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基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基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3 16: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基础)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年的广府庙会上,络绎不绝的人流,_________的节目,叫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都让人印象深刻。
②在中国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_________,但不管是农民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③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技革命_________,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整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过程中。
A.精彩纷呈 勇往直前 与时俱进
B.精彩纷呈 前仆后继 日新月异
C.美妙绝伦 勇往直前 日新月异
D.美妙绝伦 前仆后继 与时俱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捷(jié)报 旌(shěng)旗 取义成仁(rén)
B.阎(yán)罗 艰(jiān)难 血雨腥(xīn)风
C.诸(zū)君 悬(xuán)挂 人间遍种(zhòng)
D.烽(fēng)烟 创(chuàng)业   投身(shēn)革命
3.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
C.血雨腥风/应/有涯 D.人间遍种/自由/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7.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隧洞(suì) 纤细(xiā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翡翠(fěi) 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 舵手(duò) 熄灭(xī) 笑涡(wō)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pēi)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蜗。
B.我是干瘪(bǐ)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罗。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fěi)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9.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是贫困,我是悲衰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C.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D.我是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10.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B.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C.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D.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二、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右图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Logo),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花瓣状图形,并抽象成人与人牵手沟通的视觉效果。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图形中间“CDAC”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首字母缩写。
材料二: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赴这场文明之约。
材料三: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学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的寓意。
(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语言表达
12.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补写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而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抗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照,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哥。团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问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3.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①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②
③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葵花给了太阳虔诚和专注
15.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拓展阅读
冬 殇(尚玮珉)
落叶奏响了冬之序曲。于是冬轰轰烈烈而来,铺天盖地而来。
  娇艳的月季花未谢先萎;树丫柔嫩的肌肤变得干涩;欢快的鸟儿开始为生计发愁……一切都镶上了冬的色彩,一切都烙上了冬的痕迹。
  青纱帐被冬收拾得无影无踪。原野是一味的辽远,一味的空旷。你站在原野,最突出的感觉是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几乎不存在。
  万物在冬的面前臣服,而瘦削的菊率先发起抗争,她如大提琴奏出的低沉而奋进的音符,在轰鸣的冬之曲中显得那样执著,那样坚定。
  冬愤怒了。他想主宰世界,并高傲地自信:最终胜利属于自己。
  放纵的风在原野飞驰,无情的雪在空中狂舞。树丫可怜地摇摆着,电线剧烈地呻吟着,雪雾疯狂地翻滚着……
  冬在宣泄自己的威严,冬在扫荡敌对的力量。菊一败涂地,死于风雪之下,低沉而奋进的抗争旋律戛然而止。腊梅与雪莲却揭竿而起,继大提琴奏出小号高亢而激扬的旋律。
  风停雪止。原野死一般沉寂。一切被白色所覆盖。这是冬最得意的杰作,最潇洒的一招。此时,茫茫雪原的气概不是比大漠雄风更冷峻吗?
  然而,当腊梅与雪莲高擎太阳的火把将冬雪焚烧时,冬的威严,冬的潇洒,冬的博大荡然无存,如丧家之犬发出痛苦的哀号。腊梅与雪莲傲然挺立,竖起与冬对峙的大纛,与冬为敌的队伍越来越大。冬一次又一次惨败。
  树丫把浑身的劲头凝聚在芽上,展示出青春的骄傲;弱小的野草昂起了头,面对冬毫不示弱;菊的儿子从冻土里钻出来,注视着狼狈不堪低头不语的冬,很开心……
  一向滥施淫威的冬如今孤立无援,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他回顾自己辉煌的历史,回顾自己设想征服世界的宏图,回顾万物在他面前服贴的样子——那时他是那样的得意,那样的无所顾忌。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过去。
  面对挑战,冬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不战而死,他化作一缕青烟溶入阳光之中。
  冬死了。春说:冬应该多一份温柔;夏说:冬应该多一份热烈;秋说:冬应该多一份诚实。
——(摘自《中学生在线阅读网》)
16.文中的一、二、三节之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三段文字的主旋律是什么?
17.用“轰轰烈烈、铺天盖地”形容冬的到来,表明了冬的什么特点?
18.文章中安排菊、腊梅、雪莲等的出现,其顺序与什么相吻合?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它们的反抗,请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比喻的。
19.“绝望的泪水打湿了土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0.春、夏、秋的最后的议论,表明了什么?它们的说法都与什么有关系?
2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请谈谈自己的观点。
五、填空题
22.如何理解诗中“十亿分之一”和“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关系?
23.名著填空。
(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
24.简答题。
(1)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25.第三首诗中有两个成语,请指出并写出其含义。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26.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变化的?
27.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霜风呼呼的吹着。 霜风:____
(2)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闲话:____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C
6.A
7.B
8.C
9.C
10.D
11.(1)六个花瓣象征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话;人与人手牵手的效果象征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
(2)材料二表明,中国倡议和组织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得到了亚洲多数国家乃至五大洲各方的支持。材料三表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中华文化,对促进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2.(1) 示例: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 示例: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13.(示例)甲 “被瞬间叫醒”“齐整整地抬起头”“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形象地写出了葵花在经过了夜晚的娴静,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时精神焕发的样子,体现了葵花对太阳的敬仰与虔诚,也体现了太阳给予葵花无穷的力量。不仅符合“然而”表现出的转折关系,也与下文所表现的葵花的内在特征具有一致性。
14.①葵花在酷烈的阳光下追着太阳跑 ②猜测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③葵花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
15.坚定的支撑是“信仰”,因为信仰将它的生命提高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信仰不仅让葵花拥有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还让它吸收了宛如琼浆的营养,带着明晃晃的金色发出高亢的呐喊;更能让葵花焕发青春,去往诗和远方,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16.时间顺序;抗争。
17.声势浩大。
18.顺序与植物的生长过程相吻合;把菊花比成大提琴,其旋律特点是低沉而奋进,把腊梅和雪莲比成小号,其旋律特点是高亢而激越。
19.冰雪融化了。
20.表明了他们对冬的规劝,他们的说法都和各自的季节特点有关。
21.告诉我们兴盛衰败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自然季节变更的规律更是不可抗拒的,貌似强大的敌人其实是纸老虎。
22.“十亿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是大,小和大统一在一起,是对比中的强化,即“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
23.王玉辉 杜少卿
24.(1)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5.血雨腥风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26.第三节诗的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是用“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来表现这种变化的。
27.刺骨的寒风 闲谈时所说的话 点缀、装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