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3 07:01:44

文档简介

关山中学21-2022下高一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错误,文章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C 【解析】 C项错误,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3.D 【解析】 D项,“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
4.B(“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错误,原文只是说“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不能得出选项的推断。)
5. A (B.“关键因素”于文无据。这些都能够拉动药品需求,但不一定是关键因素。C.“鉴于……研发方面的成功”强加因果。由“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在创新中成长‘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可知,国家把“经典名方”的研发纳入战略规划,不是因为维康药业的成功。D.“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绝对化,原文只是说“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不能看出“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6. ①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对中医药业的支持,利用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市场机遇,扩大生产。②要联合科研机构,充分利用传统药方,研发新产品。③建立中医药生产基地,保证产品的供应与质量。
7. A(“可以看出严志和对孩子的爱比不上江涛的娘”分析错误,严志和也是很爱孩子的,只不过作为父亲,他的爱更内敛。)
8. ①朱老忠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他之前说过要资助江涛,绝不食言,卖了家里的牛给了江涛10元大洋;②朱老忠是一个有一定思想觉悟的农民,他希望江涛学成后不要忘本,能为穷苦百姓作主,可见他有本能的争取权利的意识;③朱老忠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江涛要去保定求学,他走十里地送江涛,并真切嘱托他。
9. ①心理描写。第一段展示了江涛娘心理,借江涛娘有关鸟儿长大离娘的心理活动表现江涛娘对江涛的不舍之情。②语言描写。第二段描写了江涛娘对江涛的一番话,希望江涛留在自己身边,表现了江涛娘对江涛的留恋之情。③神态描写。这五段多次描写江涛娘流泪,表现了她面对儿子离开时的痛苦之情。④行为描写。第五段叙述了江涛娘半夜睡不着两次去看望熟睡的江涛,表现了她深厚细腻的爱。⑤侧面烘托。第五段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沉静的乡村月夜图,烘托了江涛娘面对江涛要远离家园,去异地上学时内心的难舍之情。
10. C
A (“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错误,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12. D ( D. “后来华佗因妻子生病回家”错误,华佗谎称家中来信,托词妻子有病,目的就是不愿意回去专门为曹操治病。)
13. (1)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病就好了,于是多多接受他的财物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2)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1)差,病愈;货,财物;无何,不久;书,书信。
(2)若,如果;信,确实;“小豆四十斛”定语后置;宽假,放宽假期;虚诈,虚假欺骗;收送,逮捕押送。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到徐州游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14.【答案】D 【解析】 D项,本词以写景及叙事结尾,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和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表现了诗人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及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旷达恬淡精神。
15.【答案】①“倚杖听江声”一句写词人独自回家,敲门不应,醉酒倚杖立,独自听江声,词人不因无人应门而恼怒,反而陶醉于宁静的大自然中,表现出词人潇洒旷达、遗世独立的形象。②这一句又表现出词人面对长江时陷入深沉的思考,世事无常,孤寂落寞但人生又应该跳出世俗、向往自由的词人形象。③这一句也很好地勾连上下片,上片叙事,写立江边之缘由,下片写立江边所见之景,写立江边所思之得。(每点2分)
16、(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7.D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根据语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指技术发展迅速,应选“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根据语境“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应选“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根据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指还正在发展阶段,应选“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根据语境“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应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应选“未雨绸缪”。故选D。
18.A
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A项。
19.B
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排除C;“加大……处罚措施”“加大……处罚”搭配不当,应为: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排除AD。故选B。
20.(1)感叹社会礼崩乐坏秩序混乱,孔子的梦想是克己复礼、大同世界, 期盼礼乐盛行、社会和谐;(2)反抗科举制度及封建礼教,宝玉的梦想是爱情自由、男女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的不羁生活。
21.①全程佩戴口罩。②加强手卫生措施。③减少聚集,就餐错峰。④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2.例文:
不违性情,活出风范
人是群居动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收回自己的想法来讨好他人。融入社会中便更是如此,渐渐地都没有了真性情。古人也是一样,但幸运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在“世人皆醉”的情况下,扮演着我独醒的角色,他们有真性情,他们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洲明在说这句话时已是一名隐士。可想而知,在东晋那个崇尚华丽辞藻的时代陶渊明应该是不受欢迎的。且在当时,他早已厌倦官场,一心归田,最终活出了自己的风范。现实生活中,我们疲于拼命,为了得到名与利而不辞劳苦,最终名利双收而付出的代价是牺性了自己的真性情。真正的成功者,只重于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就如鲁迅、齐白石等国学大家,把名利看得很淡,人生价值却很高,也活出了自己的风范。因此,无论环境好坏与否,我们都不能摒弃自己的真性情,要活出自己的风范.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东坡从风雨中领情到的人生道理。是呀,面对人生百态,我们唯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笑对困难,才能不怕风雨。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人生仿佛遭遇了滑铁卢。他也曾消沉过,但在无数次的磨练后,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真性情,那就是乐观,笑看一切困难,这也使他活出了自己的风范。回归现化代社会,一颗平淡的心,乐观的心态也是立足于社会的必不可缺少的东西。乐观,这种性情我们应该时刻持有,这样才能笑对人生百态,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为了坚守自己的节操,宁“体解”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心智,为的也是活出自己的风范。战国后期的楚国,君主亲近小人而疏远像屈原这样的贤臣。屈原也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志,做一个“小人”苟且的活着,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投江自尽,即可看出他多么有自己的风范。这种精神也极为后人所传颂,屈原也被后人可敬。因为他活出了自己的风范。
尘嚣浮动的世界,快节奏的年代,庸人总会被遭忘在角落。低调也好,张狂也罢,只有于恣意中活出自己的风采才能傲立时代之巅,摘取成功桂冠;只有不违自己的真性情,才能活出自己的风范。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不违真性情,活出自己的风采吧。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首先要读懂试卷上这七句诗的意思。然后按照题干指令,对上面的名句诗词,写出自己独到的感触与思考。要求是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发挥联想,写一篇议论文。文体明确规定,写议论文,就要弄清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具体而言:①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露水打湿了衣服也不觉得可惜,只要自己的“愿”、自己的初心得以保持。核心:不忘初心。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核心词:责任担当。③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表现出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核心词:爱国。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男儿不能虚耗光阴,当有壮志,有远大抱负,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核心词:理想奋斗。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词人暂时忘记烦恼,暂得闲适的快乐。核心词:和谐美丽。⑥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要把生活中的得失看得那么重,应当乐观些,超脱些。核心词:乐观洒脱。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坚信。核心词:执着追梦。
【立意】1.①⑤⑥组合,诗意人生,品味生活真味。
2.①④组合,做一个奋斗者。
3.⑤⑥组合,乐观自信铸就美好人生。
4.②③④组合,责任与担当。
5.⑥⑦组合,懂得进退,方能成就人生。
【素材】1. 农民怀着无限憧憬蜂拥前往城市掘金,城市人因贪恋温柔富贵乡苦苦留守都市时,却有这么一群执着于理想的人,凭着对艺术的真诚,远离商业繁荣、欲望澎湃的城市,到穷乡僻壤玩起艺术。《农家小院的画家们》展示了一个处于城市与乡村边缘的艺术家群体的生活状态。 这里的艺术家们形形色色:有的因下海经商而飞黄腾达,遂重拾画笔,在农家买下高宅大院,真正过一回只为艺术的生活;有的除艺术外,身无长物,实在穷得不行就回城卖上一两幅媚俗的画,换得财米钱后,又回到农家对着艺术品沉思。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对于少年的历史地位最为精辟的阐述。当代青年是最具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肩负着民族兴旺的历史责任。历史昭示我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永远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富朝气、最能创新、最擅开拓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重要的力量。
3. 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春贺词中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这句话也是保尔﹒柯察金的深刻写照,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为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克服了人生中的种种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在不断地受苦,更在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获得幸福感!运是强者的谦词,命是弱者的借口。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提出用 3年左右时间,筛选 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 100 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向社会发布;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等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举措。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 2020 年,全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0%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医疗保健支出属于居民必备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拉动对药品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享誉盛名的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文化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同时,中医药相较于其他医学拥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简、便、验、廉”四字做出总结。
(摘编自《2021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材料二:
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团队,在创新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了企业中药 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积极寻求各方优势资源与支持,持续完善药品研发创新体系。“经典名方”新药的研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维康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摘编自《维康药业加强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材料三:
“卢氏连翘甲天下”,河南卢氏县以盛产优质连翘而名扬四海,连翘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卢氏连翘的优势在于,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产地不同基源的连翘品种,其连翘酯苷 A含量为 1.22%,是药典规定标准的 5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卢氏连翘资源, 葫芦娃药业集团与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葫芦娃药业正式成为伏牛山原始森林野生连翘定点供应单位,并为村民们提供关于连翘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令、储藏运输等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
葫芦娃药业明星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源自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其中一味重要成分就是连翘。葫芦娃药业集团野生连翘保护基地的建立,对集团保证产品品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俊《葫芦娃药业携手河南卢氏县共建野生连翘保护基地》)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等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目标。
B.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多,医药需求的扩大,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这将促使中医药企业扩大生产。
C.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理论基础完善,临床经验丰富,那些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都是瑰宝,需要我们认真传承。
D.中医药有着四大独特优势:简、便、验、廉;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 后防复”三大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向社会公布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还是优化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都是具体举措,能够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B.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健康保健,这是药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C.鉴于维康药业在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的成功,国家把“经典名 方”的研发纳入了战略规划。
D.河南卢氏县连翘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极大,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6.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到某中医药企业应聘,事前读到了上述材料,请据此为企业提几条发展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谱(节选) 梁斌
涛他娘,听说江涛要到保定去读书,要离开她,心里直绞过子。她又流下眼泪来,想:“像鸟儿一样呀,他们翅膀管儿软的时候,伸起脖子等娘喂养。等他们翅膀管儿长硬了,就一只只扑楞楞地飞走了。他们一个个都要离开娘,没有一个是心疼娘的呀!……”眼泪流啊,流啊,心里实在难受,一个人悄悄地坐在井台上,拿袖头子擦着眼睛。江涛看娘心上难受,走过去把脑袋扎在她怀里。说:“娘!甭哭,甭哭。”
“啊……”涛他娘哭得更欢了,说:“我后悔,没生养个闺女,拾拾掇掇,缝缝洗洗没个帮手。我老了,碾米做饭,没个替身。我看你自小儿长得像个闺女,脾气绵长,会体贴人。打定主意不让你离开我,当小闺女使唤。可是这咱你又要走了,怎不惹娘哭哩!”
正哭着,严志和走过来,吹胡子瞪眼睛地说:“又是哭什么?他去求学上进,又不是住监牢狱!”他红着脸,吹着胡子,楞怔地站着。垂下脸来,摇着下巴。
涛他娘把身子一扭,说:“我不哭了,你甭跟我闹牛性子脾气!”说着,扯起衣襟来,擦着腮上的泪水。
江涛去上学的头一天,她悄悄捡了一床干净被子拆洗。江涛忙去担水,淋灰水,帮助母亲把被褥洗净,用米饭汤浆过。到了晚上,她就着小油灯缝被褥,直到半夜才缝起。躺在炕头里,说什么也睡不着,又爬起身来,坐在江涛头前。她在夜暗里,看着孩子匀净的脸盘,静静睡着。又从灯龛里点出灯来,仔细看了看。独自一个人,看着小窗上的月光,呆了一会。推门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从黑云缝里露出一点明晃晃的影子。树上没有风,乡村静静的。她立在井台上,呆了一刹,听得风声在大杨树上响,又走回来。看江涛还在睡着,伸手摸着他黑溜长的头发。偷偷捏他的长胳膊,嘴里嘟念着:“多硬梆的胳臂!”看着,她一时掯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儿,扑碌碌地落在江涛脸上。江涛一睁眼,她又忙把灯吹灭。江涛见娘又在哭,伸出舌头,舐舐唇边咸咸的泪味。他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话来安慰她,扑过去搂住娘的胳膊,睁开大眼睛,盯着她老半天,把他的脸挨在娘的脸上。
……
第二天早晨,朱老忠早早起来,给黄牛筛上草。悄悄地从墙缝里掏出个破布包,哗啷啷拿出十块大洋钱来。手里不住地光啷光啷响着,踩着那条庄稼小道,走到严志和家里,进门就喊:“江涛!你要走了,要去上府学了。”说着走进屋里,把白花花的洋钱在桌子上一戳。
严志和瞪起两只大眼晴,说;“这是干什么?这是!”
朱老忠说:“以前说好的,怎么说就怎么办,等得收了好秋,我还得多拿点儿。”他又猫下腰,眉花眼笑地看着他的洋钱说:“这是我经心用意将养的那条小牛犊。听说江涛要走,我把它牵到集上卖了十块钱,给江涛拿去上学吧!”
严志和一时高兴,颤动着下巴说:“这叫我多么过意不去,我正困难着!”他本来想给江涛十五块钱,见朱老忠送了钱来,又偷偷撤回五块,他觉得日子过得实在急窄。
江涛伸出颤抖的手,接过钱来的时候,眼里掯着泪花,濡湿了又黑又长的睫毛。他为母亲的爱,为父亲深厚的情感,为忠大伯的好心,受了深沉的感动。当他走出大门的时候,奶奶又隔着窗棂喊:“江涛!来,我再看你一眼。要不,我怕见不着你了呢!”老奶奶又哭出来,说:“咳!见一会少一会了!”她又伸出袖子抹着老泪。江涛听得说,又跑回去,扒着奶奶耳朵说:“奶奶!我忘不了你老人家,怎么能见不着你了呢?”奶奶听了,合着眼睛笑了,说:“可别那么说,活一天减一天了,一眨眼就过去了。咳!你也要离开家了,大了!”江涛难离难舍地离开老奶奶,出了村耳朵里还响着奶奶的声音,眼前还现着奶奶慈祥的面容。
天上飘起鱼鳞纹的红云彩,父亲担着行李,送他上保定。朱老忠送出梨树林子,伸出坚硬的手掌,攥住江涛的手,笑了说:“孩子!你上了府学。你,不能忘了咱这家乡、土地,不能忘了本!一旦升发了,你可要给咱受苦人当主心骨儿!”江涛说:“是,大伯,听你的话。”
朱老忠说:“你不能忘了咱这锄头、镰柄、种庄稼的苦楚!”
江涛说:“是,大伯。”
朱老忠说:“你不能忘了咱这牛头、地垄!”
“……”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说话中间,走出十多里路。严志和对朱老忠说:“你忙回去耪地吧,棉花尖儿也该掐了。”
朱老忠把烟锅伸进荷包里,摸索着,楞了老半天才说:
“我,是想嘱咐嘱咐他。”
江涛说:“大伯!你回去吧,你说的话,我都结结实实记在心里!”
到了保定,父亲先送他到严知孝家里。严知孝是严老尚的大儿子。当时,他在第二师范当国文教员。严志和托他照看江涛,严知孝看江涛这孩子少年老成,又聪明伶俐,一口答应下。说:“看像个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你们日子过得不宽绰,缺个十块八块钱,你拿去花。”
从此,江涛在保定读起书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江涛的娘来说,严志和性格刚硬、脾气火爆,他对江涛娘哭泣的行为很不满,大声训斥她,可以看出严志和对孩子的爱比不上江涛的娘。
B. 本文写到严志和“又偷偷撤回五块”,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作者运用这个细节表现了严志和家中确实贫穷的现状,能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
C.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如“这是我经心用意将养的那条小牛犊”“你忙回去榜地吧,棉花尖儿也该掐了”等。
D. 本文中写奶奶和江涛分别时运用了场景描写,这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营造了祖孙两人难分难舍的氛围,表现了家人对江涛深沉的爱。
8.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朱老忠的人物形象特征。(6分)
9. 小说是如何表现江涛的娘对江涛的爱的?请结合小说前五段内容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B.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C.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我断此根原耳/
D.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另一名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 辟,指官府征召,召来授官。同《张衡传》里的“连辟公府不就”。
D. 太祖,皇帝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如宋太祖、明太祖。
12.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华佗通晓经书,善于养生。他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经典,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的容貌。
B. 华佗医术高绝,精于方药。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离开后,病人的病马上就痊愈了。
C. 华佗精通针灸,擅长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D. 华佗自恃有才,不畏强权。曹操让华佗专为他个人治病,后来华佗因妻子生病回家,被曹操多次召唤而不去,导致自己被押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致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5分)
(2)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写诗人酒醉归来,“醒复醉”写出他纵情饮酒的兴致,“仿佛”一词生动传神地表 现出他醉眼惺忪的情态。
B.词的上片营造出了一个静谧的意境,家僮的鼾声如雷恰好衬托出夜晚环境的安静,也为 后面“听江声”做好了铺垫。
C.词的下片直接议论抒情,表达了不愿因世事而思虑万千、周旋忙碌的想法,饱含着诗人 被贬之后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D.诗人以写景结束全词,驾一叶扁舟,随江漂流,度此余生,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痛苦和隐逸避世的的消极心态。
15.有人评价词中“倚杖听江声”一句精妙绝伦。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 “_____________” 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D.即使,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0.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论语》中的孔子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祝福》中的祥林嫂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 《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① , , ;
② , , 。
21. 下面文字阐述了人们在疫情复工期间自我防护的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要求每一点不超过9个字。(5分)
央视网消息: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就复工期间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进行了解答。工作场所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工作场所存在粉尘和毒物的,既要考虑对新冠肺炎的防控,也要考虑对所接触危害因素的防控,还要注意口罩防护效率和密合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在办公场所办公,一个人办公可以不戴口罩,但多人办公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能确定手是否清洁的时候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要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减少人群聚集,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通风条件比较差的场所。企业有食堂的可以实施错峰就餐,或者打包到各自工位、休息室就餐,也可以提供盒饭,鼓励员工自带饭盒。就餐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定距离,减少交谈。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要避免接触他人并佩戴口罩。要按照规定及时到指定医院就医。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③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⑥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名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发挥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