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2.1 周长的认识(Word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2.1 周长的认识(Word版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3 10: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周长
第1课时
周长的认识
课时内容 教材第83页例3及相关习题。 课时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
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几节课一直在探究关于图形的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的两组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 第一组有开口,第二组没开口,是封闭的。
教学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学生刚开始可能说得不够准确,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师:我们把有开口的图形称为不封闭图形,把没有开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新课前出示不封闭图形与封闭图形两组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为新课周长概念的引出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看,其实第二组图形的第三个像我们操场上的跑道。绕操场的跑道跑一圈也就是跑一周。跑道一周的长度是400米,我们就说跑道的周长是400米。那什么是周长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生活实例引入新知,使学生在初步感悟周长的含义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什么是周长。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请你指出课桌面的周长。
【学情预设】 学生动手指一指,刚开始有的学生可能不能从一点开始,只大概的画一圈,教师要进行规范指导,让学生明确从一点起,沿着桌边用手画一周,又回到刚才的起点,就是桌面的周长。
教学提示:要提问多名同学指一指,进一步明确桌面的周长。
师:请同学在小组内再指一指你身边物品表面的周长。如教材、文具盒等。
【学情预设】 学生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师:教材提供了很多图形,请同学们用铅笔把“一周”画出来。
教学提示:学生完成后,教师操作演示,出示各图形的边线。
【学情预设】 学生动手画出边线。
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学情预设】 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时老师出示的第一组图形,它们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 这组图形没有周长,因为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师:说得很对。只有封闭图形的一周才有固定的长度,即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怎么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具体是多少?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和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你们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
教学提示: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测量方法。
师: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学情预设】 预设1:我测量的是三角尺的周长,先分别测出三边的长度,记录下来,然后把三边的长度加起来。
预设2:我测量的是钟面的周长,先用绳子把钟面的一周围上,然后用直尺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钟面的周长。
预设3: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其中几条边就行了。(学生回答出此条时,教师应予以表扬)……
师: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学情预设】 预设1:图形的各边都是直直的,就可以用直尺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预设2:图形的各边是曲线或不规则的,可以用“绕绳法”或“滚动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小结:虽然具体测量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测得图形的周长。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板书),再测量出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感知周长的用途。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测量周长,那你们知道测量出周长有什么用吗?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理解需要用到周长知识的地方有很多,如:做衣服的时候量的腰围、胸围和臀围,买帽子时需要量头围,包装礼品具体需要多长的彩带等.
【学情预设】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由此可见,周长的使用在生活中还真是随处可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学生建立周长的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有一定的帮助。
4.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
【学情预设】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注意起始位置,明确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一周分别包括哪几条线段,进一步明确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公园一周的长度具体对应哪里。
设计意图: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同时出示课件)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3题。
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通过联系实际的测量活动巩固周长的含义及测量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完成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1)规则图形:直尺测量法;(2)不规则图形:绕绳法(化曲为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了周长,但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这个图形的整体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数学活动,只有在充分的体验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