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1: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21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86次
人民
时间 会议名称 讲话字数 提及“人民”次数
2021.10.9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 4100余 37
2020.9.17 长沙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3000余 21
2020.9.8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9800余 84
2018.3.2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4700余 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一篇
浴火重生——于危局中开局
固本强基——于困局中破局
第二篇
第三篇
建制兴业——于变局中创局
目 录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于危局中开局
浴火重生
1900
1894
1856
1840
1915
1919
1921
1945
1949
鸦片战争
二次鸦战
甲午中日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抗日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
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
危局
1931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任务1:根据时间轴的提示结合所学,回顾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以及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斗争。
渡江战役胜利
于危局中开局
开局 筹建新中国
阅读教材155-156页,完成表格中内容,并分析毛主席说“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的原因
毛泽东:“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
任务
参会 人员
纲领 及其地位
内容
于危局中开局
开局 筹建新中国
阅读教材155-156页,完成表格中内容,并分析毛主席说“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的原因
毛泽东:“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 1949.9.21;北平
任务 筹建新中国
参会 人员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特邀代表等662人
纲领 及其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内容 确定了国歌、国旗等,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广泛的代表性
于危局中开局
开局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建立新中国(1949.10.1)
于危局中开局
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开局 建立新中国(1949.10.1)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156页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于危局中开局
三大改变
对中国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面貌
人民地位
社会性质
对世界的意义
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开局 建立新中国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民的选择
于危局中开局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于困局中破局
固本强基
困局
以图说史
学习任务2:结合两幅地图及教材157--160页,讨论:新中国成立之初内政和外交上面临的困局以及破局的策略。
于困局中破局
破局
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匪、反革命武装。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帝国主义阵营的敌视、包围、封锁。
农村:部分农民仍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
城市:投机盛行,物价飞涨。
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于困局中破局
困局
三大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
1953.12
1954.04
1955.0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确定)
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精神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求同存异”
破局
于困局中破局
破局
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匪、反革命武装。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帝国主义阵营的敌视、包围、封锁。
农村:部分农民仍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
城市:投机盛行,物价飞涨。
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建国初的外交“三大方针”、1953年提出(1954年确定)“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于困局中破局
城市:打击投机分子,“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
价与社会秩序。
美军陆军师 志愿军入朝时的编制
步兵团 3 3
炮兵营 4-5 2
坦克营 1 0
坦克(辆) 149 0
榴弹炮(门) 72-84 0
无后坐力炮(门) 120 0
高射炮(门) 64 0
70毫米以上的迫击炮 76 42
步兵炮、山炮(门) 24
火箭筒(具) 543 27
装甲车(辆) 35 0
汽车(辆) 3800 0
无线电通信机(部) 1600 20
人数 1.8万 1.3万
《兵器知识》2010年第11期 徐焰,国防大学
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义的。 ——《毛泽东文集》
为什么要打?
为什么会赢?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即使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牺牲战士宋阿毛遗书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豫剧演员常香玉率香玉剧社在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的6个城市进行长达半年的义务演出,将所得捐献购买了一架战斗机。许多工厂的工人每月捐献1~3或5~6个工作日的工资,有的还参加义务劳动或加班生产作为捐献。到1952年5月底,各界人民的捐款可折合战斗机3700多架。
——金冲及《二十世纪的中国史纲》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习近平
人民的力量
破局
于困局中破局
小结:
综上所述,归纳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变局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经济
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各项建设有了制度保障
政治
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和封锁,取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际形势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于变局中创局



学习任务3:迅速浏览教材160-161页,归纳为了开辟新局面,国家做了那些努力?
建制兴业
创局
1、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于变局中创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有机统一,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两者同时并举。
创局
1、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于变局中创局
(1)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1957年,工业总产值783.9亿元,重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上升到45%,轻工业比重下降到55%。
——叶扬兵《论 ‘一五’ 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创局
1、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于变局中创局
(2)三大改造:(1953-1956)
公有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深刻变革。
三大改造(1953-1956)的性质和方法 项目 农业和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性质 个体所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 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改造后性质 集体所有制 国营经济
私有
▲ 1954年9月15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从左至右依次为: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
召开
1954年,北京
成果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创局
2、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于变局中创局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材料二:
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1949-1978》
思考: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二宪法制定过程说明了什么?
人民的智慧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浴火重生——于危局中开局 人民的选择
固本强基——于困局中破局 人民的力量
建制兴业——于变局中创局 人民的智慧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
感谢聆听
2022.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