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二单元复习试题(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3.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毕业典礼即将开始,主持人要求参加典礼的人员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一位同学还在用手机玩游戏,班长走来劝阻他,班长应该这样说:
A.为了毕业典礼的顺利进行,请关闭您的手机。
B.请注意自己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学校的会议规定。
C.请你立即关机,你想让毕业典礼没法进行吗?
D.主持人的要求没听到吗?请遵守公德。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悲苦 饥饿 无原无故 B.恐怖 陪偿 遵守法令
C.严历 坎肩 无精打彩 D.温情 下贱 异想天开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6.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讳(huì) 戏谑(nüè) 擀面杖(gǎn)
B.捯气(dáo)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
C.剜肉(wān) 腌臜(ā) 呱呱坠地(guā)
D.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不过(niù)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9.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
B.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C.(汉子们)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
D.叫声慢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10.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仿写句子,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每一汪池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每一片树叶里,都有森林的风姿。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孔乙己》,回答问题。
13.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时文选粹》)
15.第5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16.第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7.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
18.阅读文中议论举《西游记》中的唐僧,结合原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2)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由于自己能力不够,看问题显得片面,却很固执,不肯听别人的意见,迂腐又胆小。
正方:
五、填空题
1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说散文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白杨礼赞》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中店内外阵阵笑声和孔乙己的不幸形成了强烈对比,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高价卖出,显示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特的审美能力,与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呼吁人们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2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句中的“排”精妙在何处 试作简要分析。
23.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2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 )
(2)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
(3)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C
6.D
7.A
8.B
9.D
10.C
11.答案(示例):活动一: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怀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活动二: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活动三: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联系实际略。
12.示例: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气息;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气息; 每一朵鲜花里,都有原野的气息;每一阵清风里,都有自由的气息。
13.就孔乙己而言,这种嘲笑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穷困潦倒却又好吃懒做,只能被别人嘲笑;就酒客而言,他们完全把孔乙己的痛苦作为自己的下酒菜,这种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笑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漠、世态炎凉。
14.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孔乙己的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
15.“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答对一个即给分)
16.示例一:比喻论证。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空洼前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示例二:比喻论证。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17.不能。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18.(1)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
19.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认为不值得辩解。 偶然,有时候。 态度。
20.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或突出白杨树朴质正直坚强的内在气质); 反映了当时人们冷漠麻木不仁的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21.(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2)这句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2.一个“排”字,表示他对酒店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态。这就写出了此时此地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出他的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
23.(1)排 勾画出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气,也表达出他对短衣帮的蔑视。 (2)摸 表明孔乙己的钱已经极少,生活已到了穷困不堪的地步。
24.拟人 比喻 拟人 夸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