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字词天地。(20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恭敬(jìng) 熏陶(tāo) 迫不及待(pò)
B.童憬(chōng) 撰写(zhuàn) 挺而走险(tǐng)
C.贮藏(chù) 懵懂(měng) 铭记在心(míng)
D.清瘦(shòu) 颤抖(chàn) 忐忑不安(tè)
2.根据意思写词语。(5分)
(1)我听得入迷,恍如亲自到了那个地方,田老师突然停止。( )( )
(2)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急迫
得不能等待。 ( )
(3)田老师执教四十年,学生很多,弟子不下三千,今年七十岁,退休已经十多年了。 ( )
(4)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的故事。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的大意 ( )的衣襟 ( )的心田
( )的身影 ( )的大手 ( )的汉字
( )的脸庞 ( )的力量 ( )的忧伤
4.选词填空。(4分)
偶尔 偶然
(1)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 ),更是必然。
(2)这些天骄阳似火,要是( )有一阵微风吹来,那真是一种享受了。
果然 居然
我抬起头来望着您,惊讶于您( )叫得出我的名字。
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一看,( )名不虚传。
二、句子训练。(24分)
1.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3分)
(1)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 ( )
(2)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 ( )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 )
2.按要求完成句子。(4分)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老人摇摇头,说:“我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一年级的时候,稚嫩的我忐忑不安地跨进校门。(缩句)
(4)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您会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快步奔上去。(修改病句)
3.赏析句子。(10分)
(1)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
在黑板上。
这是一个 句,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表达了作者 。
(2)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诗人把自己的思维、情感想象为“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表现了诗人的思维、情感已 ,并与后几句中的“变得年轻”“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一起,反衬出 ,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抒发了诗人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7分)
(1)十年树木, ; ,终身难忘。
(2) ,八九十枝花。
(3)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 ,都变成声音飞到 去吧,不管它像一阵 或者一片 。
三、开心阅读。(24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了二三里。娘儿俩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两个人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1.用不同的读音给下列各字组词。(2分)
喝( )( ) 数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
( )-茂盛-( ) ( )一喜爱-( )
3.用“ ”画出语段中的比喻句,再用句中的比喻词写一个比喻句。(2分)
4.妈妈为什么不让小男孩折花呢?(3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女教师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
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坑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陈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吓得全缩着小脑袋不作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
“继续念。”“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响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陈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3分)
2.联系上下文,回答关于“走出大山去”的问题。(4分)
(1)从“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这震耳欲聋的
声音里,你听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声?
(2)“走出大山去”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选文,分析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3分)
4.结尾对雪景的描写富含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习作乐园。(30分)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的事,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困惑。请你选择一件发生在校园里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D
(1)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2)迫不及待 (3)桃李满门 (4)引人入胜
故事 妈妈 幼小 高挑 温暖 端庄 白皙 生长 成年
4.(1)偶然 (2)偶尔 (3)居然 (4)果然
二、1.(1)√(2) × (3) √
2.(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
(2)老人摇摇头,说他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3)我跨进校门。
(4)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
3.(1)比喻 方块字 小士兵 字的干净漂亮、娟秀端庄 对老师的赞美和敬爱之情
(2)琴弦 焕然一新 新生活的巨大的鼓舞力量 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1)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 (2)亭台六七座
(3)思想 四方八面 微风 阳光
三、(一)1.喝水 喝住 点数 数星星
2.繁茂 稀疏 喜欢 痛恨 厌恶
3.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4.因为你折一枝,我折一枝,后面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二)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陈老师骂人、砸书的原因是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
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2.(1)听出了孩子们不想辜负陈老师的期望,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的决心。
(2)一是离开大山,到外面去;二是努力读书,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3.陈老师来山区教书,并将寝室搬到操场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见她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4.暗示着孩子们努力读书,将会有美好的未来。
第 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