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只有中国还在,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绵延至今。
?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城市(而非一般的简单聚落)、文字、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宫殿、宗庙、大墓等),还有冶金术(金属器,在古代主要是铜器),这是目前考古学、历史学界衡量古代文明的最主要的几个标准、文明的因素。当然只有一个因素,还不能说是文明社会,一般认为要有两个以上因素,才能算是一个文明社会。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目前史学界认为衡量古代文明的标准是什么?
新疆通天洞遗址(距今约4.5万年)
出土的打制石器一组
江苏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
出土的磨制穿孔玉石斧
(渔猎和采集)
(原始农业)
生产力发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经济基础
?
【思考】农业的产生给人类生存和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提供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②生产力提高,增强了生存能力
③人口增加
④生活逐渐稳定,开始聚族而居
农耕聚落
遗址布局:
中间为公共墓地,所有房屋门都朝向中心的墓地……房屋虽然大小有别,但从房屋内部的摆设观察,大房子与小房子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聚落内的经济设施如窑场、牲畜栏等均为全体成员所有……
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
农耕聚落的典型代表:仰韶姜寨遗址(距今6700-6000年)
1、你认为其居民构成应该是怎样的?维系这些居民的纽带是什么?
2、请你推测一下,这些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怎么样的?
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产资料公有
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
结合课本找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及其分布区域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
黄河流域
初期: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初期:河姆渡文化
晚期: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
晚期: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陶文符号
龙山文化黑陶
良渚文化玉琮
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圆形祭坛
红山文化陶罐
良渚古城遗址
从地域分布看,中华文明起源有何特点?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
多元一体
中原核心(黄河中游)
探究:
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利用了很多的实物史料,包括遗物、遗址、遗迹等,你认为这些实物史料的价值是什么?
有巢氏
神农氏
伏羲氏
构筑居所
渔猎生活
原始农耕
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建房、熟食、渔猎、农耕的发展过程。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炎帝
黄帝
部落、部落战争、部落联盟
大约5000多年前,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东方,蚩(chī)尤领导的部落力量也很大。最后炎黄结盟打败蚩尤,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以下是我国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公社),从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氏族
贵族
下层
平民
阶级产生
凌驾于部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出现(国家)
奴隶社会开始----------发展---------鼎盛
约BC.2070
约BC.1600
BC.1046
BC.771
夏
商
西周
建夏 都阳城
建商
武王伐纣 都镐京
犬戎攻破镐京
禹
桀
汤
盘
庚
迁殷
纣
武
幽
材料一: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随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材料二: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左传》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
夏后氏百官。——《礼记》
根据材料归纳夏朝政治制度信息。
建立国家机构。
出现王位世袭制;
疆域
律法
官吏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商王占卜的记录,反映商朝历史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商朝政治特征: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国家管理:内外服制
商
了方
土方
鬼方
外服
周
内服
王畿
都城
附属国
附属国
附属国
附属国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 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利簋[guǐ] (武王征商簋)
西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鼎”是祭祀用的礼器,西周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鼎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鼎
青铜器和西周历史
等级森严的礼制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和西周的哪些政治制度相联系的呢?
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又叫封建制,即封邦建国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对象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给谁?分什么?怎么分?为何而分?
周王
土地
人口
诸候
服从
拱卫
卿大夫
士
(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赋)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分封制的等级结构
奴隶
历史假说: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子女:大儿子是妃嫔所生;老二是王后所生的女儿;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儿子;小儿子也是王后之子。请问:周天子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为什么?
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大夫
小宗
大宗
士
小宗
大宗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小宗
大宗
大宗和小宗相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和分封制相联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下分封和等级关系
周天子
商:内外服制度
周: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通过甲骨文占卜决定军国大事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探究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结合所学思考: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经历了无数次的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支撑,靠的就是“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这个朴素而自信的观念。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牢牢的拧在一起,走向复兴。
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