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3章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3章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4 08: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单元 第二十三章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为学生介绍发酵技术,包括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发酵技术渗透于生活的每一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安排了一个“酿制酒酿”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体会食物发酵的过程,也能从中找到令食物发酵的微生物。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传统发酵技术的产物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通过现代发酵技术,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环境、资源等问题。因为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外来的基因导入到微生物中,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产生人类需要的代谢产物。可以说,发酵技术的进步借助了生物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学习第九单元《生物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发酵食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发酵的过程以及发酵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借助“酿制酒酿”实验,让学生感受食品发酵的过程,再通过成品的显微镜观察,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学生有很强的兴趣,但是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课前录制相关微视频,在课堂上起到指导作用。最后再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现代发酵技术的进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提高实践能力
2. 尝试利用显微镜观察酒酿中的微生物,分析酒酿发酵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发酵技术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说出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趣味小实验: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蔗糖和干酵母,混合均匀后倒入锥形瓶,并在瓶口套一个气球,请学生观察瓶中产生的变化和气球的变化。
思考: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学生:酵母菌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发酵现象
【设计思想】本节课由一个趣味小实验入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亲眼目睹发酵的过程,感受酵母菌在小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过渡:发酵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与人类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说一说概念----发酵
教师提示
学生回答:发酵是指借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制备代谢产物的过程。
展示图片:酱油、牛奶、葡萄酒、酸奶、面包、葡萄汁
辨一辨:下列食品中哪些属于发酵产品?
学生:酱油、葡萄酒、酸奶、面包
【设计思想】通过小实验和老师的提示,对发酵做初步的概念总结。同时利用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请学生判断,加深发酵产品需要微生物参与这一概念。
过渡:发酵食品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实验“酿制酒酿”,感受发酵的过程。
2.实验----酿制酒酿
观看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酿制酒酿》
思考:制作酒酿的材料和步骤。
学生总结:主要的材料有蒸熟的糯米、干净的容器、酒曲等
步骤:①清洗 ②冷却 ③拌曲 ④压实 ⑤置于适宜的温度下
小组讨论:①为什么手和容器要很干净?
②为什么要等糯米饭冷却之后加酒曲?
③为什么发酵过程要控制适宜的温度?
学生回答过问题后,4人一组制作酒酿。
展示:制作好的酒酿
思考:比起糯米饭,酿制好的酒酿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有独特的酒香、有清液渗出、表面可能长有少许“白毛”。
展示图片:长“黑毛”的酒酿
思考:为什么会长黑毛?
学生总结:杂菌污染
教师总结:如果在制作酒酿的过程中,被杂菌污染,酒酿就无法酿制成功,这时的酒酿一定要丢弃,不能食用。
【设计思想】“酿制酒酿”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这个实验感受实物发酵的过程。在实验前,教师尽量为学生做好准备,比如无法洗手便用一次性手套替代,课前帮学生煮好糯米饭等。由于实验过程在课堂上演示效果不好,所以课前教师制作酒酿时录制微视频,为学生实验提供方法指导。整个实验耗时较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感受过程,无法观察成品,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酒酿,课堂上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酒酿发生的变化。酒酿并不一定酿制成功,所以教师展示变质酒酿的图片,提醒学生不可食用。
过渡:是哪种微生物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呢?
3.实验----观察酒酿中微生物
实验目的:观察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酒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稀碘液等
思考: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
学生回答:擦 滴(酒酿) 盖 染
回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①取镜 ②对光 ③放置玻片 ④观察
教师提醒: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在高倍物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学生进行试验,观察微生物
思考:①在酒酿液体中主要是什么微生物在发挥作用?
②酵母菌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③用酵母菌发酵制作的馒头,内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思想】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产生作用的微生物,由于距离学生上次使用显微镜已有一定的时间,所以要提示学生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观察后,利用三个问题,让学生对酵母菌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过渡:其他的食物是什么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呢?
4.资料阅读----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资料】酒类:包括果酒、啤酒、白酒及其他酒均是利用酿酒酵母,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生产的。
醋:醋酸菌在好氧条件下发酵,将固体发酵产生的酒精转化为醋酸生产的。
酱油:酱油生产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进行发酵。
酸奶:牛奶在厌氧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将乳糖分解,并进一步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以及一些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同时蛋白质也部分水解。
泡菜: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发酵生成大量乳酸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
思考:醋、红酒、酸奶、泡菜分别是哪种微生物发酵的产物?
学生阅读资料回答
【设计思想】课本上虽然提到了很多发酵产品,但是相对应的微生物并没有提及,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资料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
5.酱油酿制的前世今身---- 酱油的传统酿造和现代酿造
思考:酱油发酵是哪种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学生:曲霉
背景: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发酵来酿制酱油,传统的酱油酿造要经历蒸煮、转移到缸中发酵、分离液体的方法,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左右,传统酿造的酱油味道鲜美,但是产量有限,跟不上现代餐桌的需要,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吗?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现代的酱油酿造方法。
师生总结:像这样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
【设计思想】通过介绍酱油的传统酿制方法,感受传统酿制的局限性,同时介绍现代发酵技术,让学生理解现代发酵技术的部分优点。
过渡:现代发酵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食品生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别的影响吗?
6.自主学习----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思考:①近百年来,发酵技术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②除了生产食品以外,发酵产品还有哪些应用?
视频:转基因微生物生产胰岛素
师生总结:发酵技术已经从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进入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了。
视频:垃圾发酵形成沼气
师生总结:现代发酵技术不仅可以生产食品、医药产品、化工产品、还能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应用。
【设计思想】通过两个视频,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目前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为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可以说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发酵技术。
三、反馈练习
1、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因为 ( )
A.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B.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细菌发酵的结果 D.霉菌作用的结果
2、在显微镜下观察酒酿液体,可观察到其中布满了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主要是 ( )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菌 D.大肠杆菌
3、生产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技术主要是 (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酶工程技术
4、有一篇科幻小说,描述了一位愚蠢的国王下令消灭了所有的微生物,随后便产生了种种问题。你能从发酵及发酵产品的角度,推断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吗?
四、课外探究----自制酸奶
阅读课本后课外探究,思考:
1、制作酸奶的原料是什么?
2、制作酸奶的菌种是什么?
3、制作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课后制作酸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