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满分秘籍】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4.成就: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的南北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形势
(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实质:实现生产资料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时间:1954年9月
2.形成: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深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服相照,荣辱与共”
5.性质: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6.意义: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五、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召开。
2.内容: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反映了人民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并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七、文化大革命
1.发动: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展起来。
2.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治受到践踏。
(2)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结束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经验: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6.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八、建设成就
1.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等油田建设起来;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2.交通: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3.科技: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6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4.英雄模范人物
(1)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雷锋:解放军的好战士,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1962年,雷锋不幸因公殉职。
(3)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
(4)焦裕禄: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病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满分加练】
1.以下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该数据表明(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52.8 43.5
轻工业 29.6 29.2
重工业 17.6 27.3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2.石家庄市1953年全市在职职工人数为81067人,1957年达到182188人,与1953年相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之多。这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民主政治的进步 C.城市功能的转变 D.物质生活的改善
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体现了( )
A.人民民主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直接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4.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5.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到C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进行土地改革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正确探索的是( )
①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②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下列历史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60年代时代英雄,他们是( )
①雷锋
②邱少云
③袁隆平
④王进喜
⑤杨利伟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9.《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记录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改革开放,拥抱世界》
C.《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D.《三大改造,化私为公》
10.“文革”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科学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依据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即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B.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严重的挫折
12.1975年3月5日,邓小平发表讲话说:“前一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三条重要指示: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条指示互相联系,是个整体,不能丢掉任何一条。这是我们这一时期工作的纲。”该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大跃进”运动导致了重大损失 B.“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了普遍不满
C.“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严重内乱 D.姓“资”姓“社”问题扰乱了改革
13.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A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 图B会议于1954年召开,被毛泽东评价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此的理解。指出图C中“1956年中国发生了质变”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它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 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
(2)我国在哪次会议上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依据材料二指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什么任务
(3)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综合上述问题,从历史角度分析我们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
14.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 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 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上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5)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分析可知,1957年中国工业比例由原来的17.6%上升为27.3%,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至1957年底,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石家庄市1953年全市在职职工人数为81067人,1957年达到182188人,与1953年相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之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7年的在职职工人数比1953年曾展乐百分五十多,职工人数的增多反映我国工业的发展。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棉袄,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民主政治的进步、城市功能的转变、物质生活的改善与1957年比1953年职工人数大幅增长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A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强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平等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我国经济已经以公有制为主体,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排除A项;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排除B项;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生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①③④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②。故选①③④组合,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1958年,我国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得到严重破坏。导致图中B到C下降。C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排除A项;土地革命是1950-1952年,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可知是1956年--1966年,这十年间正确的探索有②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④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项正确;①“大跃进”是错误的探索;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后,错误;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①雷锋③袁隆平④王进喜是60年代时代英雄,A项正确;②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⑤杨利伟是21世纪的英雄,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1967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时期主要是阶级斗争。因此,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是《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1950-1953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拥抱世界》是1978年,排除B项;《三大改造,化私为公》是1953-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得出,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对我国民主法制的破坏,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主与法制,而不是经济、科教方面,排除B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革的破坏性,而不是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可知“‘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严重的挫折”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判断,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5年3月5日,邓小平发表讲话,这是我们这一时期工作的纲”可得出是在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排除A项;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3.答案:(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的十八大。脱贫。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越的政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1)地位: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图A是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图B是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图C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目标: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根据材料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得出必须完成脱贫任务。(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有利因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越的政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答案:(1)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答到“渡江河,爬雪山,过草地”等其它具体因素,也可酌情给分)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其中一个事件均可);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答出“实行改革开放”即可得分)。
(4)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答出发现青蒿素即可得分)。
(5)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可以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的艰难险阻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根据示意图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挫折指的是“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图2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3是屠呦呦,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5)根据材料图片的对比并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