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3课 农家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3课 农家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4 20: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3课
《 渔家乐 》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渔家乐》是湘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农家乐》的一课的拓展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在《农家乐》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对农村田间的劳作并不熟悉,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习作呈现不理想,教学未能突破难点。
如何能立足学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地参与教学并进行创作表现呢?《课标》(2011版)指出: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学应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因此,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泉州沿海的地域特点,以独具特色的蟳埔渔村这一资源展开教学。针对渔民劳作时的动态这一教学难点,我制作了活动的小纸人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并设计了模仿、拼摆,探究、赏析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渔民劳作时的场景,以期在整个学习过程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又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对于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虽然已经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对于人物动态的表现还不擅长。因此需要教师引导观察,演示技法,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其大胆落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渔民劳作时的动态特征,用色彩作画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动态。
2.通过观察、模仿渔民劳作的动态,以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并独立完成习作创作。
3.体会渔村劳动者的艰辛和快乐,发现劳动美,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色彩作画的方法表现渔村劳动者,初步感受鲟埔渔村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渔村人物劳作时的动态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纸偶、微课、宣纸、水粉笔、小水桶、调色盘
学具:水粉笔、小水桶、报纸、调色盘、固体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小结: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有着许多渔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鲟埔,去体验渔民劳动的生活乐趣。(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本次的学习。
二、观看视频,创设情境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鲟埔文化。
2.交流分享,引导了解鲟埔文化。
【设计意图】以蚵壳厝、簪花围、鲟埔服饰在课堂中营造鲟埔氛围,并以简介鲟埔的视频为媒,在师生交流、生生分享中,唤起学生有关鲟埔文化的记忆,进一步了解鲟埔文化,为后面的渔民劳作的动态创作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
三、体验探究,画出劳作动态骨式
1.播放《庄阿姨的一天》视频,感受渔民的勤劳艰辛。
2.观察模仿庄阿姨劳作的动作,感知渔民劳作的动态。
3.巧用纸偶引导学生摆出动态,发散思维拓展劳作动态。
4.示范作画渔民劳动动态骨式,掌握方法学习创作动态。
【设计意图】以《庄阿姨的一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渔民的勤劳与艰辛,同时又认识到渔民身上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抠图的形式捕捉庄阿姨捕鱼、挑担、补网等动态,直观又形象。抓住三年级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渔民劳作的动态,又以“你能用小纸偶摆摆庄阿姨的动作吗?”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巧用纸偶,摆出庄阿姨的动态,加深对渔民劳作时的动态理解。其次以“你还能摆出哪些渔民劳作时的动作”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渔民的动态。最后教师演示用色块画出渔民劳动时动态骨式图,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动态创作。本环节中从对渔民动态的最初感知到理解,从单一模仿到拓展联想,层次分明,富有梯度,从而轻松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赏析交流,完善劳作动态创作
1.出示图片,赏析作品
2.分享交流,拓展思路
3.微课学习,总结方法
4.适时点拨,完善创作
【设计意图】分步创作的方式,既能降低人物动态表现的难度,树立学生作画的自信心,又使课堂结构更加分明,凸显层次感。在这过程中采用赏析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运用微课直观的演示为学生完善创作提供了清晰有效的方法指导。创作时,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无不为学生完善习作保驾护航。
六、展示评价 总结提升
1.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2.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在本次课中,教师精心搭建展示平台,尊重每一位学生合作创作的成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
【板书设计】
渔 家 乐
方法:1.铺染劳动动态
2.勾勒轮廓
3.添画细节
4. 添加劳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