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1: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对国之大者
要心中有数
国之大者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立国之大业 1949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
沈钧儒
马叙伦
陈叔通
开国大典上的杭高人
1949年10月1日,有3位杭高校友以领导人(共63位)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身边出席开国大典。另有8位杭高校友,则是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代表的身份出席开国大典。
如何立业?
谋业
军事: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全国基本解放
理论: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召开时间、地点 1949年9月;北平
内容 确定国名、国旗、代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纲领性文件 内容 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地位 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立业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为谁立业?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国之大业,为民而立
七十三前不计年,
我犹未冠志腾骞。
溯从解放更生日,
始见辉煌革命天。
陈叔通古稀之年高歌言志
马叙伦饱含激情挥毫“得宿”二字
陈叔通何以“更生”?马叙伦何以“得宿”

稳国之大局 1949—1952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虽已建立,它面对的考验依然是严峻的。第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仍有一百多万军队,盘踞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准备顽抗。在各地,还有200万武装土匪。他们盘踞山林,为非作歹,荼毒一方。第二,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地区,人民政府面对的是国民党留下的财政经济总崩溃、物价上涨完全失控、投机活动异常猖獗的烂摊子。第三,新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很复杂。美国政府当时对新中国抱着敌视态度,实行禁运和封锁。周边的民族独立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还存在不少疑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有何困局?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二子目,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局面?
政权之困
如何稳局?
请从经济、军事、外交角度列举新中国政权稳固困局的措施
领域 时间 措施
经济
1950—1952
1949—1950
农村:土地改革
城市:开展“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如何稳局?
请从经济、军事、外交角度列举新中国政权稳固困局的措施
领域 时间 措施
军事
1949—1953
1950—1953
国外: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
如何稳局?
请从经济、军事、外交角度列举新中国政权稳固困局的措施
如果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对哪项措施诉求最大?为什么?
1949起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为中心的三大外交方针
如何稳局?
国之大局,应民而稳

行国之大道 1953—1956
何谓大道?
天下为公
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如何行道?
经济之道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政治之道
如何行道?
1954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签到单
会议目的是什么?
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占全国人口的1/4,同时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怎样的宪法?
“我从前清以来,就从事宪政运动,在历次运动中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结果都是枉费心机。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才见到社会主义的宪法,是真正人民的宪法,是真正民主的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政治之道
根本
政治
制度
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基本
政治
制度
如何行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运用
1953年
12月
周恩来在处理中印历史遗留问题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4年
6月
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外交之道
天下:国家or世界?
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亚非会议
1955年6月
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如何行道?
如何行道?
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奋斗。
——周恩来《关于草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经过及其特点的报告》1949.9.22
于家国,率民行社会主义大道
于世界,率民行和平发展大道
国之大道,率民而行
何为“国之大者”?
怀之以民
救国
兴国
强国
富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