、观察、统计、比较——结果处理
选择合适的观测指标,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
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四、答题规范提示
1.正确书写生物学名称:不写错别字,不自创生
物学名词,不笔误等。
典型错误:
记忆细胞——记议细胞
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
B淋巴细胞——B淋巴cell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减Ⅰ、减Ⅱ)
—— 减(一、二)
促性腺激素——促性激素
空白对照——空白试验
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
磷酸二酯键——磷酸二脂键
斐林试剂(错写:加草字头)
三磷酸腺苷(错写成甘)
双缩脲(错写成尿)试剂
蔗糖(错写成庶糖)丙酮(错写成丙酮酸)吡罗红(错写成吡啰红)
磷酸二酯键(错写成脂)
类囊体(错写成内)
2.箭头加文字的表述方式规范:
反射弧书写、中心法则的书写、激素反馈
调节的书写、单倍体育种过程、食物链(食
物网)的书写。
3.正确书写反应式: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反应
式书写注意反应物、产物、箭头、酶、能量、
配平。
4.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亲本、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配子、符号、比例。
5.正确画遗传系谱图:
写遗传系谱图,注意要正确表示出各个个体间的关系、代数、表现型、图例,要力求美观。
※ 正确的遗传图解
雌性虎斑色 雄性黄色
XBXb × XbY
P
XBXb XbXb
XBY Xb Y
F1
子代表现型 雌性虎斑色 雌性黄色 雄性黑色 雄性黄色
比例 1 ∶ 1 ∶ 1 ∶ 1
XB Xb Xb Y
配子
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
6.准确解答的要点:
(1)注意答题的角度,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紧扣答题的要点,学会使用生物学专业名词,无废话;主观题必须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楚。
(2)对于题干中所给予的实验材料或相同的实验处理,以及专业名词等,可照抄。
(3)字迹端正,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语言表述要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不能跳跃式回答;生物学用语运用得当;语句完整,前后联系,不出现明显语病,注意空格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几遍。
(4)答题表述要明确清晰,不能模糊。
典型错误:
提高(降低)CO2浓度—控制CO2浓度或影响CO2浓度
有氧呼吸——呼吸作用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基质
还有就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5)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形成模式语。
天下英雄谁敌手,
何人可堪称曹刘!
火红六月今又是,金戈铁马竞风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同学们考场得意!
更拥有如意人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