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六单元
名著阅读跟踪
《水浒传》之阅读感悟
目录
名著导读
01
跟踪训练
02
名著导读
阅读感悟示例: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对自己的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的行为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闹出人命。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日本侵华时,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永垂不朽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跟踪训练
一、名著阅读
(一)(10分)
【甲】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
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乙】……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
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节选自《水浒传》)
1.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个文段的内容。(2分)
(1)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乙两选段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刻画了鲁达、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武松醉打蒋门神。
语言
动作
疾恶如仇
见义勇为
3.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此句侧面烘托了鲁达的暴怒和神勇。乙文:“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此句通过蒋门神的惧怕极力渲染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威名远扬。
(二)(6分)
【甲】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了。”
【乙】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衷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道:“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节选自《水浒传》,有删改)
1. 从上述两段选文中可以看出宋江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2. 结合整部小说,简要分析宋江以上性格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使宋江成为梁山义军的领袖,“忠”使宋江最终引导义军走向招安。
义
忠
二、名著探究
1. 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赞同正方观点。因为林冲经历了妻子被调戏,误闯白虎堂,发配充军被暗杀等一系列情节,真正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对朝廷招安最不会妥协。
示例二:我赞同反方观点。林冲性格中的软弱和妥协是非常明显的。当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本想痛打那厮一顿的林冲高举的拳头还是放了下来;当鲁智深要在野猪林解决了董超和薛霸,林冲又来求情,依然在妥协。林冲妥协就是为了不想再惹是生非,从最后招安的结局来看,林冲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2.《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大都有好“打抱不平”的特点,例如鲁智深号称“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也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类“打抱不平”的行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类行为。既看到这类英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的一面,是值得弘扬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冲动、鲁莽造成不良后果的一面,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