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拔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拔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3 17: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复习试题(拔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绕城公路建设中的张家界市,全长29.72公里,连接城区南面和西面,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中国乒乓球队在第54届世乒赛中夺得4枚金牌,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看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木 本 采 沐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繁花嫩叶 流水潺潺 爱好文学 赞叹不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代表抒发感受”。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
B.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
C.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
D.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
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首歌谣,________口头唱,___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
(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___了。
(3)我们___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 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
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 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叶圣陶《苏州园林》)
B.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C.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减克家《说和做》)
6.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
(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
(2)“这布是___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A.美丽 富丽 华丽 B.美丽 华丽 富丽
C.华丽 美丽 富丽 D.华丽 富丽 美丽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趣意旨。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
B.中考前夕,晨报记者采访我校唐校长,校长胸有成竹地说:“中考,我相信我们一中的老师们和孩子们!”
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到。
D.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解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
9.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①并列 ②因果 ③转折 ④递进
B.①递进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
C.①并列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
D.①递进 ②因果 ③递进 ④转折
10.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gòng) 违背(wěi) 惟妙惟肖(xiāo)
B.瞬息(shùn) 相称(chèn) 栩栩如生(xǔ)
C.缥缈(miǎo) 怆然(chuàng) 目不忍睹(dǔ)
D.譬如(pì) 涕下(tì) 信手拈来(niān)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_________作品:_______
【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混沌的,意是散碎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⑥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⑦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1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14.古诗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作者(出处) 代表作 思想感情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①
② 《望月有感》 倾诉离乱之苦。
《诗经》 ③ 曲折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16.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之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7.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庄重 深刻 灵秀 明智。
B.明智 灵秀 深刻 庄重。
C.明智 庄重 灵秀 深刻。
D.庄重 明智 深刻 灵秀。
18.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论点概括正确一项是
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
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
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
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
19.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出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五、填空题
20.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
2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
(2)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
(3)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
(4)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 )
22.指出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1)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
(2)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扬扬地掠过了海燕……( )
(3)这胜利的预言者叫了:——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
23.叶圣陶先生是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童话集( )。
2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静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拘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D
6.B
7.D
8.C
9.B
10.A
11.冰心 《繁星》《春水》 步骤一:上网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写读书笔记。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12.】微笑如同一汩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 微笑如同一缕春风。吹拂我们忧伤的心灵。
13.D
14.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②白居易 ③《蒹葭》
15.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其次,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
16.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②“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③“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17.B
18.D
19.A
20.(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
21.(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道理论证 (4)举例论证
22.(1)反问 (2)拟人 (3)比喻、拟人
23.倪焕之 《稻草人》
24.(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2)沉寂无声;寂静。 (3)受益。 (4)固执,不知变通。
25.(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