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太仓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火yàn( ▲ ) ②狭ài( ▲ ) ③默默无wén( ▲ )④旁yì( ▲ )斜出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街道很少有比直的,青石铺成的街道也并非平坦如底,上坡、下坡、踏阶、过桥,似乎都在告诉你:不要匆忙,多点攸闲。那些被磨平的青石泛着油光,已经承栽了几百年的岁月,它们早已习惯了让你的双脚在上面多休息几秒。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俱怀逸兴壮思飞,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低头乍恐丹砂落, ▲ 。(白居易《池鹤》)
③ ▲ ,草色人帘青。 ▲ ,往来无白丁。( ▲ 《陋室铭》)
④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⑤为迎新燕人, ▲ 。(葛天民《迎燕》)
⑥枯藤老树昏鸦, ▲ , ▲ 。(马致远《 ▲ 》)
4.名著阅读《水浒传》。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的行为可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他见到了什么 “不平”之事?又是如何“相助”的呢?请根据相关情节作简要概述。(5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和要求对画线句子作修改。(3分)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B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C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请你把A句改为几个短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 ”一词改为“ ▲ ”。
③联系前后句看,C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C句作适当调整,可以删减少量字词。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6~9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是马也 B. 才美不外见
斯是陋室(《陋室铭》)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执策而临之
通计一舟(《核舟记》)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有仙则名(《陋室铭》)
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D.用讫再火令药熔(《活板》)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指出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怎样的关系?该句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9.如果将“安求其能千里也”改成“难求其能千里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自朝①过午,饭尚未出,直指使②饥甚。比③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④,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⑤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注】①朝:zhāo,早上②直指使:官职名③比:等到④少顷:一会儿⑤强:强求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已饱甚,不能也。
②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1.作者认为“敬”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根据文意,说说哪个成语最能恰当地表现这种态度。(1分)
12.节选的这段文字围绕“要敬业”这一论题,从哪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请简要概括。(2分)
13.选文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例子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意作具体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 ~16题。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③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5.与常规发电站相比,利用风筝发电有哪两大优势?(2分)
16.第③段中除了列数字以外,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举例说明。(3分)
阅读《病槐树》一文,完成17~ 21题。
病槐树
行觉
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的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荫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唾珠。邻家满院奇花异草,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有多风光!”
②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有的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的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母亲目光直直地说:“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③我们都挺痛惜。正是生长的季节,劫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知,但被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这样想。
④一连许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痛它惜它哀它。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现了,只见这些,也只想这些。
⑤又过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了半张新黄。又过了几天,新绿浓成了翠绿,翠绿里亮出了黄黄的嫩光。再几日,树下竞被阳光拖出了重重的浓阴来。
⑥活过来了,这棵树!我们也像大病新愈一样,轻轻松松新新鲜鲜,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浓阴下,惊叹着这树的神奇;鸟儿也拖儿带女飞来了,五更天,依旧亮亮唾珠在树蓬间;邻家也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串悠过来占守阴凉。大家起初是聊树,后来是聊鸟,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
⑦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棵槐树依旧那样从从容容,这份从容,与它被千百条虫精们咬噬时竞毫无二致!
17.同样描写植物生长的盛势,下面这段文字与选文的第①段相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8.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作简要分析。(4分)
①邻家满院奇花异草,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
②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了半张新黄。
19.仔细揣摩文中划线的三处语言描写,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20.比较《紫藤萝瀑布》一文,说说两篇文章在写作顺序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3分)
21.选文意蕴丰富,请你仔细研读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i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原来我也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