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3 17: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声秦腔吼,万千悲喜流——《秦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秦腔》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散文。贾平凹在这篇散文中,以真实饱满的情绪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秦腔与秦川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呈现在读者面前,广阔深渊,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教学目标】
1. 阅读文章,逐段概括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2. 抓住典型语句,鉴赏分析场面描写的语言特点;
3. 理解秦川、秦人与秦腔的关系,深入理解秦腔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播放一段秦腔唱段,让学生概括秦腔唱腔的特点。)
同学们,陕西有句老话言:“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在作者贾平凹笔下,“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秦腔慷慨激昂,苍劲雄壮,气势磅礴,不仅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神韵。秦腔、秦人、秦地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秦腔》。
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
明确:
第一段:秦川孕育了秦腔。
第二段:秦人对秦腔的感情。
第三段:我对秦腔的感受。
第四段:戏班排演的场面。
第五段:演出前的环境气氛。
第六段:角色出场,正式开演。
第七段:观众看戏情景。
第八段:秦腔演出的同时,上演着秦人生活的悲喜剧。
第九段:秦腔在亲人生活中的地位。
第十段:强调秦腔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鉴赏场面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发现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文章4-7段,完成表格。
痴迷。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文章4-7段,完成表格。
主要场面 主要描写手法 典型语句 鉴赏分析
第一个场面学生交流片段:
生1:第四段在描写戏班排演的场面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开头讲“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通过演员排演时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演员排演的认真态度;还有“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 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这些语言可以看出排演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表现出演员们的认真和付出。写演员们排演的认真,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秦人对秦腔的感情。
生2:这个场面中,作者还写到了观众,“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台上台下浑然一体,欢腾热闹,人气十足。在写观众时还提到“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秦人老少对秦腔的热爱。
师:这两个同学都分析得非常到位,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对这一场面其他语句有鉴赏分析的?
生3:老师,我注意了一句话,“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绝对”这个词用得极好,这说明导演的权威不容质疑,不容挑战,由此可见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地位。
师:嗯,你真有一双慧眼。秦腔在秦人中居于什么地位呢?刚才我们读文章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哪段有具体描述?(生:第9段)对,第9段。快速阅读这一段,勾画一下相关语句。哪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4:(朗读)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地停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永远使你记住教训。(学生鼓掌)
师:在你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贾平凹语言的丰富形象,也感受到了他饱满的情绪。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秦腔的地位,因此,演员出身的导演拥有“绝对权威”。
深入探究
通过这节课我们的分析交流,你觉得秦川、秦人、秦腔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养育了大苦大乐的秦人,也孕育了大喊大叫的秦腔;秦腔体现了秦川的风土面貌,也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秦川、秦人、秦腔存在血肉联系,不可分割。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作者对秦腔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齐读文章第三段,思考回答。
明确:在作者的笔下,“秦腔”不仅仅是秦地的剧种,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象征。作者对其有一种自信和自豪感,从中感受到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总结全文
贾平凹以悠游、流利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对秦腔的热爱和痴迷。可以说,秦腔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安魂曲,是经历过历史兴衰的秦人不屈的精神鸣唱,是黄土地和劳苦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一声秦腔吼,万千悲苦流,只要黄土在,秦人在,秦腔就不会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