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情绪以及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想象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和意境: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情景。
2.通过老师钢琴独奏、音画、管弦乐演奏、听辨乐器中反复聆听《彩云追月》的主旋律,运用不同声势动作为乐曲伴奏、随乐画旋律线、哼唱主旋律、演唱歌词等多种方式大胆参与实践活动,体会到伴奏、创作、模仿演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不同声势动作为乐曲伴奏、随乐画旋律线、哼唱主旋律、演唱歌词等方式大胆参与表现,充分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旋律,体会诗画般的意境。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生问好。
2.师弹奏钢琴曲《彩云追月》。
3.师生交流谈感受,选择图画。(太阳和月亮)
4.欣赏一组月亮图片。师: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夜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夜色中她显得多么安详、多么宁静,就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色彩。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
5.尝试为乐曲起名。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二、欣赏乐曲、感受表现
1.欣赏音画《彩云追月》。
师:刚刚我为大家演奏的曲子叫做《彩云追月》,让我们再来欣赏美妙的音画。
提出听赏要求:一边听一边律动、打拍子,你感受到了乐曲怎样的情绪、速度?
2.抢答检查聆听效果:
请同学们说说作品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
节奏:平稳的 多变的 自由的
情绪:雄壮的 抒情的 活泼的
速度:中速 稍慢 较快)
3.简介作者,欣赏民族管弦乐现场演奏的《彩云追月》
师:该曲由著名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所写。原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舒缓优雅,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的《彩云追月》。(课件播放乐曲)
提出欣赏要求:你认识或熟悉哪些演奏乐器?它们分别属于民族管弦乐什么乐器类?
4.介绍民族管弦乐队。
课件出示民族管弦乐四大类:民族吹管乐器、民族拉弦乐器、民族弹拨乐器、民族打击乐器。
5.考查听辨,熟悉乐器音色特点。
播放不同民乐主奏的《彩云追月》主题片段,请学生听辨。
6.如果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合奏又有怎样的不同韵味,我们一起欣赏钢琴演奏家郎朗与二胡演奏家果敢老师的精彩演绎。
播放郎朗与果敢老师演奏《彩云追月》的片段。
7.跟老师一边聆听主题一起画旋律线,第二次学生随乐画旋律线,师:你能听出伴奏部分哪种节奏型使用得最多吗?
出示三种节奏型选择
① X X X X X ‖
② X﹒ X X X ‖
③ X X X X X ‖
8.选择第三种节奏型创作声势节奏为乐曲伴奏。
9.视唱音乐主题旋律,要求轻声、柔美、连贯。(课件出示《彩云追月》主题简谱)
10.了解“重复”这一创作手法。
师:唱了旋律你有没有新发现?(生回答)
6 1 6 53 5 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3 5 3 21 2 也出现了多次,像这样的创作手法叫重复。为什么要用这种创作手法?
(体现了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以及层层递进的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聆听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熟悉了乐曲旋律,并主动参与画旋律线、创作身势动作伴奏、哼唱主题等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教育理念,并了解相应的音乐知识,将欣赏上升到理性层次。】
三、欣赏演唱、尝试歌唱。
1.师:这么美的旋律,被很多词作家填词改编成歌曲,有重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等很多版本,老师最喜欢无伴奏合唱这种形式。最近郁可唯和厦门六中的同学们合作非常不错,现在推荐给大家欣赏。
2.师生交流感受。
3.师小结:该曲不仅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而且配有和声,音乐丰富优雅,美妙至极。
4.试着随音乐演唱。(根据时间删减内容)
四、拓展延伸、小结下课
一首经典的歌曲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下课我们可以搜集聆听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学习和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