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3 21: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 “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认识面积。
同学们,我们学校新增了开心农场兴趣小组,分给我们班6块地。请看,老师打算分给我们班男、女生队。你们想选哪一块?
都想选1号地, 一目了然,1号地大,我们说1号地大就是说1号地的面积大。谁来摸一摸1号地面的大小?
指名摸一摸
师:像这样用手掌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摸全,不重复的摸1号地的地面。1号地面的大小就是1号地面的面积,跟着老师一起来。用这样的方法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静静地感受课本封面的大小,说一说。好,再摸一摸我们坐的椅子靠背的面,慢慢的。摸一摸课桌的面,一点一点的摸过去,摸的真仔细!
我们刚刚摸的3个面,谁最大?桌面。我们可以说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我们还可以说——
设计意图:孩子们对面是有认知的,人的本性就有大小的概念,所以我直接出示大小不一的图形,让孩子们初步认识面,感受面的大小,感受面的曲直。
我们把1号地分给女生队,男生队要有绅士分度,但我们也不欺负男生队,男生队可以在剩下的5块地里选2块。男生队商量一下选哪2块?
3号和2号,3号和5号 ,3号和4号。有点纠结,大家都共同选了3号,为什么 3号地面的面积大。那么究竟选2号,5号,还是4号呢?
2.用重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小组合作,比较2、4、5号地面的面积。
交流并追问:4号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孩子们潜意识中就知道,要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肯定会把两个物体重合在一起,于是我设了2和5,一重合就发现2号面积大。但2和4这两个图形是重叠后有多余的部分冒在外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撕、剪这些操作就必然产生了。
二、由面到形,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由面到形,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三个图形,你们想选哪块地?
各抒己见,进行辩论。
小结: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设计意图: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回忆比长短,比轻重,启发学生借助其他物体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动手操作。
用小正方形拼一拼。
4.量
学生动手用方格纸量一量。
5.观察比较数据。
发现: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得出的数据不一样,还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小结:我们在分土地的过程中,认识面积,可以用重叠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也可以——,但具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设计意图:唤醒孩子的旧知,从而迁移新知。找到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1. 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瞧老师这儿有四个图形(先不出示方格背景),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呢?
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数方格)
(出示多媒体)这里画了相同大小的小方格,你会比较了吗。自己数一数4个图形分别包含几个小方格,然后把小方格数写在图中间,再比一比。
1号图形有几个小方格那么大?2号图形呢?
(集体交流4号图形)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小结:4号图形有18格,所以4号图形面积大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面积的相关知识。
2.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四、总结评价,提升对面积的认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原料用小长度量大长度,用小重量量大重量,今天我们又用小面积量大面积,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小面积,这样的标准,那么用数把面积的大小表示出来,这样所有的面积问题就都解决了。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直观的不规则图形入手,让学生观察6个图形,一眼就看出来6号图形是最大的,再摸一摸1号图形面的大小。摸数学书的封面,椅背的面,桌面,说说哪个的面比较大?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有曲有直。
一节课在看一看,比一比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课开始我设计了选地开发种植,人的本性应该是选最大的,于是孩子们果不断的选了1号地,从而揭示面,感受面的大小。
选择和3号地一起组合面积最大时,我设计了2、4、5号地看上去差不多大,产生了比较的需要,然而2号和5号,直接可以重合比较,但是2号和4号比较时会有多余的部分,怎么办?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6号这样最小地,被遗忘了,自然而然,它要变大。于是我设计了让6号地变,但面积变小了,周长却变大了,帮助孩子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2.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插入了像三角的形状,产生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矛盾。孩子们在争论中发现封闭图形头面积。
4.借助比长短,比轻重的方法,转化到比面积的方法,借一个物体比较。
5.没有枯燥的练习题,而是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知识的产生。
教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1.备课的时间上有点仓促,对于教材的目标吃的不够透彻。
2.有关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真正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值得考虑。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4..小组活动的要求不够明确。
5..我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程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
4