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3 18:49: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联读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读诗歌,初感诗歌内容
2.情读诗歌,感悟诗人情感;
3.理读诗歌,理解家国大爱。
教学方法:比读、情读、矛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七下第20课,这篇课文共五首古诗。这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出示两首诗题),猜猜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诗题中都有“登”字,都是登临高处的楼台山峰)
登高抒怀是自古以来人们共有的情愫,那么这两位诗人登临高处后会有怎样独特的表达呢?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走进这两首诗。
二、比读诗歌,感异同
1.比读诗歌,有何不异同呢?在题材、内容、句式、节奏上。
同:题材都是登高抒怀——登临诗,但抒的“怀”是不同的。
异:
内容
句式
停顿:《登幽州台歌》五字三停、六字四停;《登飞来峰》二二三节拍
从节拍上你感悟登临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首孤独落寞,很悲伤,第二首活泼欢快,有自信。
二、情诵诗歌,妙配乐
老师想要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这两首诗歌,你们能帮老师选配恰当的曲目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链接音乐:《阳春白雪》 《汉宫秋月》
(一)《登幽州台歌》配乐
明确:《登幽州台歌》配乐《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曲调缓慢,旋律时断时续,情感孤独悲伤
《登幽州台歌》五字三停、六字四停,情感孤独而悲伤
2.哪些词汇看到到陈子昂很孤独,他又为何悲伤呢?
明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的长河绵延不尽,谁都看不见
“念天地之悠悠”天地莽莽阔大,却只有自己,多孤独啊。
3.结合注释,大胆猜测这里的“古人”“来者”指的是什么人?
明确:“古人”指古代能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世重视人才的君主。
4.“古人”“来者”是没有还是不见?为何不见?
链接材料: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改革先驱,政治上也颇有远见。他 24 岁就中了进士,才华受武则天赏识,可是命运却屡屡捉弄他,因为直言敢谏而在政治上屡遭排挤打压。35岁那年(696 年),一心渴望为国效力的他主动出征,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征讨北方契丹,任军中参谋。面对屡屡兵败的局面,陈子昂屡现奇计却不被理睬,反被贬为军曹。郁愤满怀的他登上幽州台,吟唱出这首《登幽州台歌》。
先后两次从军、两次遭贬、两次下狱,终年仅41岁被陷害冤死狱中。
明确:陈子昂想要挽救边疆战役兵败,却无明君赏识重用,生不逢时的怀才不遇啊。
5.历史上仅仅只有一个怀才不遇的陈子昂吗?
明确:屈原、贾谊、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一系列惨遭贬谪的文人才子,发出历史被贬文人的共同心声。
感悟到此,你一定对陈子昂登临的情感有了深深的理解,生配乐朗诵《登幽州台歌》
(二)《登飞来峰》配乐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有人落寞,有人欣喜;有人贬谪,有人高升。
1.《登飞来峰》为什么要配乐《阳春白雪》呢?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欢快,初春的生机勃勃
明确:二二三节拍很欢快,与节奏相适应;飞来峰、千寻塔、鸡鸣、日升给人的感觉朝气蓬勃,与阳春白雪的生机勃勃恰配。
2.你觉得朗读这首诗歌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呢?为什么呢?
明确:欢快、欣喜,昂扬自信!。
“飞来山上千寻塔”哇,塔好高(夸张手法)!只有塔高吗?山也高耸入云!
“闻说鸡鸣见日升”那我真要见见如此景象!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一点都不怕有浮云遮住我望远的视线,因为我在最高层!
3.漂浮的云雾,它的出现往往能遮天蔽日,让世间变得晦暗,那么你猜猜“浮云”会有什么深意?
链接:西汉陆贾《新语 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以浮云遮日比喻奸臣蒙蔽皇帝、陷害贤良。
明确:“浮云”也常暗喻奸邪小人。
4.想想作者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害怕身边的“浮云”呢?
写作背景: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yín)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创作《登飞来峰》。
明确:王安石之所以“不畏浮云”,是因为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自信无畏,踌躇满志,自己能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
王安石的志存高远,英勇无畏的雄心壮志你一定理解到了,生配乐朗诵《登飞来峰》。
三、理读诗歌,大爱情感
1.学生再次配乐朗诵,思考补充下面空格处的内容,为这两首诗做小结:
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_______,叹________,壮志难酬;
王安石_______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__________。
提示 :每空四个字,可以使用诗中的原词原句,还可参考之前解读诗意时所使用的词语。
示例:天地悠悠,怀才不遇。年轻气盛,英勇无畏。(无标准答案,合理即可。)
2.同样是登临诗歌,为何二人情感却迥然不同呢?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明确:主要源自个人的遭际不同,作诗的背景相异——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行为和思想。
2.联系背景,二人抒发情感的起因都是为了自己吗?为了什么呢?
明确:王安石为官为民,造福一方;陈子昂怀抱利器,安定边患。
3.阅读下面史书中对这二人的评价,思考你对二人的“抒怀”有没有新的认识。(PPT)
“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王安石传》
“常欲奋身以答国士”,“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陈氏别传》(唐·卢藏用)
(学生畅谈对史书中记载的理解,对王、陈二人的新认识。)
明确 :史书的记载与评价告诉我们,王安石一生致力变革政法,为国为民 ;陈子昂始终奋身不顾,忧国忧民。这二人都有经世济民之心,定国安邦之志。
3.根据所发现的共同动因,完善之前的“小结”。(PPT)
王安石_______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__________;
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_______,叹________,壮志难酬。
虽遭际各异,慨叹有别,然 __________同也。
明确 :无固定答案,只要围绕“报国之志”填写即可。
作业:听歌:《龙文》和《精忠报国》
观影:纪录片《王安石》
读诗: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