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塞腰鼓》学案
七年级语文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主备人: 审稿人: 2013-5-6
教师寄语:人,活着,就是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重点:
目标1、2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难点:
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块神奇的黄土地,在它的脚下流淌着一条叫黄河的母亲河,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片黄土地,曾经亲眼目睹过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战车,曾经亲耳聆听过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歌声,也曾经目送过唐明皇那些浩浩荡荡西出阳关的商旅车队。直到今天,在这片位于我国西北部的神奇土地上,仍然绽放着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请同学们说说,在黄土地上有哪些民间艺术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近陕西省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自学感悟
1、背景链接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代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或句子)
三、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冗杂( ) 飞溅( ) 亢奋( ) 晦暗( )
烧灼( ) 骤雨( ) 瞳仁(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羁拌_____ 博击_____ 募然_____ 颤粟_____
嘎然而止_____ 大砌大悟_____
四、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2、第二部分是从那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
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水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请在课文中标注)
2、作者描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三)语言赏析
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五、拓展延伸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